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山脉(三)
Ⅲ
我猜,那天晚上没有谁能安安稳稳地一觉睡到天亮;无论是对莱克新发现的激动,还是对越来越大的风势的担忧,都搅得人难以入眠。大风猛烈而狂乱,连我们都忍不住想象,莱克营地那里又将是怎样一番景象,他们的营地就在那片未知的群山山脚之下,正好位于山上顺势而下的大风风口之上啊。早上10点,麦克泰格醒来后,按照前一晚约定,试图通过无线电与莱克取得联系,但西方刮来的大风干扰了电波信号,无线电通讯受阻。不过,我们与“阿卡姆号”取得了联系,道格拉斯告诉我们,他也同样无法联系上莱克。他对刮起的大风一无所知,因为尽管我们这里已经是狂风肆虐,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迹象,但是麦克默多湾那里却只是起了些微风。
一整天我们都焦急地等在无线电机前,每隔一段时间就联系莱克那边一次,但都没有任何回应。接近正午时分,西面一阵暴风突起,我们不得不先考虑自己营地的安危;但暴风最终还是平息了,只是在下午2点时又起了一阵不小的狂风。3点以后,暴风彻底平息,我们联系莱克也更加频繁了。莱克那里有四架飞机,每一架飞机上都配有性能良好的短波无线电设备,我们想象不出什么样的灾难可以同时损毁所有的无线电设备。石化般的平静仍在继续;但想到莱克那里曾被如此猛烈的暴风肆虐蹂躏,就忍不住往最差的方向猜测。
6点,我们的恐惧变得更加强烈而肯定,与道格拉斯和索芬森通过无线电商量过后,决定还是前往莱克那里调查情况。留在麦克默多湾物资贮存营地的谢尔曼和另外两名水手,还有一架飞机,可以随时投入使用;现在似乎正是动用这架飞机的紧急时刻。我通过无线电联系上谢尔曼,要求他以最快的速度驾驶这架飞机,和另外两名水手一道赶来南方营地这里和我们会合;而且天气状况也适宜飞行。我们接着讨论了由谁前往调查;最终决定还是全体一同前往,并带上我们这里的雪橇和雪橇犬。看起来运载量不小,但对这架巨型飞机来说,因为本身就是特别为应对沉重设备运输情况设计的,所以也不过是轻而易举的一件事情。在这期间,我仍然不时通过无线电试图与莱克取得联系,但都徒劳无功,杳无音讯。
谢尔曼与水手冈那森和拉尔森,于7点30分起飞;飞行中报告了几次,都说一切顺利。午夜时分抵达我们这里的营地,所有人聚在一起讨论接下来该怎么办。单单一架飞机想要飞越南极冰原,而且沿线又无其他营地,怎么说都是极其危险的,但我们似乎也别无选择,而且没有人打退堂鼓。凌晨2点,装机基本完成后,大家稍事休息,凌晨4点又爬起来,完成最后的打包和装机收尾工作。
1月15日早上7点15分,飞机向西北方向飞行,麦克泰格驾驶,机上还有十个人,七条雪橇犬,一架雪橇、燃料及食物补给、无线电设备等其他东西。空气清澈,周围相当安静,温度适中;向莱克提供的营地所在经纬坐标顺利航行。我们真正担忧的是航行的终点,在那里我们将会发现些什么或者我们什么都发现不了;因为之前向莱克营地发去的所有呼叫,都只有无声的回应。
