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那些出现在中国的歪果野鸟(第一弹)

2023-07-22 21:56 作者:不吃白菜的屑  | 我要投稿

2022年11月份,中国观鸟年报“中国鸟类名录”10.0版在各大平台新鲜出炉。伴随着3个鸟种的新分布记录、2个鸟种的成功转正,以及5个鸟亚种的种的提升、和2个鸟种的删去,中国的鸟类种数成功突破1500大关,达到了惊人的1507种。当然,伴随着国内源源不断的新鸟种的发现,这个数字还会持续增加。

我们都知道,一个国家要想拥有大量的鸟种,光凭几个自家独有的雀鸟可是远远不够的,就中国而言,目前已确认的鸟类特有种为72种(一说106种),这意味着什么?剩余的1435种鸟类在除中国以外的特定国家均有一定数量的分布。可见,中国能有如此庞大的鸟类种数,一成靠自家,九成靠外邻。而在这1435种野鸟中,又有一群特殊的成员,它们的家乡本不在中国,之所以来到这个地方,原因多样—“气候因素”、“地域邻近”、“逃逸归化”…总之,一切纯属偶然。这个文集,就是对这群生活在中国的“歪果鸟”的描述、探讨。—“它们的故乡在哪儿?”“它们因何来到中国?”“它们是否适应中国的环境?又能否在中国居留繁衍?”所有的问题,都将在这里一一呈现出它们的答案。

(—)雁形目—迁徙的好手

作为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鸟类之一,雁形目的成员们凭借着长而尖的翅膀,拥有着较强的长途跋涉能力,尤其是体型相对庞大的雁亚科成员,更是迁徙季的重量级选手。过着群居生活的它们,能有效利用空中的气流和团队合作的优势,成功在特定的时间内抵达目的地,从而更好的越冬或繁殖。

迁徙中的豆雁 相较于其它鸟类,雁形目在我国诞生的迷鸟种类是最多的,一共18种。气象的突变、领域的开拓以及身体的不适都有可能成为它们偏离航向,流落至中国的原因。 来自北美的暴脾气小伙—加拿大雁

两只翘首的加拿大雁 从名字上就不难可以看出,这种以极强的领地意识和强悍的攻击能力而闻名于世的雁形目鸟类主要产于北美洲,尤其是美国、加拿大、巴哈马等国,引种个体至欧洲大陆,由此衍生出来的迷鸟逐渐向着东北亚地区进军,诸如日本、韩国、朝鲜等。在中国,这个物种的首次登场是在1999年的江西鄱阳湖,这次现身也让它成功以0076的编号被收录在千禧年发布的《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中。

截止到2022年,加拿大雁已在我国的北京、浙江、辽宁、天津、江西等地被发现,但都是仅观测到1只的记录,故可推测该鸟多以迷鸟的形式罕见于我国东部和北部地区。 (注:〈中国鸟类观察手册〉对该鸟的分布地点仅提及了辽宁和天津两地,其忽略江西、浙江、北京等有确切记录的地区的原因尚不明确。另外,有报道声称,加拿大雁在中国的观测记录最早可追溯至清朝,地点位于长江中下游流域,发现的是南迁的迷鸟个体。如果该说法属实,那么,最有可能的记录者应是1854年担任中国领事馆外交官的罗伯特·斯温侯Robert·Swinhoe,但笔者目前尚未找到与之有关的文献记载。)

一只出现在辽宁大连的加拿大雁 出生不久后就要面临跳崖的倒霉孩子?—白颊黑雁

两只蹲伏在草地上的白颊黑雁 你也许不太熟悉这位雁鸭目成员,但你一定知道这世界上有一种出生不久后就要跳崖的“勇士鸟”,它的真实身份便是白颊黑雁。生活在苔原和冻原地区的它们,是北欧大地上最富盛名的野鸟。在2008年之前,恐怕没有人会想到它们中的一员,将形单影只地出现在河南,也没有人会想到,这笔记录将会是这种鸟在中国的首次记录,更没有人会想到,在9年后,它会与小美洲黑雁、钳嘴鹳、白脸鹭等一众“歪果鸟”一同出现在“中国鸟类名录v5.0”的名册中。

2022年11月30日,一只白颊黑雁出现在了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鸟上一次出现在该地区以是3年前。 目前能够查询到的这种鸟于我国的首次记录,是在2008年的河南孟津,之后,在我国的江西鄱阳湖、湖北武汉、吉林向海、湖南东洞庭湖等地陆续发现了白颊黑雁的单一个体,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12月~2021年1月,有鸟友在河南郑州发现了携带环志(环志地位于荷兰)的幼年白颊黑雁,推测可能是开拓新越冬地的个体。但由于该鸟在国内并非每年出现,且每次记录均仅有一只个体,故仍将其定为迷鸟。

有趣的是,在传统的越冬范围内,白颊黑雁一般不与其它雁鸭混群,而在中国,常有人观测到其与短嘴豆雁、白额雁等鸟类混群活动,从某种角度上来看,这会不会是身在异乡的白颊黑雁,利用与同族成员混群的方式来慰藉自己孤寂的心灵呢?

