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荀子 对学习程度的划分

2023-07-01 11:56 作者:南風GT  | 我要投稿

以下是《荀子》一書中,對學子的劃分。


人有俗人,儒有幾分、俗陋散等等。


如果能以先王的仁义为本,那么礼仪就会成为其学习的纲目。劝人要学习,学习的顺序是先善待他人,其次是尊重礼仪。


(俗人)指的是没有学问、没有正义感,以追求财富和利益为目标的人。


(陋儒)在上不能善待他人,在下不能尊重礼仪,只学习琐碎的知识,以字句为遵循。这样的人终其一生都会贫穷卑微,最终只能成为一介陋儒。


(散儒)就像拿着衣领,摸索幾根指頭然后就放下,固執的多不可数。

以為如果不按照礼法准则,就一定要用诗书作为依据?

就好比用手指来测量大河、用长矛来磨碾黍米、用钻子来吃饭,是无法得到结果的。所以,尊重礼仪,卻没有理解,只是照本宣科;或不尊重礼仪,卻多有辩论?這都只是散儒。


(俗儒)穿着浅显、头上没有冠頂的人,略知先王的法令而在乱中应对;

模糊学习各种知识,不懂后来君王的法度,却一味坚持某种制度,

不懂尊重礼义而轻视诗书;衣着行为与世俗没有太大差异,然而并不自知错误;

言語议论与墨子没有太大区别,并不明辨是非;

以先王的名义欺骗愚昧的人,却是为了谋取衣食;

得到一点权力,就自以为是,高傲自满;

愚孝长辈,阿諛上级,拥护上流社会,同身为奴,無有志向:这些人就是俗儒。


(雅儒)懂得后来君王的法度,坚持某种制度,尊重礼义而不墨守诗书;

他们的言行已经有大的法度,然而知悉不能普及的原因,知道所欠缺的內容,

听闻见识未至,就知道自己不能与大儒相比;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内心不自欺骗,对外不自以为是,

因此尊崇贤者,敬畏法度而不敢骄横自恃:这些人就是雅儒。


(大儒)懂得先王的法令,统一礼义,一贯制度;借用浅显的常识就可以解决繁多问题,

根据古代的知识处理现实的事务,以一贯之道处理万事;

对于仁义一类的事物,就算在鸟兽之间,也能明確黑白;

托物怪变,从未听闻过,未曾见过,忽然遇到一个情况,就能举一反三,没有所作假意;

应用法度来评估事物,就像紧密符合节奏一样:这些人就是大儒。



以下荀子原文~~~


//荀子勸學。

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

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禮,安特將學雜識志,順詩書而已耳。

則末世窮年,不免為陋儒而已。


將原先王,本仁義,則禮正其經緯蹊徑也。若挈裘領,詘五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

不道禮憲,以詩書為之,譬之猶以指測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錐餐壺也,不可以得之矣。

故隆禮,雖未明,法士也;不隆禮,雖察辯,散儒也。//


//荀子儒效。


不學問,無正義,以富利為隆,是俗人者也。


逢衣淺帶,解果其冠,略法先王而足亂世術,

繆學雜舉,不知法後王而一制度,不知隆禮義而殺詩書;

其衣冠行偽已同於世俗矣,然而不知惡;

其言議談說已無所以異於墨子矣,然而明不能別;

呼先王以欺愚者而求衣食焉;得委積足以揜其口,則揚揚如也;

隨其長子,事其便辟,舉其上客,億然若終身之虜而不敢有他志:

俗儒者也。


法後王,一制度,隆禮義而殺詩書;其言行已有大法矣,

然而明不能齊法教之所不及,聞見之所未至,則知不能類也;

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內不自以誣,外不自以欺,以是尊賢畏法而不敢怠傲:是雅儒者也。


法先王,統禮義,一制度;以淺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萬;

苟仁義之類也,雖在鳥獸之中,若別白黑;倚物怪變,所未嘗聞也,所未嘗見也,卒然起一方,則舉統類而應之,無所儗作;張法而度之,則晻然若合符節:是大儒者也。


荀子 对学习程度的划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