那次四个半小时的航程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之中,因为它在我的整个生命中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它代表了我的丧失,在我五十四岁时,丧失了永久的安宁和平静,这本是任何一个平凡的普通人所拥有的,从熟悉的自然和自然法则中所能获得的。从那时起,我们十个人——特别是学生丹福思和我——面对的世界中将永远潜伏着无数的恐惧和死亡,时时刻刻,无法抹去分毫,而如果可以,我们永远都不会再提起这个秘密。报纸刊登了我们飞行中发回去的简报;里面记录了这次连续航行中在高空遭遇的两场猛烈大风,看见了三天前莱克留下的一座破败的井架,还有阿蒙森和伯德注意到无际冰冻高原上大量奇怪的松软雪柱在风中翻滚。后来,我们看到的,已经不能用正常语言再向外界传达清楚;再后来,我们不得不严格筛查我们要发布的内容。
水手拉尔森首先注意到前方出现的尖峰林立的锯齿状山脉。他的惊呼声将飞机上所有人都吸引到窗前。尽管我们向前飞行的速度并不算慢,但前方山脉的高度却不见明显增长;因此,我们意识到那些山脉必定在遥遥的远方之外,正是因为它们那无与伦比的山体高度,才让我们即便相隔万里,仍能看得清清楚楚。但是,阴森矗立在西方天际的山脉确实在一点一点升高;我们看见冰雪中裸露的黝黑荒凉的群峰,在泛着红光的南极阳光照耀之下,山峰背后的天空之上冰晶云五彩斑斓地闪烁,一幅多么梦幻奇妙的景象啊!但在这壮观的景象之中,似乎一直萦绕着一种气息,似乎某种惊天的秘密正等待着被开启和揭露。就好像那些噩梦般的荒凉尖峰是通往禁忌之地的邪恶塔门,通往一个时间、空间和维度都极其遥远而陌生的异世界。我总觉得这里处处透着邪气——这片疯狂山脉的山坡之下、阴影之中隐藏着一条被诅咒的无尽深渊。山脉背后的云层泛着微光,缥缈不似人间,这里似乎属于世外之地,并非地球生灵所能靠近;这同时提醒我们,这片千万年来从未被打扰、杳无人迹的终南之地,绝对的偏远、孤立和荒凉,早就在千万年之前就已死去。
年轻的丹福思将我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山峰高处那些奇怪的规则轮廓上——如同一块块立方体垒起来的,莱克也曾经提起过,说这让他联想到罗瑞克细腻的画作,在高耸入云的山峰之上躺着的古老寺庙遗址,这的确所言非虚。这里神秘莫测,宛在人世之外,和罗瑞克笔下风貌倒真有几分相似。十月份第一次看见维多利亚时,我就有这种感觉,现在这种感觉又出现了。不安也同样爬上了心头,因为这里与远古神话中的描述实在太过相像了;与传说中的邪恶冷原竟也有着危险而惊人的相似。传说冷原位于中亚地区;但人类——或者说人类祖先们——有些记忆太过久远而缺失,所以某些传说很可能最初是起源于亚洲的或者人类未知的更古老的恐怖土地、群山和寺庙。少数神秘主义者甚至大胆推测,残缺不全的《纳克特抄本》起源于更新世以前,还说撒托古亚的信众如同撒托古亚本身一样,是与人类完全不同的存在。冷原,无论它存在于何时何地,都不是我愿意进入或靠近的地方;我也不喜欢一个满是莱克提起的庞然怪物的世界。那时,我特别讨厌自己曾经读过《死灵之书》,还曾和大学里的那位博学的民俗学家威尔马斯就此讨论过多。
当我们靠近那些山脉,开始辨认那些高低起伏的山麓地带时,渐渐变白的天空上突然出现奇异的蜃景,之前我心中已经混乱不堪,蜃景的出现让我不安的情绪变得更加强烈。过去数周之内,我已见过几十次极地蜃景,一些和面前的幻景一样看起来神奇而逼真;但是面前出现的蜃景是不同的,总是隐隐地透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邪恶阴沉味道。在翻滚的冰晶云之间,那些高大的城墙、堡垒、尖塔高低错落,恍若迷宫,时隐时现,这让我浑身战栗不已。
