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爱情
如果说本世纪之前的某些爱情是神祇庄严而耀眼的微笑,那么本世纪的部分爱情就是垃圾桶里被肆意玩弄过后,腐烂的玫瑰。 现状 当代年轻人的恋爱,有些是儿戏。 随着民主革命,改革开放等等历史事件的结束或进行,传统的文化观念不断地粉碎。从一开始的去其糟粕到现在的精华流失,中国古代的一些值得肯定的爱情观念也随之而去。忠贞,含蓄,隽永的爱情已经被主流否认,取而代之的是刺激,肤浅,新鲜。 我反感这样的爱情,女子不再洁身自好,男子不再始终如一。这并不符合我对爱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想象。“cpdd”,“舔狗”,“河童男”,“下头男”一类的网络用语,无不体现着现代主流爱情观的扭曲。在互联网时代,一副好皮囊胜过一切内涵。而皮囊之下,往往无人问津。 我们很浮躁,没兴趣,时间和精力去真正了解一个人;我们很肤浅,可以“三观跟着五官走”;我们可以一天谈十个,谈一百个,然后再毫无感情地将这些“宝宝”抛弃掉。在他们眼里,这很正常。大家都是为了新鲜好玩,无非互相配合配合,演演戏,过家家嘛。生活这么无聊,给自己找点乐子怎么了?爱情可是最好玩的游戏啊。 这是堕落的享乐,不是吗? 我们当然没办法要求所有人都高尚,但就连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孩子们都受到了这种风气的影响。孩子们越来越早熟,越来越抽象,越来越娱乐至死,越来越失去作为一个孩子的天真和单纯。 在国家民族的未来被污染之时,社会理应反思。 成因 前文提到过,由于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导致我们自己的优秀文化和观念流失。此外还有西方文化带来的冲击,短视频和自媒体的兴起,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的影响。 然后就是互联网,互联网是个传播信息的平台,在这样的平台之中,富有娱乐性和刺激性的信息会被筛选并进入大众视野。而扭曲后的爱情恰好符合这种特点,于是错误的价值观被大量传播,荼毒了不少青少年。真正正确的观念反而没有多少流量,甚至鲜有人在网络上为正确的观念发声,于是我们的爱情变成了今天这样。 但仅仅有这一点点原因吗? 我认为还有国民素质问题和教育问题。 先说教育,我们并没有在家或者学校学到正确的爱情观,因为我们的老师或父母也没有。大多数人在学校或家庭里得到的教导就是“不要早恋”,“不要早恋”和“不要早恋”。在对爱情懵懂无知且萌动的年龄,我们只是被打压,或者恐吓,或者被灌输扭曲观念,而没有被正确教育。整个社会都是在一种缺乏价值引导的氛围中发展的,整个社会都缺乏教育。 然后是国民素质问题,由于教育的无能和历史因素,国民总体的素质也并不高。而对下一代进行教育的,正是老一辈的国民。由此闭环形成,除特殊情况外,很难打破。 我的爱情观 我认为恋人之间的感情有三个层次,一、迷恋,二、喜欢 三、爱。 迷恋是一种略微不正常的强烈的感情,它可以建立在一切有魅力的特质之上。它始于不了解,终于了解。互相迷恋的恋人关系是不稳定的,因为我们所迷恋的那个人,根本不是Ta,而是被我们扭曲放大美化乃至神化后的偶像(和饭圈粉丝的状况相似)。一旦发现对方的真实面目,幻想会立即破碎,关系也会被解除。迷恋是不清醒的,但是是最激烈的,最刻骨铭心的。 喜欢则是有了一定了解度以后,被对方的魅力,共同之处等吸引,产生了爱慕和快乐,感情较为清醒稳定。 爱则是这其中最伟大的情感,爱一个人,你需要了解并理解有关他的一切,去掉他身上所有的光环,借用《祛魅》中的一句话就是“先把Ta看成一个会吃喝拉撒的人”,然后再完完全全的接纳TA。爱是最稳定的,但也不容易保鲜。想要爱情实时保持甜蜜是不可能的,但是像一杯清茶一样隽永清幽的爱,并不难办到。我们需要在爱中加入新的东西,时时尝试新事物。并且尝试把爱情转化为亲情,也是一个上上策。(我文章标题的爱情≠爱,爱情是泛指) 爱情的意义就和罗素说的一样——“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但除此之外,爱和被爱也是一种人的基本生理需求,和吃饭喝水一样自然。 恋爱的原则有以下几点。 有句话叫做“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我认为只说了一半。结婚只是一个形式,真正的内涵是双方永恒而忠贞的爱。因此只要始终如一,至死不渝,也就无所谓结不结婚了。然后就是洁身自好,不论男女,都要自重一些,切勿轻浮。要珍惜和重视自己和他人的感情,并认真对待。万不能玩弄,嘲笑感情。再然后,要认真对待每一场恋爱,尊重你的那个Ta,追求一定要遵循道德原则。最后就是要重视内涵,虽然人是视觉化的动物,这无可反驳。优秀的外表的确能给恋爱的双方带来很多的美好,但内涵和品质也同样不可忽视,岂不闻古人言“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面对主流观念的扭曲,我们怎样做 首先我们要守好自身的精神阵地,防止被那些观念污染。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去帮助周围的人,尝试改善他们的恋爱观念。再就是可以写文章或是制作视频发声,让更多人回归正常的爱情观念。 社会和国家应当重视和增强教育,不光是在学校,还要在各种场合进行教育,教育的对象也不仅仅是学生,更是广大人群。也应当对自媒体的不良内容进行清洗,以防影响更多人的价值观。这种互联网扭曲腐败的文化,是不应该存在的,文化会塑造一个人,也会毁灭一个人。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能做的很少,可能影响也不大。让爱情重回贞洁和神圣,似乎也只是痴人说梦。“人是历史的人质”,什么也无法阻挡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但我们不能什么都不做,“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怎样都比坐以待毙强的太多太多。 我知道,很少有人能耐心读到这里。知道读到这里的,能认真思考的更少。我知道,我写这篇文章可能只是徒劳,但我们不能放弃,不能放弃与世界的荒谬对抗。 “知其不可,而为之”,“虽千万人,吾往矣”,这些先贤们的态度也应当是我们的态度。我们应当像一块礁石,虽遍体鳞伤,但仍然“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只要我们还存在于这世界上,就证明爱情还未完全腐烂。只要我们还愿意呐喊,就证明这个世界上并不缺少英雄。 2023.08.04 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