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申论素材:教育强国的5个典型案例
申论素材的积累在公务员考试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素材的整理、应用是一篇好的申论文章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将为大家带来关于教育强国话题的5个典型案例。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五个风格各异的人民教师,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三、张桂梅:“点亮大山女孩的人生梦想“
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迎来了它的13 岁生日,也迎来了又一届新生。
在全校的开学第一课上,“七一勋章”获得者、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同孩子们站在一起,又一遍重温对祖国和人民许下的承诺。
扎根边疆教育一线多年,张桂梅曾目睹许多女孩因家庭贫困或性别歧视辍学,心底萌生了创办免费女子高中的梦想。2008 年,她推动创建了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
从担任华坪女高校长以来,张桂梅把所有精力都投在了学生身上,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张妈妈”。经年累月的过度操劳,让她的身体渐渐不堪重负。她数次病危入院抢救。在一份诊断书上,医生密密麻麻给她列出了骨瘤血管瘤、肺气肿等 20 多种疾病。在人民大会堂“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她贴满止痛膏药的双手,曾让无数人动容。
“有人问我,为什么做这些?其中有我对这片土地的感恩,更多的则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张桂梅说,“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
四、于漪:“站上讲台就是生命在歌唱“
于漪,这是一个在谈到新中国语文教育思想变革时不得不提的名字,也是无数中国教师心中的偶像。近 70 年的从教生涯,于漪用“站上讲台就是生命在歌唱”的精神走出了自己的语文教学之路。
开设公开课近 2000 节、培养三代特级教师、著述数百万字……已年过 90 的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人民教育家”于漪,被誉为“育人是一代师表,教改是一面旗帜”。
在于漪看来,语文不仅是教孩子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更是在建设他们的精神家园。她曾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推动了语文教学的改革发展,此后又提出语文学科要“德智融合”,真正将立德树人落实到学科主渠道、课堂主阵地。
“教师的工作应该是“双重奏’,不仅自己的人生要奏响中国特色教育的交响曲,还要引领学生走一条正确健康的人生路。”于漪反复强调教师的使命与担当,“人是要有点气象的,我们的教育者更要有气象。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情怀波荡,躬身践行。”
五、李保国:“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作为一名农技专家,他35 年如一日,长期奋战在脱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作为一名大学教授,他把论文和科研成果写在大山上,让万千农民摆脱贫困。
他是“人民楷模”、开创山区扶贫新路的太行山上“新愚公”--李保国。
李保国生前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矢志于山区开发与治理,先后取得 28 项研究成果,推广 36项实用技术,打造了“富岗”苹果、“绿岭”核桃等全国知名品牌,探索出一条生态改善、产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山区发展之路,让140 万亩荒山披绿,带领 10 万农民脱贫致富。
“是共产党员,我就要为人民服务;是教师,我就要为学生服务。”这是李保国的口头禅。为了能让学生们更好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李保国把大批学生“赶”到田间地头去。
他常说:“搞科研就要像农民种地一样,春播秋收,脚踏实地。扎不进泥土地,就长不成栋梁材。”
长期的科研工作,丰富的实践经验,李保国把“带着泥土和露珠”的成果及时更新在教材和授课中。
#知问教育# #知问公考# #湖北省考# #公务员考试# #湖北事业单位考试# #国考# #武汉公考培训机构# #24国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