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银英战舰的一点研究-同盟军高速战舰

2020-03-11 12:54 作者:只想要退休金的猫  | 我要投稿

在同盟军舰队的舰种里,最神秘的恐怕要数高速战舰了,甚至很多人认为同盟军没有也不需要装备高速战舰,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今天就让我们一探究竟吧。

与大多数人想的不同,首先将高速战舰投入战场的其实是同盟军,早在740年,同盟军就列装了一型高速巡洋舰,并参加了第二次迪亚马特会战,在方秋林的指挥下,由高速巡洋舰和驱逐舰组成的编队反复冲击帝国军侧面,取得了不小的战果。因为造价和维护等因素,在高速巡洋舰退役后同盟军就没有再继续建造专用高速战舰了,但这并不意味着高速战舰就此退出同盟军的战斗序列。

1艘高速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组成的快速打击编队正在冲击帝国军侧面

当740年第一艘新型标准型战舰下水后,凭借模块化建造的高灵活性,只需针对不同的任务换装不同的任务模块,而不用建造专用舰艇。比如对应侦查任务的电子侦搜模块,加强火力的外挂导弹发射器模块等。当提高航速的大功率反应堆模块被研发出来后,高速战舰的研发工作便被提上了日程。因为比标准型反应堆体积增大了不少,所以要将动力舱段大型化才能容纳得下新型反应堆,大型化的动力舱段也是区分高速战舰和标准战舰的标志。为了弥补高速战舰固有的转向性偏弱的缺点,设计师延长了导流板的长度,同时也有助于推进器的散热。

大型化的动力舱段,正面舰体只能勉强挡住直射火力

火力方面,高速战舰和标准战舰一样,装备了8门20CM口径的中子光束炮。防御方面,因为高速战舰承担这冲击敌阵的任务,所以加强了护盾系统,但是这又挤占了能源供应,最终高速战舰的推力只比标准战舰高了20%,而且推进剂消耗过大导致持续作战时间很短。显然同盟军高层对此并不满意,但还是决定量产,因为舰队需要进攻的矛头。

在休伯利安的右舷,停泊着1艘旧型高速战舰,可以看到导流板的长度比标准战舰要长很多

780年,当埃阿斯级舰队旗舰在按照计划表建造时,为了对已经完成的动力舱段进行测试,海尼森造船厂临时将一艘标准战舰的舰体接驳在动力舱段上接受海试,测试结果令人满意,推进器动力还未全开就达到了标准战舰2倍的航速,而根据计算,在最高航速下战舰有解体的危险,测试就没有继续进行。但这对临时的组合也给了在场的设计师一个灵感,这不就是新型高速战舰的雏形吗。

正式这对临时组合,给予了设计师们灵感

于是设计师们开始对埃阿斯级的动力舱段进行修改,去掉了所有不必要的模块,比如穿梭机机库,大型FLT天线和舷炮阵列等,缩短了动力舱段的长度。并对全可动稳定导流板进行了简化设计。最终设计出了新型高速战舰,从外型看,硕大的动力舱段和细长的舰体显得很不协调,不过正是这个不协调的动力部输出的充沛动力,使得本舰性能比旧型高速战舰有了长足的进步。推力方面,达到了标准战舰的150%,在紧急情况甚至能达到170%。在火力方面,预生产型还是和标准战舰一样,装备了8门20CM口径中子光束炮,正式生产型已经换装了埃阿斯级的25CM口径中子光束炮,在中距离能够一击击沉巡洋舰级别的战舰,不过因为武器舱段的长度限制,中子加速器做了缩短处理,因此射程远远不如埃阿斯级。在保护方面,虽然装备的还是和旧型舰同型号的护盾系统,但这次没有了能源消耗的限制,因此能够提供更持久的保护。针对高速战舰固有的推进剂消耗过大问题,在原来穿梭机库的位置安装了大型水箱,容量是标准战舰的30倍,保证了持续作战时间。但是体积过大的动力舱段也成了一个致命弱点,正面舰体无法挡住动力舱段,无掩护的上下船体一旦中弹,势必会对战舰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侧面投影更是达到了舰体的2倍高度,中弹概率大大增加。

战斗中的新型高速战舰
虽然是极度简化的动力舱段,但造价仍然让同盟军难以接受

虽然新型高速战舰的性能让同盟军高层十分满意,但1.67倍于标准战舰的造价也让同盟军十分头疼,全寿命费用更是达到了标准战舰的3倍。这让军费捉襟见肘的同盟军左右为难,而长达10个月的建造周期也很难立刻取代旧型高速战舰。同盟军决定维持这两个型号的高速战舰生产线,新型舰每年以小批量建造,逐年提高产量并最终完全取代旧型舰。可惜的是这个计划最终也未实现。

高速战舰的整体造型看上去十分不协调

第六次伊谢尔伦攻略战时,总司令罗伯斯元帅将3个舰队的高速战舰组成高速机动编队,由卡波特少将指挥,以期利用高速战舰强大的冲击力和破坏力消灭帝国军的游记编队,但是在取得大的战果前就被莱因哈特舰队用正面诱敌,然后两翼包抄的战术一举歼灭,此战高速战舰侧面投影过大的弱点也暴露无遗。第六次伊谢尔伦攻略战结束后,同盟军内部反对继续建造高速战舰的呼声越来越高,比起难用的高速战舰,不如多建造标准战舰来的实际,而且同盟军的战略战术基本是稳扎稳打,利用本土作战补给线短的优势和帝国军打持久战,最终迫使帝国军弹尽粮绝后撤军,强调进攻的高速战舰就显得格格不入,高速战舰是一型性能强悍的战舰,但如何运用好高速战舰却是要看舰队司令的能力的,可惜同盟军除了少数将领外,对高速战舰的使用都欠缺灵活性,只是一味的强调冲击力,也导致了高速战舰的战损率居高不下,第三次迪亚马特会战时,拥有最多高速战舰的第11舰队被重创,第四次迪亚马特会战,第10和第12舰队的高速战舰编队在莱因哈特舰队的攻击下损失惨重,这些损失让高速战舰的补充能力达到了极限,而大远征的失败更是成为最后一根稻草,大批高速战舰因为故障或反应堆燃料耗尽而被放弃在帝国领,至此国力衰退的同盟已无力建造昂贵的高速战舰,于是生产线开始转产标准战舰,剩下的高速战舰也在历次会战中损失殆尽,只有在第十次伊谢尔伦攻防战时还能目击到几艘。

亚姆立札前哨战时,第9舰队被米达麦亚舰队追上,注意旗舰帕拉梅德斯右下方有一艘新型高速战舰
在希瓦前方待命的旧型高速战舰

其实不管是原作还是OVA都没有提到同盟军有高速战舰,动画里的所谓的高速战舰只是作画失误而已,在PC游戏银英4的同盟军高速战舰开场是不能建造的,需要先建设专用船厂,而且战斗画面怎么看都只是标准战舰的后视图。到了银英5时,虽然也有高速战舰,但只是主炮和导弹数量差异而已。银英6则明确了同盟军没有高速战舰。但是在PS和SS的银英游戏中,制作组将埃阿斯的动力舱和标准战舰的舰体结合起来,原创了一型高速战舰,不过说真的,真的是很丑- -

这不就是标准战舰的后视图嘛

对了,接下来我会做一篇帝国战舰的研究,大家想看哪一型战舰呢?


关于银英战舰的一点研究-同盟军高速战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