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天妖回收垃圾桶食材再上桌,8年开店千家,非首次出现食安问题
据《北京新闻》报道,在安徽合肥,有两家店出现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因为食材过期,导致火锅店的员工将火锅的肚皮扔进了垃圾箱,然后重新加工,送到了客人的面前。截止发稿,半妖号在微信公众号,微博上并没有对这一问题做出相应的回复。
北京晚报记者了解到,这家第一家在2015年正式开张的烤鱼店,声称其在国内拥有1000多家分店。在这半年里,东营,青岛,北京,都因为食物的安全和卫生问题而受到了媒体的关注。
根据媒体的公开报导,“半妖号”的创始人来自于华莱士的一家当地的西方快餐店,他的“合作模式”和“华莱士”很像。公司的创始人曾经在公众面前说过它的发展哲学就是“密集开店”。有专家指出,快速发展的企业,走的又是“网红”的道路,如果发生了食品安全问题,必然会引发消费者的关切。
食安问题屡被曝光
点开半妖族的官方网站,上面赫然写着:“你只需要吃天妖族的鱼,而不需要选择任何一种食物”,下面是张一山的头像,上面赫然写着:“全国1000家分店,覆盖89个城市。”据半天妖官方网站公布的资料,上海半天妖餐厅管理有限公司位于中国上海,“半天妖餐厅从2015年推出了首款青椒烤鱼片开始,已经在亚洲地区拥有超过1000家餐厅;本店主打的是青椒烤鱼,搭配麻辣、酱香等八种风味的特制烤鱼,还有大叉烧、2块钱自助等等。”
半天妖烤鱼门店 资料图
北京晚报记者发现,该公司官方网站还设置了“食材安全”这一栏目。打开这个页面,上面有关于“叉尾鮰鱼”、“内蒙羊肉”、“新鲜蔬菜”、“五常大米”等食物的介绍,没有任何关于食物安全的说明。
《北京晚报》记者通过梳理发现,“半天妖”的食物和卫生问题已经被曝光了很多次。
去年9月,东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全市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利津县半天妖烤鱼店抽检的自消毒餐杯,检出大肠菌群。11月,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通告显示,胶州市半天妖餐饮店使用的小碗(自消毒),大肠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今年1月5日,有媒体报道,有市民在家中点了一份半天妖烤鱼(青岛西海岸新区利群金鼎店)的外卖,用餐时发现烤鱼内有数条蛆虫。事发后门店店长表示想要先将菜品回收,之后一定会给顾客们一个说法。次日,半天妖烤鱼相关负责人主动联系到该顾客,提出最高可赔偿5000元,但在这之后就没了下文。
鱼肉上的蛆虫 (来源:信网)
1月15日,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近期餐饮业食品安全大检查进行通报,半天妖烤鱼卜蜂莲花北苑店由于存在未按要求进行信息公示、未按规定建立并遵守进货查验记录、出厂检验记录和销售记录制度、未按规定定期维护、清洗、校验餐饮服务设施、设备等问题,被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的行政处罚。
有业内人士表示,半天妖的门店数量巨大,近年来频发食品安全问题,反映了其食品安全意识较弱。这种迅速扩张、又走网红路线的品牌,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肯定会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和担忧。
采用“联营”经营模式
根据新京报暗访报道,与传统的直营或者加盟模式不同,半天妖烤鱼采用的是被称为“联营”的经营模式,门店的股权比较分散,其中包括厨师长、店长、前厅经理在内门店管理人员,都会被要求投资入股,他们大约持有门店四分之一的股份,其余的股份分散在拓店团队、公司管理层和供应商手里,普通员工极少持股。这种模式下,门店、管理人员和公司之间实现了深度利益绑定,结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
业内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从2015年首店开业到现在8年间,门店数量就超过1000间,有一些半天妖的门店甚至仅筹备20多天就可以开业,远远超过餐饮行业平均45天的水平。这样的开店速度也是得益于半天妖的“合伙人模式”,有些门店是自己的员工和外部供应商一起出资开设的。
有报道称,每家新门店,半天妖仅持有部分的股份,其余分配给内部员工和外部资源商。开发部投资占比一部分,负责拓店前期的选址;运营部投资人员构成包括店长和区域经理,负责门店日常运营;众筹占比一部分,人员构成包括供应商、服务商、房东以及一线员工等。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介绍说,餐饮企业追求扩张速度的时候,必然会放低门槛。“场地、卫生、食材和管理等各方面,如果要求高的话,那发展的速度就会慢,所以它要追求速度的时候,必然放低门槛。”陈音江认为,餐饮管理企业通过与门店合作的机制,实际上把一些责任转嫁给了门店承担,“即使出了问题,关了一家门店,也不影响企业总部,它也不来承担更多责任,导致更多餐饮品牌盲目受经济利益驱使,一味追求发展速度,降低服务和品质要求,影响食品安全责任的落实,或者说增加食品安全的隐患。”
陈音江给出建议,品牌方或者企业总部,应该对门店承担更多的责任,或者说承担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将来应该探索这样的机制,否则这个品牌建立起来只有注重收割利益,不会注重食品安全,以及其他方面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