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5.14 世界可知性

2023-05-30 10:35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仅供学习参考】


14、世界可知性


  是在回答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第二个方面的一种观点。恩格斯在阐明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及其意义后指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还有另一个方面: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他同时指出:“绝大多数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i]这些“绝大多数哲学家”承认世界的可知性,哲学史上叫做可知论者。另外有少数哲学家否认或者怀疑世界的可知性,叫做不可知论者,如休谟和康德就是典型代表。哲学发展史还表明:在承认世界可知性的哲学家中,由于他们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即精神和物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观点不同,又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分。

  一切唯物主义者都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为认识是物质存在的反映,在认识论上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原则。既然人们通过自己的大脑能够正确的反映客观世界,能够在意识中提供客观外界的正确图景,那么世界就是可以被认识的。所以,一切唯物主义者都主张世界的可知性,反对不可知论。科学和实践的发展表明: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取得并不断取得了丰硕成果。一些唯心主义者,如德国古典哲学中的黑格尔,也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但同唯物主义者不同,他所说的认识不是认识客观物质世界,而是认识物质世界的“创造者”        某种精神性的东西。列宁指出:“黑格尔认为现实世界是某种永恒的‘绝对观念’的体现,而且人类精神在正确地认识现实世界的时候,就在现实世界中并通过现实世界认识‘绝对观念’。”[ii]


注:

[i]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21页。

[ii] 《列宁选集》第2卷,第97页。

《哲学小辞典》5.14 世界可知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