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くん]、読み[よみ]、訓読み[くんよみ],吴音、汉音、唐音
音乐笔记183、訓[くん]、読み[よみ]、訓読み[くんよみ],吴音、汉音、唐音

训读(百度百科):日文所用汉字的发音方式。
…训:见《音乐笔记182》…
(…《音乐笔记》:小说名…
…《音乐笔记182》:《音乐笔记》这部小说的第182话…)
…方、式、方式:见《欧几里得57》…
训读(日语:训読み/くんよみ),是日文所用汉字的一种发音方式,是使用该汉字之日本固有同义语汇的读音。
…训:訓[くん]…
…訓[くん]:【名词】
训读。(漢字の意味に基づいて、それに当てた日本語による読み。)…
…読み[よみ]:【名词】
1.念,读。(文字、文章などを読むこと。)
2.读汉字。读出汉字的日语意思,也指日文汉字的训读假名和符号。(漢字を読むこと。漢字に国語の意味を当てて読むこと。また、読み仮名や訓点。)
3.预见,看出。事先洞察事物的变化 或趋势。(物事の変化や成り行きをあらかじめ見通すこと。)
4.看步,算步。在围棋和将棋中预测此后棋的步骤。(碁や将棋で、今後の手順を見通すこと。)…
…訓読み[くんよみ]:【名词】
1.训读。以与字意相同的日语 读汉字。(漢字を,その字の意味に基づいて訳した日本語で読むこと。「春」を「はる」,「北風」を「きたかぜ」と読む類。)
2.汉文训读。按照日语语法,在改变语句顺序的同时直译读出汉文。(漢文を日本語の文法に従って,語の順序を変えたりしながら直訳的に読むこと。)…
所以训读只借用汉字的形和义,不采用汉语的音。
相对的,若使用该等汉字当初传入日本时的汉语发音,则称为音读。
…相、对、相对:见《欧几里得69》…
日语中的训读
在日语里,训读(训読)是以日语固有的发音来读出汉字,与该汉字本身的字音(吴音、汉音、唐音等)有很大的不同。
…吴音(百度百科):日语汉字音的一种。
吴音(日语:呉音)是日本汉字音(音读)中所占比例较高的读音之一,指日本自大和时代从南朝京师建康(今南京)传入 在日本使用的汉字音。
吴音传承了中古汉语的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古汉语音。在音读汉字中,吴音占37.8%…
…汉音(百度百科):语言学术语。
汉音(日语:汉音/かんおん),是日语汉字音中音读的一种。
汉音是隋唐时期由日本遣唐使 和留学僧传入日本的我国长安音。
《日本书记》中的音,假名便属于汉音系统。
与吴音、唐音等相比更具系统性。如“人”读じん[dzin]…
…唐音(百度百科):日语汉字音的一种。
唐音,又名宋音、唐宋音。日语汉字音的一种。是由日本僧侣和商人在宋 及宋以后由中国传入的汉字音。
这一时期大致相当于日本平安时代中期到江户时期。
室町时期,他们被称为“宋音”。他们被统称为“唐宋音”。
特点介绍
唐音的读音是不系统的,他们从中国零碎地引入,经常出现在非常专业的术语中…
例:“金”训读为“かね”(kane),是和语固有之说法,与字音“きん”(kin)并无关联。
同一词中 音读与训读同时出现的,前训读 后音读者称为汤桶读法,反之称为重箱读法。
“日语本无文字,约公元5世纪前汉字传入,乃于初期借用汉字记音。例如草称为kusa,即以“久佐”二字表音。
但此法有失效率,且丧失汉字之辨义功能,
后来干脆使用汉字的表义,直接写作“草”,但发音仍沿用日语传统读法kusa。
此种方式即为训读。
请看下集《音乐笔记184、日语本无文字,约公元5世纪前汉字传入,乃于初期借用汉字记音》”
若不知晓历史,便看不清未来
欢迎关注哔哩号“中国崛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