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有灵 第一章 茶楼
五千年悠悠华夏,孕育出的文化数不胜数。工艺、节气、民俗、历法……包罗万象,创造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与文化伴生的灵,在人们创造相应文化的同时诞生于世间,在传承匠人的身边游走,见证文化的传承和演变,他们是文化的具象。
随着科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被忽视,越来越多的文化被认为过时,越来越多的文化接近失传,灵也会越来越虚晃,文化失传的那天,他们也会跟着消失。
在宿州这个称得上神奇的城市,穿过人头攒动的商业街,翻过天桥,又入古都。偏有一家茶馆落在天桥边的巷子里,从东厢望去是水墨雅丽的古城,立于西厢远观又置身于繁杂喧嚣。这家茶馆就在这时间交变之界静立,无论周遭变迁,江氏夫妇将这座茶馆经营的有条不紊,门口一匾只题二字——篆缘。
刚一踏入店内,抬眸便是绣着清冷玉竹的屏风,柔和的光线将深木色装潢的沉闷剔除,取而代之的是如处于深山云雾间的舒畅和典雅。白墙装饰着几张素雅水墨画,落款处字体苍劲而隽秀,与桌旁文竹相得益彰。
二楼,江茗懿仰卧在床上,被手机的提示音吵醒,慵懒地揉了揉眼睛坐起来,拿起桌上的手机打开,“8:03,您的视频【二十四节气——大寒】收到358个赞”。视频里一个男生身穿青蓝色汉服,身姿如松,柔中带刚,一把折扇在手中开合翻舞。
“茗懿啊?还没起吗?”门外江母的声音温柔和缓。
“马上马上。”听到江茗懿的回应,江母便下楼继续忙了。见时候不早,江茗懿飞快地弹起来,套上卫衣、外套冲出卧室。
循着楼梯下楼,母亲在一旁整理着柜台后的一包包茶叶,柜台前江仕杉已经烧好几壶水,悠悠的水汽上浮、消散,给古朴的店面平添一丝意境。
看父亲端着开水忙来忙去的身影,江茗懿微微皱眉,“爸,这数九寒冬的,就算茶楼里暖和,您也不能只穿一件薄衬衫啊……”
听到声响,坐在一旁茶几前的王孟山回过头,看到刚刚下楼的江茗懿“别说你爸了,倒是你小子,假期回来都不告诉我一声。”
“嘿嘿,王爷爷每天都来的这么早,我不是也才回来嘛。”江茗懿挠挠头说道,“王爷爷您先喝着,水不够了我给您添。”说完便走上前与父母忙活起来。
在这温馨团圆之处,一家人在氤氲的茶香中完成着各自的分工。
日过中天,几位警察走入店内,低头看看手中的笔记本,抬起头询问“请问……江茗懿在吗?我们来做一下笔录。”
“啊……啊?哦,在在,您等一下。”江母被这阵仗唬住,半晌才缓过神来。
上楼招呼儿子时问“儿子啊你在外面犯什么事了吗?怎么不跟爸妈说啊……”
江茗懿大概猜明对方的来意,故作神秘的看看着急的母亲“没事,这几天关注新闻就好了。”
乘警车到达警局,坐定,对面先开口道“那么江茗懿同学应该知道我们为什么来找您对吧,感谢您的正义行为,方便跟我们讲讲吧。”
“好吧……昨天晚上,我大学寒假坐飞机回家。刚下飞机走过安检,就看一个戴黑口罩的男人手里攥着一个黑色包裹,里面装的好像是什么金属制品,跑起来叮叮当当的响,后面一个阿姨追的挺着急的,还喊这类似‘快抓住那个小偷!’之类的话,之后我就去追,把他追上了,然后应该是有人报警了,你们就来了。”
“就这些吗?”“就这些了。”江茗懿一脸坦诚的看着对面的警察,心说怎么可能告诉你们我在袋子旁还看到一个半透明的妆容华贵的人,就算说了你们也会觉得我是个疯子吧。
出了警局,回家的路不远,江茗懿选择步行回家,看看这半年未见的城市。天空清一色的白,似乎是前几天刚下过一场雪,树枝上的雪还未落净,阵阵寒风吹过,江茗懿打了个寒颤,路旁树上的雪花片片飘落。街上人很少,江茗懿独享着这一份宁静祥和。
“铃——”手机铃声不合时宜的响起扰乱了他的思绪。“你是……?”
“茗懿吗?我是孔裕承呀,那个……你剪视频用的那段戏我录完发给你了,嗯……有不好的地方告诉我,我可以再改。”
“哦好,谢了,我回去就看看。”
……
回到茶楼,淡淡的茶香涌入心脾,伴之而来的是一股暖意传遍全身,店里仍有一两位茶客,而父亲不知去了哪里,母亲一人不时穿行在几行茶桌之间,为茶客增填热水。
“茗懿回来了啊,快,过来过来。”母亲很是担心的把江茗懿带到一处人少的角落“到底出什么事了啊?别瞒着你娘我,出事了咱一起想办法……”
“不是,妈,您误会了,不是我犯事,是我帮警察抓了个犯事的,刚才是去给他们讲他们到场之前发生的事。对了……我爸他去哪了?”
