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玗嬉】“演绎骗子角色虽有压力但畅快,演员工作虽孤独但可以坚持”(7.19)
[新闻媒体记者黄惠珍] (接上次采访)
演员千玗嬉分享了成功挑战骗子角色的心得。
千玗嬉出演了7月18日结束的tvN月火剧《有益的欺诈》(编剧韩雨珠/导演李秀贤)。在剧中扮演了难以共情的诈骗犯李露云,与因过度共情而痛苦的律师韩武英(金东旭饰)展开了有趣的合作复仇。
没有千玗嬉就没有李露云这个角色。从警察到检察官、护士、赌场荷官、儿童心理咨询师等各行各业,千玗嬉展现了五花八门的表情、说话方式、呼吸、步态,再次证实了“千变万化的面孔”这个外号。
以下是与千玗嬉的采访问答:
问:为了好好演绎李露云这个角色,你付出了哪些努力?
答:我想在外在上塑造好这个角色。所以在色彩上做了表达。如果把我演绎的所有角色都放在一个预告片里,色彩上的区别会很有趣。所以我给每个角色赋予自己选择的色彩。我尽力展现最好的色彩和视觉形象。这是和发型彩妆、造型设计师一起打造的。除此之外,我通过改变声音和动作来明显区别外在变化。外在的变化给我的演绎带来独特的乐趣。每一集我都像在玩角色扮演游戏,为每个角色换装,对我来说是非常开心的工作。像赌场荷官这样的角色,我希望展现魅力和性感,所以选择了黑色。我觉得黑色也要根据场合和空间来选择。儿童心理咨询师这样的角色,我想展现威严和可信度,所以选择了白色。财阀千金是个年轻富豪的角色,所以我想要粉色系或紫色系。清洁工和公务员给人一种上进的感觉,要表现出勤奋工作的形象,所以我选择了深蓝色。
问:在所有诈骗角色中,你觉得最有趣的是哪一个?
答:最开始我演儿童心理咨询师柯特妮权,在拿到剧本时,这个角色在我脑海中就有了清晰的形象,是我最有感觉的一个角色。我觉得加上一些我所设想的设定会非常有趣,这与导演的创意也配合得很好。当时观众的反响也很好,演出时我也非常开心。
问:相反,你觉得演绎时最艰难的诈骗角色是哪一个?
答:我觉得是为了进行语音诈骗而改变三种嗓音,这是个挑战,不过完成后也有成就感。我改变了全部嗓音。初次念剧本台词时我试着用了方言。但到了现场我觉得仅用方言可能不够有趣,所以我完全改变了三种嗓音。但导演觉得方言会很有意思。所以我请求导演给我5分钟,然后打电话请教亲近的人学了一下方言。我一边模仿一边学,5分钟内就学会了。我觉得演出效果还不错,这个过程令我很满意。
问:对白量大到像千玗嬉的独角戏,有没有压力感?
答:开始确实有压力感。首先这个角色内涵丰富,而且我承载着露云的叙事,在这个故事中还有各种关系和叙事结构中,为了让它们发挥最大效果,我觉得自己必须把控好。所以很有压力感,但这种压力也成为了我的动力,让我渴望完成这部作品。我一直保持某种渴求。除了情感和内心,我想展现更多不同的方面。正好这个骗子露云的角色让我可以展现情感的大起大落。前期是外在的波动,后期是更深层的情感。对我来说,这个作品有相当大的挑战精神。演出时的确有压力,但完成后也有同等的喜悦。
问:对各种演技的渴望很强烈吗?
答:我也认为自己参演过非常多样化的作品。但在可以展现的爆发力、波动幅度、内心演技方面,我觉得还是有些侧重的。在JTBC剧《melo体质》之后,许多人说我在剧中的魅力也很吸引人,希望能看到更多这方面的演出。我觉得自己确实有许多不同的潜能,希望能遇到可以挖掘这些的作品。这次外在形象的变化,以及一些以前没有尝试过的部分,因为这个角色,我非常想要尝试。我参与过各种作品,但能在外表上展现如此大变化的还是第一次。
问:与镜头对话的旁白也很特别。
答:这原本就在剧本中。作为第一次尝试旁白,我觉得观众的反应会非常两极分化。但因为这是编剧的故事结构,我立刻理解并演绎出来。能解释韩武英的心理和情况的是与精神科专家毛在仁的咨询,韩武英通过咨询讲述了自己的故事,而露云选择了旁白。我想要以最有效的方式传达这一点。我从来没有看着镜头表演过,原则上来说,演员不能看镜头,那是NG,所以一开始我有点别扭。我克服了这个,并试图创造一种氛围,让观众感到他们正在参与这个阴谋。
问:露云的个人复仇对观众来说很痛快,但事实上许多行为都难以合法化。作为演员,你是否理解露云的所作所为?
