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哲学三大问的答案以及人的思考
1、人为什么会觉得自己的存在是有某种隐藏着的意义的?人为什么会觉得物种的繁衍延续这是一种尚未得知的终极使命?
这根本就是没有必要的多愁善感,人的存在,存在并不是一种神秘的独特,也没有天定的价值。
哲学三大疑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其实并不圣神,只是对于起源的无知和自甘不凡罢了。
一个装满水的瓶子底下有个小洞,第一个水分子溜了出来,然后越来越多的水汩汩流出,无知的仰视主义者,认为水有神性,在如此大的水瓶中,找到了如此小的一个缺口,足以证明它的睿智和神秘。
生物也是一样,当世界上第一个生命群体产生之后,或许它们并无繁衍,独立自我的意识,于是它们死了,但极小的概率在极大的样本里,转化出了某种独特的现实——有某个生命,保持了繁衍,自我的意识,于是它生存了下来。
并非是出于某种神秘的赋予,而是自然而然,无数的分子碰撞组合,注定给这种独特的个体留下了概率的位置。
无法繁衍的生命消失了,可以繁衍的留了下来,没有自我意识机制的生命,作为第一轮的优胜者,第二轮的失败者悄然离场,继续存在下来的生命,生根发芽,其中一个分支成为了人类。
所以,
我是谁?我只是继承了无数演变存留特征的物质聚合体,以一种精巧的结构存在。
我从哪里来?我从简单到不能再简单,漫长到不能在漫长的物质变化中来,我只是变化的一个节点,过去的长度不可知,未来的长度也不可知,我只是一个节点。
我要到哪里去?没有天堂,没有地狱,没有那些仰望主义的浪漫,完成一个节点的该完成的事情罢了。但事实是,无论你做什么,是自我毁灭,还是自我成就,是顶天立地也好,还是角落里苟延残喘,是追求,是了解,这一切都是在完成一个节点的演绎,无论如何都是。
故而,除去那些站在神秘大海里的风色浪漫,真相是如此的虚无。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意识是不可能高于物质的,而物质世界里,是薄凉的,根本就没有意义这种复杂的存在,一个原子受到了怎么样的力,就会怎么样运动,出现了什么样的条件,就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一切按部就班,一切死气沉沉。
最初的生命在繁衍、和保持自我的特性下存在了下来,就是那一滴水自然而然地找到了瓶底的漏洞钻了出来,理所当然,毫无掩饰,毫无虚假。
无数人思考了无数时间的终极答案,居然如此的荒凉。
人们试图建立一条感性的桥梁,连接意识和物质,来宽慰自己无助的内心,但殊不知,物质是客观的,没有感性,意识注定无法通过感性的桥梁连接物质,来寻求解答,但这冰冷的客观却又无法让意识所接受,于是心生不甘。
在物质世界,不符合规律的事情,重复一万次,也只能得到一万次不是你想要的结果,哲学三大问题,永远不可能有大多数人都想要的答案。
人是风中的柳叶,无论它怎么摆动,都符合常理。
也就是说,无论一个人的人生如何发展,都符合物质世界所赋予的最初的荒凉意义,无论人类是前进还是倒退,也否不显得不妥。
但意识的诞生,是一件足以称得上是惊奇的变化。
生命从分子开始,为了拥有更多适应环境的功能,进化到了细胞,细胞为了保持在同类中的更强的竞争力,于是进化到了组织,再继而形成定位完整度更高的个体,个体为了保持更强的竞争力,于是进化出各种繁复的‘无自主意识的本能反应’,虽然本能对于个体时而无效,时而加速死亡,但是总体上提高了族群的存活概率。
再往后,出现了意识,它比本能反应更快地对信息做出处理,做出更加灵活的应对方法,它可以吸取经验,纠正本能的反应…知道大多数的物种都进化出意识。
这似乎是数亿年前的恐龙时代就进化出如此能力,令人惊叹。
但本能并没有在意识中完全磨灭,相反,意识是从属与本能的。为什么这么说?那是因为,从物种的总体规律性来看,总体族群的表现还是呈现出出奇的规律性,如果闹市里突然出现了爆炸,若是在空中俯瞰,那么地面上黑压压的人群所构成的黑色图案的变化,和一群受惊的马,是没有区别的。
即使每个人脑海里蹦出的反应各不相同,信息知识各有千秋,但是总体来看,依旧是如此规律。
在这个时代,依旧是本能主导意识。
现在我依旧没有到思考,在如此渺茫的人生意义下,未来应该如何前进,但我认为,至少要保证自己足够好地存在。
当本能主导意识的时候,必须要认识到,“竞争淘汰”充斥着整个物质世界,人类社会自然也不例外。
在竞争中,保持存在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争夺优势地位。
在物质的规律下,每一刻尘埃都会落到自己的位置上,而竞争宣告尘埃的未来。向瓶子里倒入水,如果把每一个分子都区分来看,那一定有会一些分子在底部,一些分子在顶部,分子之间会运动,但每一次位置的变化,都在万有引力还有弱相互作用力下相互碰撞,反应,这都是竞争。
