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极致的社恐人,《鸽子》,帕特里克.聚斯金德
《鸽子🕊️》札记 主人公:约纳丹.诺埃尔 童年经历: 1942年约纳丹他的母亲被抓进了德国的集中营,父亲也失踪不见。 后来约纳丹和妹妹跟之前素未某面的叔叔一起生活,之后参兵,可是他并不喜欢军营那样的集体生活,战争过后发现他的妹妹已经离居到加拿大家嫁做人妇 在叔叔的安排家和玛丽结婚并生下了一个孩子,好景不长,玛丽和别人私奔了,他成为了全村的笑柄。 约纳丹从此再也不相信任何人,打算和别人保持距离。 离开了家乡,去到了一家银行做了门卫。 他的住所十分简陋,面积大概只有六个平方,可是他并不觉得住得很憋屈,反而挺享受自己的小空间,并不希望别人打扰。 从来不喜欢和别人打个照面,甚至不愿意和别人在同一个空间,我称之为“极致社恐”。 约纳丹现在已经50多岁了,他想把自己的小房间买下来。 有一天,一只鸽子出现在了他的家门口,没想到约纳丹竟然如此的胆怯,恐惧那只鸽子,甚至要拎包逃跑。 虽然他不喜欢和别人相处,但却依然在乎别人的看法,拎着包穿着一身厚衣服出门的时候还在考虑别人的眼光,担心外人会把他当做一个精神有问题的人。(不知道他懂不懂,他自己的种种行为已经足够异常)。 最开始我认为约纳丹是一个很奇怪的人,做事情畏畏缩缩,而且心眼特别小,总是无端产生出一些乱七八糟的想法,比如他对公寓门卫大婶的嘀嘀咕咕。 直到有一天,他不小心疏忽,忘记给公司老板的车开门,他紧张的害怕失去工作,以至于履维艰的回到回到工作岗位。 作者在这件小事上描写了大量的心理,约纳丹感觉自己仿佛是一个提线木偶,在几平方的工作岗位上已经干了30年,最开始不以为然,到现在发现僵化的工作已经让他的脑子也变得僵化,他羡慕路边的乞丐有自由的生活,仅靠着路人的施舍,就这样度过了几十年,那个乞丐不用到时间上班打卡,也不用遵守公司规定做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约纳丹自己的工资,仅够交社保以及房租和食物,忽然之间仿佛一切失去了意义,他仇恨着一切,他被绑架在了这栋高楼大厦里面,自己已经不属于自己。 联系自己的生活,有了一些感慨,大家总在假期急匆匆的赶到全国各地,就为了那两三天的异地休闲时光,打卡,拍照,吃美食,假期的时间,仿佛是工作日这个巨大的高压锅给的释放口,不管承认与否,现在人厌倦自己所在的城市,厌倦自己的工作,厌倦自己没完没了的单调生活,小红书和其他视频网站,一些博主晒出了自己的旅游体验,总能得到一些赞赏,从侧面反应这仿佛也是观众在用眼睛吸取那遥远的远方养分,就像一块已经十分干旱的土地,无论是在线视频的“小雨”,或是朋友圈的“大雨”,都会被羡慕般的通通吸取。 这让我想到了之前卡夫卡提到的异化理论,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异化了人类的生存。我们偶尔进入大自然的时候,呼吸到的不是那香甜的空气,而是源自我们对自然以及自由的向往,是作为人最基本的渴望。 追求了效率最大化的生活,是否就是我们想要的生活。 约纳丹结束了一天工作,在公司附近的公园兜兜转转,一圈又一圈,一直到公园关门,那公园的柔和的天空还有还有阵阵花香🌿,仿佛舍不得离去。 最后他回到了旅店,旅店的房间也特别狭窄,心满意足的吃过了晚餐,洗漱完就躺在了床上。那天夜里,不知为何做了胡乱的噩梦,最后终于醒来,他领取了自己的行李,走在湿漉漉的大街上,安静的大街,仿佛另一个世界,他像一个孩子一样的用脚踢踏水洼… 无论是约纳丹在公园或是在雨后的清晨,但是仿佛得到了救赎,他还是爱这个世界,爱这个自然,只是不喜欢这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一旦有了令人放松的空间便又回到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