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的“困境”与“破局之法”(一):工业4.0是不是口号?年轻人读中职做蓝领是

拖更这种事情真的是有开始没结束,一旦给自己找了个理由,就开始了无止尽的拖更。所以想了想,还是不能顺着性子来,哪怕是强迫自己,也要重新找回年前的节奏。
毕竟对我来说,这算是我现在为数不多还能坚持的老习惯之一,能不丢还是不丢了。
所以今天的文章就写点干一些的,直接把最近关于行业的一个思考丢出来。
很多水友知道我是IT互联网行业的,所以看我之前写过一个关于saas模式的帖子【当时的论点是Saas模式作为一个云端技术,能够最大的发挥出技术的意义】
因为现今的软件功能越多,内容越丰富,那对于机器内存和性能的要求就越高,所以本地化的模式是不适应未来的软件需求的,毕竟高性能的电脑和手机也没那么便宜,不是谁都能掏出一万两万去买个电脑或者手机的。
所以Saas技术出来的时候,我是非常开心的。因为这种模式能够最大程度的把软件从硬件限制中解放出来,通过云端的模式,搭配上5G的上传下载速度。
所有的软件都保存在一个云端的服务器上,用户想使用的时候,只需要通过网络登录到那个服务器上就行,这样用户就可以脱离电脑和手机的内容与性能限制去使用那些内容丰富而且功能多样的软件了。
并且云端这个东西,还可以把用户从空间上脱离出来,很多资料只要上传到云端,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登录云端去查阅,真的是很方便。
因此当时的我对于Saas这个模式是充满了期待,没有了硬件的限制,意味着很多很棒的软件可以在很多廉价的电脑和手机上运行起来,真正完成了让更多人享受科技的魅力这个初衷。
但是在Saas的发展中我发现一个问题,任何一个技术都不是只有好没有坏的,任何一个新东西的出现都不可能没有争议。
但是怎么Saas技术从出现到发展至今,怎么没有听到任何一点质疑和争议呢?怎么这个市场,所有的企业都那么有默契的保持了静默?
然后我就想着把自己从消费者和技术的角度跳到了企业经营者的角度上,突然就发现,我好像明白了这一片静默的原因。
首先第一个,企业层面。
软件这个行业因为发展至今也不过二十多年的时间,所以这个市场虽然现在看上去已经过了红利期,但实际上他还是一个初生的行业。所以这也就导致了很多行业规则当初制定就没有考虑太多,发展至今才发现问题。
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当初谁也没有想到维护成本这个概念。
简单的说,就是当初软件设计出来,卖给了消费者,基本上默认一次售卖终身维护。这点是脱胎于传统行业的范畴,卖给客户一个东西,客户用坏了本来就应该找你修,无非是小坏小修,大坏大修的问题。
但是软件这个东西又不同于传统行业,他基本上不会出问题,但只要出了问题,那就必须一大堆程序员在后台搞下补丁来维修。所以很多的维护工作隐形成本都默认归了企业,但实际上软件的维护伴随着产品的升级和技术的升级,这种成本不但不会下降,反而会越来越高。
所以Saas模式的基础,就是把买断改成了租用,客户除了买产品的使用权外,还需要持续支付维护费用。只是这种维护费用的概念被弱化了,从而避免了和客户传统消费观的冲突。
所以Saas模式的基础还是为企业牟利,这是整个软件行业都在推Saas的原因之一。
然后第二个,消费者层面。
Saas模式在于把服务器设置在了云端,消费者的电脑和手机仅仅作为一个下载和使用端口存在。
这种改变,潜移默化之中剥夺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就有点像玩游戏,Saas模式之前就想玩单机游戏。游戏是封闭的,厂家更新了什么,如果消费者不喜欢,就不升级,不下载厂家的安装包,老版本的游戏依旧能玩。厂家培养不了什么用户习惯,也无从收集用户数据,更加无法增加用户和自己的粘性。
但Saas模式之后,就是网络游戏。虽然厂家不直接与消费者对话,但是厂家的每一次更新都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游戏体验。在潜移默化之中改变了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也收集了用户习惯,更增加了用户和自己的粘性、
因此Saas模式就有点像反向的区块链技术,在推动中心化的概念。而中心化的坏处,区块链概念中说的很明白,中心化的所有方将掌握所有数据的使用权和修改权,从而影响所有的数据拥有者。
说的再通俗一点,就是Saas模式就是一个新时代的跑马圈地,每一个被企业圈进了地里面的消费者将会被企业慢慢绑架,最终成为企业的独属用户,持续的为企业提供价值。
换言之,每一个被Saas模式圈起来的用户,都将是那些企业的无限血包。只要这些用户不死,他们就能趴在用户身上吸一辈子的血。
生存保险,就是很多企业都在做云的原因,因为拿到了Saas模式的入场券,就拿到了企业发展的免死符。因此每个企业都在埋头圈地,尽可能的圈入更多的用户,用户越多,血包越大,免死符也就效果越强。
最后是第三个:经济层面
上升期的时候,巨头不会搞太多的兼并和垄断的操作,因为需要行业的参与者去尽可能多的开拓市场,扩大市场份额,以便于行业下行期的时候,自己有更多的市场输血去延缓自己的死期。
而如今产能过剩已经是一个常态化的情况了,不论哪个行业的库存都高居不下,内卷已经开始。如果说职场的内卷还可以依靠跳槽和换行业来暂时规避,那企业层面的内卷就更为血腥了直接。
对于互联网软件这个行业来说,小的互联网公司软件公司,就是行业巨头里面第一个要搞死的虾米。而搞死这些虾米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剥夺这些虾米的立生之本:研发能力。
这个怎么理解呢?
简单的说就是这些小的软件公司的存在,就是因为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去对现有大佬的软件产品进行修改,去制作插件或者盗版,或者干脆是模仿。以相似性的产品和低价的优势,在行业里面分一杯羹。
而Saas模式因为把服务器放在了云端,换言之也就是剥夺了这些小软件公司模仿盗版或者补充大佬们产品的基础。技术研发都在云端,技术代码也在云端,看不见自然也就无从破解,更无从学习,从而搞死了这一层的小软件公司。
而大一些的软件公司,拥有自己产品的厂商也面临一个问题。产品放上云端是一个不小的成本,放吧,增加了自己的成本压力,每年还需要给云端服务商交租金。
不放吧,自己实施起来又是一个费时费力的过程,远不如Saas模式来的方便,而且没有Saas也就没法跑马圈地,自己开拓出来的土地早晚又要被别人圈起来。
所以要不然死,要不然就给大佬们交一份保护费加入进来。
因此倒是应了那句话:武功本无好坏,但是用武功的人有善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