人类的社会也是如此,在“取得认同感”等等的本能力驱使下,社会一定会处于竞争的状态,直到每一个分子都尘埃落定,但人不是分子,弱者会淘汰,会受伤,会被人踩在脚下,这就是我们痛恨资本主义的地方。
但如同前面所说的,物质规律就是规律,意识这是它的一个微末分支,是不可能改变规律的,人的根性就注定了,一定有的人会伤痕累累,一定有的人会睥睨而下,马克思共同生产主义所寻找的人人和谐平等,没有压迫,没有伤痕累累,没有一部分人压迫另一部分人,从物质规律上说,这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无论如何发展,最后能有的,只是换一种方式,让一波人换一张脸压迫另外换了脸的一波人。因此,从古至今更替过的百亿人里,从来没有人可以描绘出,这个马克思社会是怎么样的,因为没人可以描绘出这种蓝图,美好的幻想。总会写到某个时候,就不得不停下笔墨,苦苦思量,最后无奈地放下笔杆。
扯远了,从个人来看,既然人的意识受到本能的主导支配,那么在这个‘竞争’的社会里,就会产生一个重大的矛盾,那就是优势地位,是通过劣势地位的人来确定的,注定优势地位的人只是少数,而人的意识又是受到本能所支配,那么,就意味着,依旧依赖于本能的人,将会被社会里那些,意识超过本能的人所凌驾,因为它们的意识,会针对本能进行针对性对抗,我知道了你只能出什么牌,我和你的牌又是一样的,所以我一定可以赢你。从总体上来看,必然如此。
在股票市场中,常胜将军一定是意识压制住某些本能的人,而败者里,一定绝大部分是本能压制住意识的人,所以,股票跌了不想卖,本能——冻结效应,只会让人越亏越多,涨了还能涨,本能——思维惯性,只会让人错误入场,亏了更加谨慎,本能——风险厌恶,会让人躲过所有亏损节点,但也躲过所有盈利节点,于是退出股市。
再比如从能力竞争上,我从来不相信智力在社会生活中有任何决定性的力量,包括爱因斯坦,中科院天才,这些都是无知的人用仰望主义,给他们加上神秘的标签。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个时代的生物,还没有进化到充分努力到必须要依靠智力天赋来决定的程度,还是论证过的那句话,这个时代依旧是本能决定意识,绝对充分的努力,在本能——趋利避害,的作用下,是不可能长久做到的,而人类的智力差距,尚不足以到逆天的程度,智力取决于记忆,当你记忆到足够多的模型的时候,你能解决的问题就更多,而解决的问题程度和数量,是决定智力评判的标准,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不依赖任何训练模型,就能极明显、更加地有效记忆更多信息。
无论是最强大脑,还是其它的节目,都并不能证明这一点,如果真的有人天赋异禀,那么它一定会崭露头角,以绝对优势的姿态力压其他人,这一点,是物质定下的规律,因为它是进化优势的竞争胜者。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候,自然界产生的本能,已经严重落后于意识有机形成的新的环境,在这个意识构成的社会里,又是一个竞争的新场所,所有参赛者不再是各个物种之间,而是条件差距极小的个体之间,这意味着,你的本能已经是你的累赘,因为你的本能是用来对付其他物种和自然环境的,当它们都被新的社会环境屏蔽出去的时候,这些本能将会掣肘,每个人都有相同的本能,本能主导个体行为,而你们必须在这里决出胜者,这意味着,有人的意识将会进化出针对本能的行为,以此来获得优势地位。
正如新冠原本对人体有较大的杀伤力,但人类研发出疫苗之后,它难以再持续深入感染,于是又进化出成毒性更低,但传播效率更高的奥密克戎,竞争这一个物质规则,在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地发挥着作用,进入到了社会后,竞争的规律依旧绝对演绎着。
竞争意味着淘汰,淘汰意味着有人要被踩下,有人要被剥削,有人要失去。而竞争无处不在,无时无刻,并且毫无规律。有些淘汰我们可以接受,有些淘汰不可以接受,而竞争的规律性,意味着不可能全面布防,更不用说布防者内部本身就存在着竞争,甚至是他们自己,都不一定是安全的。
要适应这个社会,必须要认清现状,必须要看到问题的关键,才能让自己在这种无休止的残酷竞争中,有明确的方向,虽然不知道这个方向具体是什么,但一定是本着保持自己的存在,进一步是获得优势地位的方向去的。
而问题的关键,就是社会大多数的本能,是明确的,这是我们有针对性方案的第一步,但第二步却是最难走的,为什么,因为本能也作用与我们自身,路径依赖,趋利避害…这才是真正的拦路虎。
不过…既然存在的意义是无意义的,荒凉的,那为了存在而出现的‘本能’,其实也是没有意义,知道这一点,会不会让人的意识,能够稍许挣脱一下本能呢?
至于在人生没有天定的意义的笼子里,如何确定人生的意义,也就是在没有物质世界的意义锚定下,寻找值得依靠的人生意义,这一点还需要好好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