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上岸南开:这些弯路千万不要走!
1.自身情况
先介绍一下我自身的情况吧,我是一所985大学工科专业的本科生,萌生出跨考的想法的原因是我在大二的时候辅修了相关的双学位,因为我本身对于经济学和金融学是很有兴趣的,所以就决定了要报考经济学的硕士,我的考研之路不是那么一帆风顺,一战失利,自我调整之后二战顺利上岸了。

2.一战失败经验
首先总结一下我一战失败的原因及经验:
我报考的是南开大学金融学院的金融学,以总分362分最后一名进入了复试,没有逆袭的奇迹,我被刷了,这个分数放在整个经济学考研人之中算是一个不太理想的分数了,所以我觉得调剂无望,本身对于名校也有一种执念,于是就调整心态准备二战了。
这些话现在读起来可能觉得云淡风轻,但当时真的对我是很大的打击,我第一年备考的时候其实是信心满满的,因为我从小到大的考试似乎都比较顺利,我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一次也会是这样,但事实告诉我,不是这样的,我失败了,我有了自我否定、自我怀疑,需要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的金融学专业的专业课是宏、微观经济学以及计量经济学,专业课难度偏大,再加上我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所以我对专业课是没有信心的。
在跟学姐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炳哥讲经济学讲的很好,我就开始跟着炳哥的课程及讲义学习专业课,先自学预习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教材,再跟着讲义听课,课后进行巩固,学习完高鸿业的教材之后再自学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和曼昆的宏观经济学,就这样扎扎实实的进行专业课的学习,每天会花费4-5个小时的时间。(看到这篇经验贴的同学现在就可以按照这个来复习)
我专业课考了130分,这是我第一次考试唯一一个上一百分的科目,而且130在我们专业课的分数中算是高分了,但为什么我没考上,就继续往下看吧。
我认为我失败的最主要的问题在数学上,我数学只考了98分,如果多考10分的话可能去年也就顺利上岸了,但数学原来是我的强项,我高考的时候数学还考了147,于是我痛定思痛:
(1)我太高估自己了,这一年没有一本自己的数学笔记,导致掌握知识不成体系,不系统,脑子里没有形成思维导图。
(2)不重视听课,每天也不能合理分配给数学时间,就早上起来晕晕乎乎的做一上午题,效率低且效果不好。
(3)做题的时候光想着看答案,没有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导致考场上没有思路、紧张。
除了数学之外,我政治和英语的成绩也不好,我也归结为学习方法没有掌握好,政治我只靠题海战术,前期没有系统的学习和理解知识点,英语没有注重单词。
看着同学们找工作的顺利找到工作、考研的顺利考上我们本专业的研究生,我内心还是很酸楚的,但是人不能一直沉浸在失败的痛苦中,生活还是得继续,况且我复试完已经是三月底了,我还有两个学位的毕业论文等着我完成,我必须振作起来,靠着投入到另一件事中转移注意力,终于在6月份完成毕业答辩顺利毕业了。
3.二战经验
考研二战的总结及经验:
经过了短暂的毕业旅行之后我在七月份重新投入了考研备考中,这次我决定痛改前非,好好做人。第二年我决定在家备考,找了一个离家不远的自习室,去自习室学习,可以解决一下我不太自律的问题。
在经过分析和思考之后,我认为我的专业课是没有问题的或者在一定程度上说专业课是我唯一的优势了,我应该把重点放在数学上,兼顾另外三门,保证专业课水平,让政治和英语水平稳中求进。
我本身是很喜欢南开大学的,再加上已经是7月份了,时间不多了,我没有精力再去了解另一个学校的专业课的出题方式、考察重点等,所以我还是决定再次报考我去年报考的专业。
其实二战考生相对于一战来说是有优势的,因为你开始真正了解到你的优势和劣势,你知道了第一年时在备考方面有哪些不足。
我根据我自身的情况开始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数学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我计划利用7-8月两个月的时间把数学三强化课的内容听完并整理好自己的笔记,根据高数、线代和概率论内容的难易程度合理灵活的调整时间分配。高数我跟的武忠祥老师、线代跟的李永乐老师、概率论是余炳森老师。
在选择老师这件事上最重要的是适合自己,同学们可以先试听一下不同老师的课,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选择了老师之后购买老师的配套讲义,我这个阶段用到的习题是《660题》。
