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会缩短寿命?我该怎么更好地活下去?
在过去的20年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双相障碍会让人“折寿”。
来自瑞典的一项国家队列研究显示:与健康人群相比,女性双相障碍患者的寿命减少了9年,男性双相障碍患者的寿命减少了8.5年。
而下面这两个因素是双相障碍患者长寿的大敌,好心情健康小编这就来教你如何远离它们,更好地活下去~
共病心血管疾病
有数据显示,与健康人群相比,双相障碍患者得脑血管疾病、冠心病以及急性心梗的风险要高2倍,而这些疾病会增加双相障碍患者死亡的风险。
一方面是因为有些心血管疾病发病比较凶险,有时想抢救都来不及。
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处于抑郁发作期时,患者可能懒得去医院看病,一些抑郁心境比较严重的患者甚至有求死之心,即便发现自己有胸闷、胸痛等冠心病的症状,也会拒不治疗,静等死亡的到来。
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患者死亡率增加也就不足为奇了。那么,心血管疾病对双相障碍患者寿命的影响有多大呢?
瑞典的一项全国大型双相障碍患者死亡率的调查发现,38%的双相障碍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不仅如此,他们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年龄要比一般人群早10年左右。
看到这里,聪明的朋友都会认识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对双相障碍患者的意义。
送你3条保持心血管健康的秘诀
秘诀一:hold住体重
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²)反映全身肥胖程度,正常范围为18.5~24kg/m2。一旦超过24kg/m2,便容易触发“多骨勒米牌效应”,引起高血脂、高血糖和高血压,而“三高”是引起中风、心梗等疾病的危险因素。所以,双相障碍患者应尽量将BMI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还有研究发现,肥胖会加重双相障碍患者抑郁发作的频率,增加他们共病焦虑障碍的几率,降低疾病治疗效果。
总之,体重超标对于双相障碍患者来说坏处多多。如果你的体重已经超标,可以点击这里查看有效而不伤身的减肥方法。
秘诀二:戒掉不良生活方式
与健康人群相比,双相障碍患者更容易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暴饮暴食、钟爱高糖高脂食物、久坐不动、抽烟酗酒等,这些行为都是已经明确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果你也有,一定赶紧改~
秘诀三:定期监测“三高”指标
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指标,一旦发现超过正常指标,要积极向医生寻求帮助。
至于原因刚刚讲过,血压、 血糖、血脂控制不佳,心血管疾病便会接踵而至。
自杀风险
自杀是导致双相障碍患者寿命缩短的另一主要原因。
有数据显示,双相障碍患者每年尝试自杀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出30~60倍,有大约1/3~1/2的双相障碍患者至少有一次试图自杀。
国内一些研究发现,女性患者、抑郁首发的患者、既往抑郁频繁发作的患者,自杀风险更高。国外也有研究表明,40岁以下的男性患者自杀风险相对较高。
有些双相障碍患者是愤怒性自杀,比如病人被家长所激怒,最初有向外攻击的念头,由于不具备攻击条件,或者害怕攻击后果,故将攻击反指向自身而自杀:我没力量跟你们斗,我死总可以了吧?
有些患者是羞辱性自杀,很多病人表示说:“家人总是不让我自己管理药物,这意味着他们把我当疯子看,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还有很多双相障碍患者想一死了之,是因为无法忍受疾病所带来的精神和肉体上双重摧残。
网友@ 新升的阳光是这么描述的:
双相障碍让我无法控制住自己,大喊大叫,撕扯着周围的一切,也包括我自己,我用力地咬自己,用指甲抠自己……当我平静后,看着自己狼狈不堪,头发凌乱,身上的衣服不成样子,胳膊上满是伤痕,脸上也分不清楚是泪水、口水、还是鼻涕。相比这些狼狈,更令我痛苦的是,我怎么变成这个样子?我怨恨自己,无助地瘫坐在地上。
我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精神变得恍惚,整个人游走在崩溃的边缘,想自杀,假设各种自杀的画面,不怕粉身碎骨,只怕死不了……
诚然,双相障碍带给了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但走向死亡并不是摆脱这一切的唯一通路。
好心情健康小编再送你3条减轻痛苦的秘诀:
秘诀一:坚持规范治疗
双相障碍可能会让你觉得对自己的生活失去控制,但它只是暂时困住了你,只要我们把药物、心理治疗、电休克治疗这些“武器”利用好,大部分病友都能与它和平相处,正常地工作和学习。
秘诀二:学会管理情绪
平时不妨多学习一些情绪自我管理的技巧,比如放松练习、正念冥想、做做瑜伽和认知疗法等,这可以帮你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突发事件”,稳定你的情绪。
秘诀三:重塑人生观
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尤其是抑郁发作时会对生活丧失希望,很容易出现“活着没啥意思”“我 XXX 事情做得太糟了”的念头,因此需要重新梳理患者的人生观。
你可以在家人陪同下前往空旷的地方进行奔跑,在过程中向前看,反复暗示自己活在当下。在家里时,则可以站在视野开阔的地方向外观察,反复暗示自己世界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