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科普:什么是脑瘫?
随着新生儿急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早产儿、极低体重儿、高危新生儿抢救成功率得到提高。而生存率提高的同时,生存质量的问题随之突出,发生小儿脑瘫的机会随之增加。我国小儿脑瘫发生率2.48‰。如不幸发生脑瘫,给一个家庭带来的则是沉重的打击和负担。正确认识脑瘫,对于防治脑瘫有重要的意义。

脑瘫定义
即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又称Little病,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的症候群。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伴或不伴有感知觉和智力缺陷,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

病因
1、先天性:遗传因素、母孕期不良因素、宫内感染及生长发育迟缓、先天性畸形等。
2、获得性: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核黄疸、外伤、感染等。
病理学改变
涉及三大体系病变
1、锥体系损伤:多为大脑皮质(灰质)、锥体束(白质)不同部位损伤。可引起躯干及肢体的随意运动障碍,主要为痉挛型脑性瘫痪。
2、锥体外系损伤:主要为基底节、丘脑及海马等部位损伤。可引起随意运动障碍、肌张力障碍,多见于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
3、小脑损伤:为小脑不同部位损伤。多见于共济失调型脑瘫。

典型特征表现
1、运动功能障碍。早期以运动发育落后为主。
2、持续性姿势和运动模式异常。
3、反射发育异常。主要为原始反射延迟消失,立直反射及平衡反应延迟出现。
4、肌张力及肌力异常。表现为牵张反射亢进、关节活动度异常等。
5、以及随着年龄增长的继发性损伤。

诊断条件
(一)必备条件
1、中枢性运动障碍持续存在;
2、运动姿势发育异常;
3、反射发育异常;
4、肌张力肌力异常。
(二)参考条件
1、有引起脑瘫的病因学依据:出生前、围生期、出生后至3岁前的各类病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
2、头颅影像学依据:头颅MRI、CT 、 B超等异常检测结果。

早期诊断及其意义
1、脑瘫早期诊断:一般是指生后0-6个月间的脑瘫的诊断,可诊断为中枢性协调障碍(ZKS),即脑损伤儿。
2、早期诊断的意义在于:可以使患儿得到早期治疗。因为脑组织在婴儿早期(0-6个月),尤其是在新生儿期,尚未发育成熟,处于迅速生长发育阶段,脑损伤也处于初期阶段,异常姿势和运动还未固定化,这一时期的可塑性大,代偿能力高,恢复能力强。在这一时期及时治疗,可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正确认识脑瘫,早期发现,早期干预,综合性康复,还患儿一个最佳状态的体魄,还社会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庭,让我们一起行动!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