“他说出去走走。你受没受伤啊,这种事得量力而行啊,万一那人手里有刀……”母亲开始喋喋不休的嘱咐各种事项,江茗懿虽有些不耐烦但也耐着兴致将母亲的话听完。
见店里不忙,他打声招呼便反身向楼上卧室走去。带上耳机打开孔裕承发来的录音,婉转的戏曲声传入耳畔,他屏住呼吸,专注的听那有如青鸾细鸣般的嗓音,几乎挑不出任何瑕疵。
反手拿起手机找到孔裕承的微信“你小子嗓子怎么生的啊,一大男生唱花旦唱这么好。”
另一边几乎是秒回:“嘿嘿”还配上了一个欠揍的挠头表情“天生的,小时候底子打的也还不错”。
“等你有戏场我一定去。”
“哈哈好”
距离新视频发布还有一段时间,剪辑时间很充裕,江茗懿和孔裕承聊了一阵子后摘下耳机,起身伸了个懒腰,忽然听见楼下传来瓷器接触桌面的咔哒一声,紧接而来的便是父母的对话:
“又去古玩店了啊。”
“对啊,看看我买的这个瓷瓶,别看它瓶身上有不少孔,据说往里倒水的话一滴都漏不出来。”江仕杉略带炫耀的向老伴展示。
江茗懿眼睛一亮,脑海中现出的那瓷瓶的模样,分明在他脑海中叫嚣着一个名字。
快步走下楼,见父亲身旁木桌上的,正是一副瓶身轻薄的青花玲珑瓷瓶,瓶侧绘有精美的绀青色印花。冬日的暖阳照进茶楼,氤氲的水汽漂浮着染上一层金黄,在阳光的照耀下,瓷瓶的孔洞格外明显。
玲珑瓷!
纵使在网上曾看见过数遍,看到它的那一刻,江茗懿的心中还是腾起一阵惊喜。
“儿子呀,你来的正好,你平日研究的多,给爹讲讲这瓷瓶。那老板一身铜臭味可把它吹的似神仙做的啦!”
“爸,那是玲珑瓷。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制作工艺挺复杂的。”江茗懿眼睛在几位茶客和父亲脸上停留不过数秒便定睛观察着那玲珑瓷。
“啊?能复杂到哪去?也就是在原有的胚子上凿几个孔?”旁边一位茶客凑过来搭话道。
“不止,它的孔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孔洞,为了让它透而不漏,孔上都被糊了一层特制的透明釉,因此也被称为‘卡玻璃的瓷器’,然后再通体施釉,才能进瓷窑……”江茗懿将自己知道的内容娓娓道出。茶客们被这边的谈话引起了兴致,纷纷竖起耳朵关注着江茗懿的讲解。
“经过焙烧,镂花处明彻透亮,但不洞不漏。这种透光的孔眼,我记得没错的话是叫做‘米花。这项技术自唐代就已经出现了……对了,值得提一嘴的是目前透明釉的制作方法可以算是我国的一项秘密。玲珑瓷的应用范围很广,主要器物有玲珑炉、玲珑盖碗、玲珑笔架和玲珑香奁等。嗯……我知道的就这些。”
江茗懿一两分钟的讲解引来一阵感叹,古人的智慧是多么伟大,从零到一的突破更是难得……
茶客们讨论起来,围着瓷瓶聚了一圈,江茗懿站在瓷瓶旁,细细赏鉴着这融聚着古人心血智慧的瓷瓶,一刻也不眨。
就这么观赏着瓷器,可称得上是一件难得的雅事。
一瞬间阳光似是明亮了些许,瓷身上温润的光斑流转,身边的声音在这一刻全被江茗懿屏蔽在外。在一片朦胧的寂静中,他恍然看到一位白衣白髯的老者站在……准确是说是飘在青花玲珑瓷瓶旁。
四目相对之时,老者微微颔首,恍惚间,江茗懿眼前的事物迅速融化,流动,互相侵染,如水墨交织叠加,脑海中依稀出现几道影子排坐在一起,手中的刻刀在瓷瓶的泥胚上镂雕出一个个小孔,再一转眨眼,幻境般的寂静已然消逝,耳中依是茶客的谈天,眼前还是精美的瓷瓶,老者却如原地蒸发一般不知去向。
江仕杉和茶客聊的火热,伸手拍了拍江茗懿的肩头,突然被这么一拍,江茗懿吓了一跳,他摸了下自己的脑袋,纯黑的眼瞳注意着其他人的表情,随后状似从容的附和父亲的观点。
看来,只有我一个人看见了那个老人家。
他们说的什么江茗懿根本没在听,这是第二次,他看见了常人看不见的东西。
真的是什么鬼魂?还是说,他被ddl压榨的出现了幻觉?得了什么精神疾病?
不是吧,这事儿也没法报警啊,多半会被抓去精神病院吧……
“嘿!咱中华文化就是厉害啊哈哈哈哈,比那些个洋玩意儿值钱多了哈哈,你说对吧江家小子?”
“啊?啊,啊哈哈,老祖宗的东西确实厉害,但沈叔,文化遗产这种事物不是能用金钱横——”
“哎!我还没给老马送黄豆呢!等着啊……”
“诶叔……!”
众人哄笑一堂,江茗懿也笑着摇摇头,老人家有精气神是件好事,只不过,自己得抽空去做个心理检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