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知道】一看就会!手把手教你搞到小行星的命名权!

〈如何把星星的名字,送给你最爱的TA?〉
1.搞清楚天体的命名规则
○国际上负责天体命名的机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
○规定:
恒星(主要根据星表中的编号命名)
超新星(按照发现的年份命名)
彗星(一般以发现者的姓氏命名)
○星星一经发现,名字就会固定下来(送给对方的星星一般为小行星。)
○小行星的命名主要有两种方式
①以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的名字命名。
eg.霍金的7672号小行星;袁隆平的8117号小行星
②去亲自发现一颗小行星,以发现者的身份,为小行星命名
2.发现一个小行星的办法
○最简单:望远镜观测
1801年,人类发现的第1颗小行星(谷神星),就是被望远镜观测到的。
但大部分小行星的直径很小,自身也不发光,大多只能反射外界3%~4%的光线,所以用传统的光学望远镜并不好找。

就就在果神星被发现时,由于观测中断,它居然被一不小心弄丢了。
好好在当时24岁的数学家——高斯(1777年-1855年),知道了这件事,然后顺手用最小二乘法算出了小行星的运行轨道,才重新找到了谷神星。

○数字摄影
①感光元件:CCD(感光耦合元件)
它对光线极为灵敏,适合观测太阳系主小行星带上的小行星。
②原理
这些小行星离地球比较近,所以从我们的视角看去,他们的移动速度比远方的恒星要快得多。
只要让CCD曝光一段时间,这些小行星就会在以恒星为参考系的图像中 ,拉出这样的一条线段。

弄清原理后,剩下就是时间和亿点点运气了。
③方法
找到这条线段后,需要拿它的轨道数据,和数据库里已有的小行星数据做对比,如果没有别人先发现的记录,并且观测数据还得到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下属的小行星中心的确认,那你就成为这颗小行星的发现者啦~
④根据小行星中心的规定,一颗小行星的名字分成三部分。

Ⅰ.第1部分是临时编号
它相当于小行星的临时身份证。
前4个数字是发现小行星的年份,
第5个字母是月份,每半个月分别用不同的字母表示,
剩下的位数,表示他是半个月内发现的第几颗小行星。
(可以用字母和数字做一个简单的换算)

Ⅱ.第2部分是永久编号
它相当于小行星的永久身份证。
数字越小,发现的时间通常越早。

永久编号并不好拿,一般来说,一颗小行星只有在4次回归周期中,都被观测到准确的轨道,才能拿到永久编号。

截至2021年6月,大约有50万颗有临时编号的小行星。还没有拿到永久编号。而只有幸运地获得了永久编号的小行星,才有资格获得名字的第3部分。

Ⅲ.第3部分专用名字
真正能由你来命名的名字。
作为小行星的发现者,你有权在10年内给小行星起一个专用名。
根据规定,你提出的名字必须满足这些要求。
eg.不能是你家宠物的名字(当然如果非要说“毛毛”不是宠物名,而是你爱人的名字,估计小行星中心也没辙)
总而言之,只要你凭借自己的这些努力,发现了一颗从未被其他人找到过的小行星,并且拿到了永久编号,那你就可以在遵循这些规则的前提下,用TA的名字为这颗小行星命名,完成一场宇宙级别的浪漫示爱。


其实也不一定非得送TA星星的名字,很多物种的命名都很随意
eg.胡古叉磧(qì),这个虫子的名字是用古天乐和胡歌的名字拼成的;

碧昂丝

达斯维达

恐龙学者邢立达,还把自己新发现的一种石雷龙,命名为野比大雄。

所以也可以效仿他们,用TA的名字去证明一只恐龙或者苍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