这些建筑不是人类所熟悉的,甚至远超出人类的想象,如黑夜般黝黑的巨石大片绵延开来,几何上颠倒错乱,散发着诡异至极、邪恶不详的气息。有些圆锥体顶部被截断,上面又立着许多高大圆柱体,圆柱体上到处都有凸起,顶上常常覆盖着一层层薄薄的扇形碟状体;如同桌子般平整的奇怪石台,似乎是大量长方形石板或圆形碟状体或五角体堆叠而成的。圆锥体和角锥体有的独立存在,有的顶端上还有圆柱体或立方体或顶角削去的圆锥体和角锥体,偶尔还有五个一组簇拥在一起的尖塔。所有这些疯狂的建筑,似乎通过管状天桥一座接一座彼此相连,天桥悬于半空,尽管高度不一,但相同的是,都高得令人发晕,这巨型建筑群的庞大规模,任何人都会感到恐惧和压抑。一般的极地蜃景再奇怪,到底也和北极捕鲸人斯克斯比于1820年看到并画下的那些蜃景差不多;但是此时此刻,前方直耸天际的未知黑色山顶,记忆中关于古老诡异世界的发现,都让我们每个人心头笼罩上一层阴影,多少都能觉察到某些邪恶气息,凶险而未知,正静静地潜伏在黑暗之中。
尽管蜃景在消散的过程中,那些原本噩梦般的尖塔和圆锥体扭曲变形得更加丑陋可怕,令人毛骨悚然,但它有消散的趋势,这让我明显地松了一口气。当所有的蜃景消散在白茫茫翻滚的云海之中后,我们再次将目光投向地面,发现即将抵达本次航行的终点。前方未知的山脉如同巨人修建的可怖城堡,拔地而起,令人目眩神迷,即使不用望远镜,也能一眼分辨出山脉那奇怪的规则轮廓。我们飞过最低的山麓地带,在雪与冰之间的小块高原平地之上看到一些黑点,那应该就是莱克营地和钻探的地方。五六英里外有一片更高的山麓地带,更远处的那些可怕群山,高度超过喜马拉雅山,看起来更加巍峨森然。最后,罗普斯——替换麦克泰格操纵飞机——对准左手方向的黑点开始降落,那里的规模看起来像是一座营地。此时,麦克泰格发出了考察队最后一条未经任何删减的无线电报。
当然,大家看到后续发回的电报,已经变得十分简短,信息量明显不足。降落后几小时后,我们极其慎重地发了这样一份电报,莱克的小分队被前一天或前一天晚上的狂风彻底摧毁。十一人死亡,年轻的格德尼失踪。人们考虑到我们发现这一悲惨事件时所受到的沉重打击,所以也并未对这份报告的简短含糊缺乏细节有什么不满,并相信了我们的说辞,因为狂风肆虐破坏了所有人的尸体,所以尸体根本无法运回来。说实在的,我都不得不佩服我自己,即使我们处于那样的悲痛、无助和令人窒息的恐惧之中,报告中的任何细节都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我们撒了个弥天大谎,因为谎言背后隐藏的是我们不敢也不愿提及的东西——如果不是为了警告人们远离那片无法言语的恐怖世界,我现在都不会说半个字。
狂风的威力确实是巨大的。即使没有其他事故,莱克小分队的全体成员能否安然度过这场狂风,也是未知数。风暴,和它挟裹而来的冰粒,其威力一定比我们之前遭遇的都要可怕得多。飞机遮蔽处——残破不堪——几乎被彻底粉碎;远处的井架完全散架。地面上飞机和井架上的金属部分都被刮得锃亮,两顶边缘被雪块加固过的小帐篷被完全吹倒,瘫倒在地。散落的木质结构上油漆被刮蹭殆尽,上面布满密密麻麻的小坑,地面上所有的痕迹都被一扫而尽。我们也没发现任何可以带出来的完整太古代生物样本。不过从一堆散落在地的残落物中发现了一些矿石样本,包括几块淡绿色皂石碎片,它们奇怪的五角星形状和上面圆点排列成的模糊图案引起了我们许多猜测对比;一些化石骨骼上有那种诡异的典型伤口。
