【一起读经典】在无政府状态下,财富的自然发展顺序……

《国富论》第三篇第一章
财富的自然发展
《国富论》一开篇就讲了社会化大分工,正是社会工种的不断细分,把一部分人从土地里解放出来,他们不再需要从事耕种这样的工作,而且为了相互提供原料、工具,处在生产流程上下游的人们自发的聚集在一起。他们逐渐远离土地、远离村落,城镇就这样发展起来了,逐渐升级成城市。
农村以耕种为主,附带一小部分的辅助工具的生产,城市则生产除了农产品之外的其他产品。
城市之所以会出现,正是源于它与农业生产的隔离。
农产品是食物的主要来源。但如果农业技术长期停滞不前,只能靠“人力”的付出来维持产量,大量的人口就会被束缚在农村地区。
反过来说,农业技术的改进,把人力从土地耕作中解放出来,或者说“驱逐”出来。为了生计,他们只能到城市中去寻找出路,像我们今天所说的进城务工的农民工。
人力资源是生产中最重要的因素。不过,要吸纳足够的人力推动生产,也不能缺少相应的原材料和生产设备。
城镇刚刚发展起来的时候,谁能够率先吸收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他就能够比其他人更快地增长财富。同样的,被吸收的农村劳动力,有了收入,自然也就产生了消费。
新增的消费意味着需要更多的产品,更多的投入,更多的吸收劳动力,更多的新增消费,如此良性循环,财富得以不断增加积累。
虽然在现实中不可能这样一帆风顺,但至少在理论上是讲得通的。
在商业交换中,城市把制造出来的工业产品供给农村,而农村则把天然产物供给城市,相互滋养,彼此依存。
所有产品中,生活资料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我们当然要先吃饱穿暖才会考虑做其他没羞没臊的事。所以说,生活资料的生产者一定比其他产品,尤其是奢侈品的生产者最早发展起来。你看任何一个小区,一般来说开饭馆、药店之类刚需行业是最容易存活的。
农村是生活资料最主要的来源,所以,农村先于城市发展起来,是由人的天性、原始需求造成的。
除了人的需求天性,在那个年代,投在土地上的资本要比绝大多数商业资本安全得多。商人的财产,常常需要冒巨大的风险,比如,搞航运的有狂风巨浪和海盗,在陆地上的也有土匪甚至战争。地主的资本,却可固定在土地上,可以说只要尽了人事所做的,就基本能保证安全,和商人资本遇到的那些风险来说,天气不好带来的风险要小很多了。而且,乡村美丽的风景、愉快的生活,都具有巨大魅力。
同时,耕作土地作为人类生存的最原始的劳动,当从土地里生长出诱人的瓜果时,那种直达心底的踏实和喜悦感,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原始冲动。所以,在有人类存在的一切阶段,这个原始的职业将为人类所永远喜爱。
按照这种自然发展趋势,亚当斯密给出了资本自然发展的顺序,首先是农业,其次是工业,最后是包括外贸在内的其他产业。
这种顺序自然形成的,亚当斯密相信,只要没有人为干预,或者说无政府状态,资本总是按照这种顺序发展的。总得先开垦一些土地把吃穿问题解决了,然后才会有工人出现建立很多城市,总得在城市里先有制造业,然后才可能有剩余产品用于国外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