雁鸭族的极北大花脸—红胸黑雁

红胸黑雁与赤麻鸭在一起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戏剧脸谱的色彩也有着丰厚的意蕴。红脸是英勇忠义的象征,黑脸是刚正不阿的表现,白脸是老奸巨猾的流露…那么,综上所述,红胸黑雁岂不就是个集英勇、正直、狡诈于一体的形象了?

呃…言归正传,和它的同族白颊黑雁一样,红胸黑雁也是一种典型的冻原鸟类,它们原产于欧洲北部和北极冻原地带。在本文介绍的四种外国雁鸭中,它是较早出现于我国的品种。在1960年,我国著名的鸟类学家郑作新教授便以“红胸黑雁在中国的发现”为题在《动物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正式描述了其在中国大陆的首次登场。

虽然标本的获得时间是在1960年的1月15日—正值红胸黑雁的越冬季,然而,很长一段时间内,红胸黑雁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的罕见迷鸟。在洞庭湖的这笔记录过去之后,红胸黑雁又相继出现在中国的其他地方,如湖北武汉、新疆塔城、四川广汉、江西鄱阳湖、河北衡水湖等,均以独鸟的形式出现。近年来,鉴于每年都有红胸黑雁的个体出现在中国境内,有学者因此提出质疑,认为其在我国的居留状况应更改为罕见冬候鸟,但该建议尚未被国内鸟类学家广泛接受。

湖北武汉,一只红胸黑雁和一只赤麻鸭同框 与林黛玉颇有缘分的白羽仙—雪雁

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以繁多的人物、复杂的关系和黑暗的封建背景而为世人所知,据《红楼梦人物谱》所述,全书上下共有角色983名,其中有丫鬟共计73名,在这73名丫鬟中,有两位的名字十分特别,她们分别是—林黛玉的丫鬟雪雁,和贾母的丫鬟鸳鸯。

雪雁

我们是谁?

鸳鸯

我们又是谁? 好吧,或许曹雪芹没有亲眼见过雪雁,但至少鸳鸯他可能是见过的,所以这名字的版权费…没有雪雁的份也应该有鸳鸯的份啊…

回到正题,跟前面的加拿大雁一样,雪雁的主要分布地在北美洲一带,不同的是,比起后者,雪雁更喜欢将苔原冻土带作为它理想的繁殖场所,而越冬地点则会选用沙洲、沼泽地、沿海的农作地、稻茬地和湿草甸,在亚洲,它们仅繁殖于俄罗斯西伯利亚的朗格尔岛,亦有少量个体在迁徙时偶见于日本、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

在我国,雪雁的目击报告不是很多,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最早在我国被记录到的雁形目迷鸟之一,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有人在河北、天津和长江口*发现了雪雁的存在(La Touche 1931-1934)我国的鸟类学泰斗寿振黄先生也提及过此鸟在河北省曾多次出现和被目击(寿振黄1936)但自那之后中国大陆便再无相关记录,直到1997年11月17日,才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被重新发现两只个体。

对于雪雁在中国的居留情况,有两种说法—“罕见冬候鸟”和“迷鸟”,其中,赵正阶先生在《中国鸟类手册》中,描述雪雁的越冬地位于北美、西伯利亚东部沿海、日本和中国,而朱书玉、吕卷章等人在《雪雁在中国的重新发现》论文中则持保留意见,认为雪雁在中国应暂定为罕见冬候鸟,到了千禧年出版的《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中,马敬能先生则认为其于中国应为罕见迷鸟,而在之后出版的《中国鸟类观察手册》中,则采用了更为准确的说法。

“曾被认为是罕见迷鸟,但珲春、渤海湾地区、黄海南部沿岸湿地、鄱阳湖、洞庭湖几乎每年都有数只记录,可能为罕见冬候鸟。”

——《中国鸟类观察手册》

就目前而言,我国发现了雪雁的地区包括辽宁营口、吉林向海、吉林珲春、山东东营、河北保定、天津(城区未知)、江西鄱阳湖、湖南东洞庭湖等地,出现的个体数量波动较大,但多为单只个体,偶有两只个体出现的情况,分布于我国的雪雁,从地域上来看属于繁殖于俄罗斯西伯利亚的指名亚种(也叫小雪雁)。

吉林珲春,一只振翅长鸣的雪雁 (注:雪雁在长江口的报道目前处于存疑状态,郑作新在《中国鸟类区系纲要》中对雪雁在中国的分布地仅提及了河北,故此鸟在长江口是否有分布目前尚不确定。)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雪雁在中国的重新发现—朱书玉、吕卷章、王玉东(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东营 257091)

红胸黑雁 Branta ruficollis(Pallas)在中国的发现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郑作新

巧遇白颊黑雁 河南省焦作市观鸟联盟 牛俊英 原耀英

辽宁发现赤嘴潜鸭和加拿大雁Red-crested Pochard Netta rufina and Canada Goose Branta Canadensis Found in Liaoning, China 丹东市林业和草原局 白清泉

浙江省鸟类新记录——加拿大雁 吴丞昊,赵锷,金伟,刘宝权

关于中国鸟类特有种名录的核定 雷富民,屈延华,卢建利,尹祚华,卢汰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北京 100080 )

那些出现在中国的歪果野鸟(第一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