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选择继承人,贾诩是否一言定乾坤?背后有什么隐情?(二)
这样一来曹昂不仅是长子,又是丁夫人养大也,基本上算个嫡子,曹操的接班人就没有什么可选择的了,这就是曹昂了?而且当时的大臣也普遍认为曹昂就是接班人,这件事情就没有什么可争议的了,轮不着曹丕他们什么事儿了,结果曹昂一死,一下子打乱了曹操家族的接班顺序,后面的孩子曹丕、曹植等一般人,20岁上下的孩子成长起来,一大波这下就有的比较了,当然了曹氏家族的势力在那个时候也迅速的膨胀,你把这么一大摊家业交给谁,分量也比当年更重了,这样一来选择就更多了,直到曹冲的出现,一下子把一切都改变了,这孩子聪明有点过头了,事儿事儿都处理得非常完美,很早的时候就超出一般人的聪明,这样一来曹操当着所有人的面就明确的暗示过,我就选择曹冲的接班人
这一下让曹丕和曹植他们心里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父亲已经非常明确的暗示了我就是要选曹冲,而且曹冲的资质比其他人也高出一大截,这也没什么可争议的,后来等到曹丕当了皇帝的时候,也经常跟周围人讲,说家兄孝廉自气愤也说如果曹昂不死,这个位置肯定就是曹昂的,这是我大哥的没什么可说的,在我大哥死去之后,若仓舒再也我一无天下,仓舒是谁?就是曹冲的字,如果我弟弟在我也不会有今天的位置,你看看这就是曹氏家族的孩子都清楚的事实,但是对曹操来讲事与愿违,自己最看好的两个孩子都没法接班了,剩下怎么办?他就决定要选择选择,曹操的孩子其实培养的都非常好,就拿曹丕来讲四岁开始就学射箭,五岁的时候就开始学骑马,等到八岁的时候能写整块儿地打断文章,现在的家长们想方设法都想让孩子报各种班,曹操也是这个心态,我希望各个孩子都好,确实曹家的孩子学风都很胜,曹丕本人文武双全,这次不用讲曹植也是如此
尤其是在文采方面不仅高出的哥哥,一家人在当时也是无出其右的大文学家,当时的人们不是有一个著名的评语?说天下才华有一旦曹植能占八斗,你看看这都是非常高的评价了,曹植早期的时候写出的诗文让曹操一看都觉得非常惊,说这是你写的,你不是请别人替你写的?曹植当时就讲了这都是我自己写的,不信您可以让我跟兄弟们之间做个比较,等到曹操的给兄弟们找一起大家一起出题每个写篇赋,他现场出题曹植现场写的内容就高出其他人一大截儿,这样一来让失去了第一和第二选择,最终在第三选择里有些犹豫的曹操,这个天平更开始倾斜了,我到底选曹植、曹丕还是其他哪个孩子?
曹操就做出了一个决定,让这些孩子有一个公平较量的机会,当时曹操分曹丕为五官中郎将,这个位置非常的关键,同时允许曹丕开府,曹丕当时乐坏了可算开府了,这下我手下就可以有人了,没想到曹操让到了年纪这些兄弟都开府了,一下子五六个孩子都开府了,这下曹丕心里就紧张了,我该何去何从?尤其是曹植当时风头正劲,曹丕怎么办?双方就开始展开激烈的人才竞争了,大臣们也开始选边。你像曹彰这样的孩子尽管是勇冠三军,但是有勇无谋,大家都能看出来,你根本没有机会参与竞争,如果单指学习好你像杜夫人生的曹衮也非常爱学习,这个孩子学习真是废寝忘食,比如说兄弟们都出去玩了,结果他刚玩儿耍两下就觉得不行,我得回去学习去,还有经典没有看的,还有经典没有读,而且写的文章也很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