雪橇犬没有一只幸存,莱克他们匆匆搭建的雪橇犬围墙几乎被破坏殆尽。有可能是狂风造成的,但靠近营地那一面围墙,尽管处于背风面,却遭到更严重的破坏,说明这是某种疯狂的野兽试图突破围墙向外冲撞后留下的。三架雪橇全部失踪,我们试着这样解释,可能是狂风把它们吹到不知道什么地方去了。钻井附近的钻探和融冰设备严重损坏,无法抢救修复,所以我们就用它们堵住莱克炸开的那个连接着远古时空的口子。我们也把损坏最严重的两架飞机留在原地了;因为剩下的人中,只有四个人算得上是真正的飞行员——谢尔曼、丹福思、麦克泰格和罗普斯——而丹福思看起来精神严重受创,不再适合驾驶。尽管很多东西都不知道被吹到什么地方去了,我们还是带回了能找到的所有书籍、科研仪器和其他一些零碎物品。备用帐篷和毛皮外套要么不见了,要么破得不成样子。
大约下午4点,大规模搜索无果后,我们只能判定格德尼没有活着的可能性了,我们发送了一封措辞谨慎的电报给“阿卡姆号”,再传给外界;我认为我们表述得挺好,不动神色又含糊其辞。我们说了很多关于我们带去的雪橇犬的事,和莱克之前说过的一样,它们靠近那些生物样本时变得十分狂躁和不安。我想,我们应该没有提到,它们靠近那些奇怪的淡绿色皂石和其他一些东西时也是同样的反应;其他东西诸如科研仪器、飞机、营地和钻井附近的许多设备,设备中的某些部件被狂风吹得松动、移动或是破坏,那这场狂风到底是有多好奇,难道想看明白这些设备是什么工作原理吗?
至于那十四具生物样本,我们表述得含糊也是情有可原的。我们说过我们发现的唯一一具样本已经破损不堪,但这具样本也足以让我们证实莱克的描述是多么精确可信。报告中极难不掺杂个人情感——所以我们没有提及发现的样本数量或发现的具体过程。那时我们就已经暗暗下定决心,报告中绝不流露出这样的情绪,那就是莱克小分队的某些人是不是都疯了。但事情看起来却足够疯狂,六具残缺不全的样本被小心地直立着埋进九英尺厚的积雪中,上面还建有五角星形的坟墓,坟墓上装饰的圆点图案,和那些中生代或第三纪地层中发现的奇怪淡绿色皂石上的圆点图案竟然一模一样。莱克提到的剩下的八具完整生物样本都不见了。
我们报告时措辞非常小心,尽量不引起公众恐慌;所以丹福思和我几乎都避免谈论第二天飞越那片山脉的航行经历。事实上,只有极轻的飞机才有可能飞越那片极高的可怕山脉,也幸好那次航行只有我和丹福思两个人。凌晨1点返回营地时,丹福思几近崩溃,不过还是坚持住了嘴巴紧闭不发出声音。都不用劝他不要给别人看我们画过的素描和带回的其他东西,除了我们商量好的报告内容外,我们决定不向外界透露我们看到的任何事,我们把拍摄的胶片也都藏好,仅留作后续研究使用;所以这部分内容,帕波第、麦克泰格、罗普斯、谢尔曼和其他科考队成员与外界一样,都是不知道的。事实上——丹福思比我更加守口如瓶;因为他看到的——或者说他认为他看到的——对我甚至都不曾吐露过一个字。
公众知道的报告中,也描述了那段艰难的攀升过程;证实莱克所言非虚,那些巨峰确实是太古代板岩和其他古老褶皱地层构成的,自白垩纪科曼齐时期起就一直保持不变;对那些立方体和城堡做了些常规描述;一些洞口显示有石灰岩脉;我们推测某些经验丰富的登山者也许能通过一些山坡和山隘翻越这些山脉;并表示山脉另一边可能连着一片和这些山脉一样神秘古老亘古不变的超级高原——海拔两万英尺,高原上怪异的岩石刺破薄薄的冰层突出,高原和这些陡峭的最高山峰之间有着地势渐渐下降的山麓地带。