答:我喜欢这个故事所包含的奇幻色彩。人们为何继续喜欢这种痛快的故事,我回想是因为现实中太多找不到公理的情况。明明是坏事,但社会和法律无法明确制裁,许多人会感到无力。所以反而从这种虚构故事中获得快感。不仅仅是这个作品,当下许多作品都在传达类似的讯息。我们是否应该思考一下,在这个社会系统中,法律和社会应该如何发展。当然电视剧主要是娱乐,但我觉得其中也有时代精神。我个人也和观众一样,从《有益的欺诈》中获得了畅快感,而不是无法理解。
问:你觉得李露云和真实的千玗嬉有多少相似和不同?
答:起初我觉得李露云和我非常不同。从表面看,她是一个难以共情的角色。因为她仅从效率和效果的角度看待所有人。随着这个角色的故事展开,我发现在某些方面我们也许是相似的,所以我也被露云吸引。我们都想保护周围的人,承担这样的重任。我也是那种不喜欢依赖别人的性格,比较独立,这一点我们也很相似。但是作为一个演员,我有自己需要独立完成的部分,所以有时我会感到孤单。不过这种孤独并不痛苦。我觉得在某些时刻,这是我必须承担的。有时会感到负担,但到一定程度上我觉得这很正常。如果出现一个像韩武英这样的人,我的想法可能会改变。但目前我还是比较习惯独自承担。目前来说,我还能承受这些。
问:你有没有因为观众的反应而感到不安?
答: 我觉得在电视剧结束之前,总是会有一些不安。可能是对作品的不安,也可能是对我自己的演技的不安。这不是一种坏的不安,我想尽可能地做好我所负责的部分,这是我的欲望。电视剧是实时播放的,所以我感觉到的反应更明显。无论是公众还是我的朋友,他们的反应都更直观。他们一直都很关心我。我有一个朋友们的群聊(多人聊天室),如果不是他们感兴趣的,他们通常不会看。但是对于这部电视剧,他们每次都会实时观看,并问我"这是什么?" "这是怎么回事?"他们看得津津有味。我非常感谢他们,当我看到观众的实时反应时,虽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完美的,但总体上我收到了很多正面评价,我感到很放心。
问:你是知名的宅女。长期待在家里,是不是更容易陷入焦虑?
答:不同人应对焦虑和压力的方式不同。有人为了避免这些情绪会散心,但我的处理方式是正视这些情绪,而不是回避。当有焦虑时,我的主要对策是散步或写作。我会仔细观察和反思那个时刻,进行自我客观化和自省。我发现只要直视这些焦虑,它们就会消失。我不太明白,但听说这是种冥想技巧。正视和凝视才是最好的方法,这一直也是我的方式。既然一直行之有效,我会继续这样做。
问:你写的是什么样的文字呢?
答:没什么高深的。就是备忘录或日记,还有演戏日志。我会简短地写下随想。即使被别人看到,也许也无法理解,因为都是片段。我从高中起就保持写日记的习惯,这像是心灵照料的过程。以前别人知道我写作就会建议写书。我觉得自己的文字未必能写成书。当然量足够了,但质量是否能打动读者还无法确定。当我演戏经历更丰富,大概60岁的时候,如果我的演艺日志能帮助某些人,那时我会重新考虑的写书的事情。但现在还远远不够。
问: 2004年通过《神父教育》出道,明年将迎来出道20周年。面对出道20周年的感受是什么?
答:我甚至都不知道明年就是20周年(笑)。不明白20周年有什么太大意义。其实这20年我每年都只拍了一部作品(笑)。我无法因为演戏20年就认为演技有很大进步,每部作品都表现得很好。光阴的流逝并不代表进步。当然,能坚持这么久,我还是要表扬一下自己。希望未来也能像现在这样,每年每部作品都尽力而为, 那么出道30年、出道40年也就来了。我不想给数字太多意义。
问:有没有计划发表歌曲,纪念出道20周年?
