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性之本

2018-03-25 03:10 作者:来自八极星  | 我要投稿

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性本恶;人之初,性本无。这三种性本论,我回想一下,从小受的教育一直是“性善论”,后来逐渐觉得人性一开始并无善恶之分,而是如一张白纸,“性本无”。“性本恶”考虑过,认为如果持有“性本恶”观点,并不是什么坏事,因为识得性本恶,后天便会向善;而这样看来,最终还是回到了“性本善”。

现在想想,人既为动物,动物之本性,求生存,而生存无善恶。而人又不同于其他动物,人类构建了一个有主观能动性质的社会,从社会文明的发展来看,这个社会追崇秩序,主动追求更好的生存,于是发展出了人类独有的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善恶观”——道德。道德规范是会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善恶的标准也会变化,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善”与“恶”,这两个由于文明发展产生的概念,是必要存在的。那么单纯所谓“性本善”“性本恶”之争,有探讨的价值,但永远不会达成一致观点,谁也不能说服对方,倒是也可以有“求同存异”,不必争个你死我活。“性本无”的想法虽好,联系马克思“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和生物上基因方面影响性格的因素,人性并不简简单单是一张白纸。

人之本性,是人在社会之中生活,为解释群体中发生的个体事件而提出的,它其实是某一事件在某些相对稳定的社会道德舆论中的定性,以及人们如何处理后续之事的态度。我们知道,我们现在的社会风尚是向善的,鼓励正能量的,那么我们说,“人性本善”;而那些让舆论哗然的事件,让人不由得感慨,“人性本恶”;这俩矛盾了,想要解决问题,抱着“人性本恶,故向善为佳”或“人性本善”之念,行动起来,惩奸除恶。

这样说起来,人性之本,在社会中,反而更显生存之韵律,说成“群体怀抱的希望,因人而异的绝望”似乎不错。

 18年3月25日凌晨 于床卧之上

人性之本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