4.七八月备考计划
7、8两个月的时间我每天白天基本上都会用在数学上,早上8点到11点半,下午2点到5点,学习数学,晚上会学习专业课和英语政治,政治在这两个月中也可以把知识点过一遍,英语就是背背单词做一篇阅读(我是认为我的数学特别需要提高而且我第一年的专业课考得不错才这样,同学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调整)。
特别注意,在做660和讲义例题时要用不同的标记标记出这道题你是会做方法很好、会做方法不好、不会做这三种,以便第二遍复习时可以更高效。
(炳哥在这里提醒一下大家,这位同学是二战,专业课有很深的基础,一战的同学在暑假之前一定要把高鸿业基础看完,暑假进入强化阶段。)
5.九十月备考计划
9、10两个月是数学提高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就是多做题,多练,多回顾,吃透你做过的每一道题,我是边复习讲义边做配套习题,建立好自己的知识框架,熟练掌握公式,我把660又重新过了一遍,着重看方法不好和不会的题目,新购入了《接力题典1800》和李林的《880题》,根据自己哪个知识点薄弱了就找书上对应的地方练习,查漏补缺(不要执着于把买的题全部做完,一定要有针对性而且一定要把做过的题吃透)。
在9、10月这个阶段就应该逐渐增加另外三门的学习时间了。
政治开始大量刷选择题,主观题不用管,通过刷题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英语可以开始练习翻译、阅读可以提高的一天两篇,一定要详细订正;
专业课把宏微观的知识掌握好、院校的真题做一遍。
6.十一月备考计划
11月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但往往这个时候考研人的心态会非常不稳,开始焦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来不及了,为什么学了这么久了怎么数学题还是不会,英语政治的选择题还是错这么多,专业课的问题还是不能完整的背出来,为什么别的同学看起来不焦虑呢,他们都很胸有成竹的样子,他们是不是稳了,是不是只有我这样。
出现焦虑心态的时候,告诉自己,你不是一个人,大家都是这样的,都这个年纪了谁不会假装淡定呢,可能别人看到你也觉得你肯定稳了呢,要学会自我排解,一定要远离会带给你负能量的人。
二战最考验的就是心态,我焦虑的时候会选择换个环境学习,比如本来在家就去自习室,本来去自习室的话我就会选择出去买点好吃的,跟好朋友排解排解,在深夜睡不着感觉压力很大的时候我就会去B站上看一些up主的关于二战的视频,引起共鸣之后歇斯底里的哭一场,第二天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
在这个阶段详细的每日计划是非常重要的,让计划督促着你去专注于学习,每天看到自己的计划表上打满了小勾勾会有成就感的,也会觉得我今天有在进步,就会减少焦虑,有助于睡眠。
这个阶段可以做近几年的数学真题以及一些数学模拟题了并且要开始建立起自己的错题本。
政治也会出模拟题,在做政治模拟题的时候一定要注重订正,把一个选择题涉及到的知识点都掌握下来;英语可以开始选择一周练一套真题并且开始着手准备大小作文,形成自己的模板;
专业课我计划利用这一个月把计量经济学复习好并且兼顾另外两门的复习,根据真题的特点有重点的巩固知识点。
7.十二月备考计划
12月是紧要关头,每一天都非常重要,这一阶段也是开始增加背诵量的阶段。
数学要开始新一轮的回顾,回顾知识体系,回归基础,重要公式,重要的例题和错题,这一阶段要减少新题的量,重心放在查缺补漏和巩固上。
英语要开始总结做题顺序、分配好时间、开始背诵上一阶段整理好的大小作文模板。
政治也要回归基础并且开始背诵主观题,主观题背诵肖四就完全够用。
专业课要开始背诵一些简答题等,前面的阶段都是注重理解的,理解好了之后,背诵是很快的,同时也要注重一下热点,炳哥的热点课就非常好,全面且重要。
到考试那一天,自信沉稳的走入考场,一定要认真抓住你能得到的每一分,因为每一分都很关键。
回顾过去两年的考研生活,考研成功最关键的就是清醒的自我认知、良好的心态和计划执行力。
希望备考的你看完我的经验分享能有所收获。
最后再补充一些我认为很重要的事情吧,一定不要搞疲劳战,每周可以休息一天,这个休息不是让你打游戏什么的很费脑子的休息,你可以补补觉,或者亲近一下大自然,跟亲人朋友聊聊天舒解一下,吃一顿大餐让大脑多分泌一些多巴胺,或者看一部治愈的电影,这都是有益于下一周高效学习的。
劳逸结合很重要,娱乐的度要自己把握好,我们追求的是高效的学习,学习的时候就好好学习,放松的时候就好好放松。
加油吧,准研究生们,我们都会成功的!
这篇文章主要给大家分享了备考中的一些弯路,希望24的宝子们好好看看,选择适合自己的备考方法和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