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留守的故事-2

2023-08-14 11:28 作者:逆旅轻舟  | 我要投稿

虽然我在上一篇文章中尽可能从积极的方面,对这段长期留守的经历进行了诠释,但不能忽视的现实是,这段生活经历对我的成长还是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影响。

如果穿越到过去寻找自己,我将会看到一个非常瘦弱的小男孩。这也不奇怪,在日常的饮食中,新鲜优质的蛋白质是很少出现的,餐桌上比较常见的肉类是腊肉,奶奶偶尔买一条鱼和菜园里的老黄瓜炖着吃,就是难得的大餐了。这样的饮食导致我总是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那时候稍微耗费多些体力,我就会出现低血糖头晕的情况,好几次直接晕倒。

身体素质的提高尚且容易,心理状态的调整却实属艰难。在我自学了解了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后,我才意识到:曾经性格中的很多不足其实都受到童年经历的影响。

1.勇气不足,性格内敛且自卑

人们总说父爱如山,对于我来说,这座山就是一个巨大的屏障,能挡住一切后顾之忧,并且支持着我勇敢向前探索,鼓励我向前踏出每一小步。但是我很少获得这样的支持,春节的假期只够父母走亲访友和短暂休息,不足以安排任何心理抚养活动,而平日里祖父祖母则以安全为由,挡住了灾祸,也撤走了勇气生长的土壤。与父母为数不多的相处时间里,我也很少听到正常的夸耀,如果一定要找出一点,那就是偶尔夸我懂事,说照顾我这样的孩子很省心。现在想想,这样的夸奖其实也在无意中暗示我:凡事要靠自己,不要给他人添麻烦,我的背后空无一人。可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又能靠自己做成多大的事情呢?那时的我,就像一只刚出笼的小鸡仔,每当曝光在外部的世界中时,总显得怯生生的,不像其他孩子落落大方,更别提敢于当众表达自己。鲁迅先生成年后,再次见到儿时的伙伴闰土时感觉到那种隔膜感,用在描写我与同龄人的区别再恰当不过了,你能一眼就分辨我和有父母陪伴的孩子之间的区别。

2.缺乏感强烈

我有一种长期的缺乏感,无论是在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小时候总是会羡慕小伙伴们有的东西,一双鞋、一个文具盒都是我羡慕的对象。有一件小事我一直记到现在:那是一个夏天,一日我穿着齐膝的短裤,在水泥地上玩耍,那件裤子很薄,再叠加上流汗的原因,裤子就变得很透,但我并没有意识到。直到村里路过的大人看到了,大声对我说:XX,你是不是没穿内裤?!我顿时羞红了脸。是的,那年我八岁了,并不知道有内裤这种东西,祖父祖母也从来没有给我买过。我人生第一条内裤,是在我的要求下才有的。这种物质上的缺乏感,导致我在工作的头几年,经常不理性消费,买了一堆没用的东西,直到自省后才改正。至于精神层面,这里就不再过多缀述,只例举一点:“今天在学校里过得怎么样?有什么开心或者难过的事?”这些现在看来再普通不过的家庭对话,我从没有收到过。父母偶尔在电话里的关心,主题仅维持在吃饱穿暖,注意安全。

3.很难感受到快乐

少年的我常常有这种想法,父母要是年末不回来过年就好了,这样就不会有新年后再次离别的痛苦。为了避免痛苦,我很愿意放弃快乐。后来,这样的团聚和离别经历次数多了,我会刻意压制团聚时的快乐感,也学会了对离别的漠然处之,只想保持内心的平静,但这种平静是压抑的结果。平日里我为数不多的快乐,来自和小伙伴的玩耍,每当我玩的兴高采烈的时候,祖父看见了总要大声提醒:不乐,不乐!乐极生悲!按照人际沟通分析学的理论,这其实是在我心里种下了“不要快乐”的种子,属于孩子的人格完全被压抑,导致在很长时间内,我总是快乐不起来。一个看起来总是闷闷不乐的我,足以让我无法很好地融入各种集体。

留守的故事-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