到这里的报告内容都是真实的,营地上其他人也对此表示满意。我们离开了十六个小时——比我们所说的飞行、降落、勘探和岩石采集需要花费的时间要长得多——我们解释说这是由于逆风飞行才减缓了我们的速度;也的确降落在山脉远些的山麓地带。幸好到这里的内容听起来都非常真实平淡,因此也没有其他人想要沿着我们的路线再飞一次。如果真有人打算这样做,我会不惜余力地去阻止——而且我也不知道丹福思又将会是怎样的反应。我们离开以后,帕波第、谢尔曼、罗普斯、麦克泰格和威廉森忙着维修那两架状态好些的飞机;不知道为什么操作系统像是被谁动过似的,但好在总算修好了。
我们大家决定第二天一早装好所有飞机就尽快返回之前的营地。尽管不是直线飞行,但这是抵达麦克默多湾最安全的路线;因为直线飞行会穿越一大片未知的死寂大陆,反而可能带来更多的危险和不测。鉴于考察队成员大量罹难,钻探设备悉数被毁,再继续考察下去是不可能的了;而且疑虑担忧恐惧重重袭来——这些我们未向外界提及——我们那时只想逃离这片死寂疯狂的终南之地越快越好。
正如外界所知,返程非常顺利,并未遭遇更多灾难。飞机经过不间断地快速飞行,于第二天傍晚时分——1月27日——全部安全降落在之前的营地。28日,飞回麦克默多湾,中途短暂停留了一次,是因为经过了南极高原大冰架上空时遭遇大风袭击,航行方向出现失误。五日后,“阿卡姆号”和“米斯卡塔尼克号”,搭载剩下的所有人员和仪器设备,破开逐渐变厚的冰面从罗斯海起航,维多利亚地上西方耸立的群山似在嘲讽,云海翻滚的南极上空传来如同广域笛声的呼啸风声,彻骨的寒意迅速逼近灵魂最深处。不出两周,我们彻底离开了南极地区,谢天谢地我们终于离开了那片被诅咒的噩梦般的世界,那里自物质在这个星球尚未冷却的地壳中翻滚游荡之日起,生与死、空间和时间之间就在未知的远古时代缔结下了邪恶渎神的盟约。
我们返回后,就一直致力于阻止人们进入南极探险,却将猜测和怀疑深埋心中。年轻的丹福思,即便精神崩溃如此,也从未向他的医生胡说过什么——的确,我之前也说过,他觉得只有他自己看到了某种东西,甚至对我都不说的某种东西,尽管我觉得他要是说出来,精神状态会好很多。这会减轻和放松他紧张的精神状态,因为可能他看到的不过是早先惊吓之余产生的幻觉。这是我从他为数不多的精神混乱的时刻得出的结论,他嘴里喃喃地念着些毫无逻辑的字句——可是一旦他清醒过来,又强烈地否定他说过的一切。
阻止人们南极探险是极为艰难的事情,而我们的极力阻挠可能刚好适得其反,反而引起了人们对此更多的关注。我们应该想到人类的好奇心是从来都不会止步的,我们的发现一旦公开,必然激起人们长久以来对未知的向往和探索。莱克那些关于奇怪生物的报告,激起了博物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前所未有的高涨热情;尽管我们都还没有公布那些从被埋藏的生物上取下的样本或是发现这些生物时拍下的照片。我们更没有公开那些带有奇怪伤口的骨骼化石和淡绿色皂石;丹福思和我小心翼翼地妥善保管着在那片超级高原上拍下的照片和速写图,以及我们怀着恐惧心情抚平并装进口袋带回来的东西。如今,斯塔克韦瑟—摩尔探险队正在组建,方方面面准备得都比之前我们的探险队要周全很多。如果不加以阻止,他们势必直入南极最深地带,在那里融冰钻探,再次发现我们早已知晓的东西,而那些东西甚至可能终结现有世界的一切。所以现在我决定无所保留地和盘托出——尽管不可避免地要再次提及那片疯狂山脉背后隐藏的不可言说的终极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