答:我真的没有想过这个(笑)。非常感谢您的建议。如果有人愿意和我合作,我绝对会同意(笑)。
问:这20年来,你参演了29部电影和5部电视剧。你认为自己是高产演员吗?
答:我不认为自己是多产演员。每年只拍了一部作品(笑)。我承认自己是工作狂。演戏太有乐趣了。其实演戏是虚构的,但那个虚构的场景让我感到非常快乐,我只想永远待在那里。不想感受日常和真实,只想沉浸在那个世界,完全投入并忘记现实。这并不是对繁忙现实的逃避,而是因为这些虚构世界太过快乐。但工作多年后,我觉得也需要好好度过日常生活。我不想用“工作生活平衡”这个词,但我发现自己也需要爱护工作之外的生活。从外界看,我可能看似是个工作狂。从8月开始我会参演新作品。尽管希望能自由调整工作和休息,但因为时间不由我掌控,我也只能接受这点。看来我注定会一直是个工作狂。虽然工作时也会想放松,想到某个时刻终究要放下。但当下我还想继续演戏,这是我最大的热情所在。
问:你选择作品的标准是什么?
答:外界看到的选择标准和我内在的演技选择有细微区别。我选择某部作品来展现多样性时,外界可能会认为是为观众或公众做选择,但我真的非常热爱演戏并想持续做下去。我希望探索尚未尝试的角色和领域,继续发掘潜能。最重要的是我是否想传达这个故事,是否想诠释这个角色,是否有这样的内心冲动。这像是基础。当我在某个时期有特定渴望或烦恼时,遇到契合的作品就会做出选择。每次标准不完全一致。但核心都源自内在,而不是外在。
问:在演戏过程中,你的演艺价值观有所改变吗?
答:价值观似乎会在某个时刻改变。每部作品我都有不同的目标和灵感。讽刺的是,演戏越多我就越想演下去。与其说价值观改变,不如说视野在开阔。当我思考为何如此热爱演戏时,我将其比喻为人文学科。它是一种认识世界和他人的方式。我觉得它也在开阔我的视野和深度。
问:《有益的欺诈》和你之前的作品都涉及到社会问题。
答:我没有这样的意识。但《购物车》和《韩公主》也是这样,尽管我不是社会运动家,不能站在前线发声,但作为演员,我时常会被某些议题吸引去表达。但选择这些作品不是为了传达社会信息。毕竟这些讲的是人的故事,可能正因如此我的心会被触动吧。下一部作品是《金钱游戏》,还在后期制作中,未确定公映时间。
问:通过演戏,你还想传达什么样的讯息?
答:当我年轻时,渴望通过演戏体验未曾经历的情感和人生,洞察那些生活。在某个转折点,这种想法改变了。越来越意识到共情的重要性。韩石圭前辈曾跟我说“玗嬉啊,演绎你这个年纪能演的东西吧”。他说“爱能包含世间万物的情感,是多好的题材呀”,当时我坦白我并没有这样的想法。我认为直接演绎可能的爱情经历和亲身体验的爱情经历并无不同,但是现在我体会到通过演技可以表达各种各样的爱。在JTBC《melo体质》中我也感受到过,普通人都会有的情感和故事,通过演绎也可以给某些人带来巨大的共鸣和安慰。未来我也想演绎我亲身经历过的表达,想试着演绎看看。这不仅限于男女爱情,也想尝试更广泛的爱的议题。可能跨越各种题材和流派。
问:你希望在演艺生涯的最后成为一位怎样的演员?
答: 我一直有一种方向感,我一直希望真诚地演戏。这看似很基本,但也非常不容易。如果一辈子能以这种方式演戏该多好,我希望演到生命终止。具体成为一位怎样的演员,我无法定义,而是交给观众和公众,看过我经历的点点滴滴后如何评价。我自己也很好奇。当我上了很大年纪,人们会以什么样的话语描述我,我拭目以待。我没有自我定义的想法,只希望演戏演得越久越好。当被问到想成为一位什么样的演员时,我的答案经常变化。有时希望成为大家期待的演员,有时希望成为可信赖的演员。但每次演戏时,我都希望怀着诚挚的心情。 (原文链接:https://n.news.naver.com/entertain/article/609/0000749537,渣翻,错误请指正,不要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