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替VMware?开源虚拟化管理平台Proxmox VE(二十)使用再生龙从物理机迁移PVE

前言
平替VMware?开源虚拟化管理平台Proxmox VE(一)初识
平替VMware?开源虚拟化管理平台Proxmox VE(二)跑起来
平替VMware?开源虚拟化管理平台Proxmox VE(三)登录与图形界面概览
平替VMware?开源虚拟化管理平台Proxmox VE(四)升级版本
平替VMware?开源虚拟化管理平台Proxmox VE(五)安装第一个VM
平替VMware?开源虚拟化管理平台Proxmox VE(六)安装第二个VM
平替VMware?开源虚拟化管理平台Proxmox VE(七)VM的管理
平替VMware?开源虚拟化管理平台Proxmox VE(八)克隆与模板
平替VMware?开源虚拟化管理平台Proxmox VE(九)Cloud-Init
平替VMware?开源虚拟化管理平台Proxmox VE(十)网络
平替VMware?开源虚拟化管理平台Proxmox VE(十一)存储之iSCSI
平替VMware?开源虚拟化管理平台Proxmox VE(十二)存储之NFS
平替VMware?开源虚拟化管理平台Proxmox VE(十三)存储之移动VM虚拟磁盘
平替VMware?开源虚拟化管理平台Proxmox VE(十四)PVE重装
平替VMware?开源虚拟化管理平台Proxmox VE(十五)集群
平替VMware?开源虚拟化管理平台Proxmox VE(十六)VM迁移
平替VMware?开源虚拟化管理平台Proxmox VE(十七)HA高可用
平替VMware?开源虚拟化管理平台Proxmox VE(十八)用户管理
平替VMware?开源虚拟化管理平台Proxmox VE(十九)从VMware迁移虚拟机到PVE
环境
Proxmox VE Version: 7.2-X
写在前面
最近比较忙,好长时间没有更新了,今天再抽空补一篇,至此《平替VMware?开源虚拟化管理平台Proxmox VE》这个系列也就算完结了,后面看大家反馈,看是否再补充一些其他内容。
迁移基本步骤
相对于V2V,P2V显然情况更复杂一些,考虑的因素也更多。这里也是抛砖引玉,提供大致的框架,很多细节需要再实际项目中去总结和完善,有考虑不周的地方,请大家多评论,共同填坑。
收集源物理机资料:操作系统类型、版本(Windows/Linux),系统引导方式(BIOS/UEFI),Windows OEM激活,硬盘容量、网络配置等信息采集
关闭物理机,从Clonezilla live 引导(作为Clonezilla服务端)
在Proxmox VE中创建虚拟机,从Clonezilla live 引导(作为Clonezilla客户端)
通过Clonezilla开始迁移,等待迁移完成
启动验证

准备工作
网络要求:迁移的源物理机网络与PVE虚拟机网络是可达的
软件:Clonezilla、rufus
U盘:1个,容量8G以上
空间规划:PVE虚拟机的磁盘容量 > 源物理机的磁盘容量
再生龙Clonezilla
什么是Clonezilla?
Clonezilla是类似于TrueImage®或NortonGhost®的分区和磁盘映像/克隆程序。它可以帮助您进行系统部署,裸机备份和恢复。可以使用三种类型的Clonezilla:Clonezilla live,Clonezilla lite服务器和Clonezilla SE(服务器版)。Clonezilla live适用于单机备份和还原。尽管Clonezilla lite服务器或SE用于大规模部署,但它可以同时克隆许多(40多台!)计算机。Clonezilla仅在硬盘中保存和恢复使用过的块。这提高了克隆效率。借助42节点群集中的某些高端硬件,创造了最高8 GB / min的速率恢复多台的记录。
Clonezilla用途
意思就是通过CloneZilla,我们可以将操作系统完整移植到另一台机器中,保证数据,分区,挂载,启动项。。所有的一切完全一致(硬盘拷贝/复刻)。可以实现 A 分区到 B 分区,A机器到B机器,A虚拟机到B虚拟机,A物理机到B虚拟机,A虚拟机到B物理机的相互转换,可谓大写的NB(致敬昆汀)。
下载Clonezilla
到Clonezilla官网下载Clonezilla live镜像,地址:https://clonezilla.org/downloads.php
选择第一项alternative stable 或者第二项 stable 下载,均可

Select file type:选择 iso

制作Clonezilla启动U盘
制作Clonezilla USB启动盘很容易,官方文档:https://clonezilla.org/liveusb.php
我这里根据个人习惯选择 Rufus,下载地址: https://rufus.ie/zh/

源物理机端
1、将源物理机关机,将 Clonezilla USB 启动盘插到物理机USB接口。
2、启动源物理机,设置引导从USB启动盘启动,进入Clonezilla启动页,默认选择第一项:

3、稍等片刻,选择界面语言,选择“简体中文”

4、选择键盘布局,默认即可

5、选择“Start_Clonezilla 使用再生龙”,这是图形化界面

6、【重要、关键】选择“remote-source 进入远程设备克隆的源端”
Clonezilla提供几种工作模式:
device-image 硬盘/分区[存到/来自]镜像文件:硬盘/分区保存到image文件里
device-device 硬盘/分区复制到硬盘/分区:本机硬盘对拷或分区对拷
remote-source 进入远程设备克隆的源端:通过网络远程拷贝(源端)
remote-dest 进入远程设备克隆的目标端:通过网络远程拷贝(目标端)
lite-server 这个没用过,这里先不管它
lite-client 这个没用过,这里先不管它

7、选择“Beginner 初学模式:接受默认的选择”

8、【重要、关键】选择“disk_to_remote_disk 复制本机硬盘到它机硬盘”

9、网络配置,即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服务器等,这里根据自己的网络环境设置,选择“static 设定固定IP地址”

由于我们采用网络远程拷贝模式,网络都是基于TCP/IP,所以必须配置IP地址
IP地址

子网掩码

网关

配置DNS

10、选择本机硬盘作为来源母盘,也就是你准备迁移哪块磁盘
我这里用VMware做的实验,只有一块磁盘 sda

11、是否检测文件系统,保持默认即可。 “-sfsck 跳过检查与修正来源分区的文件系统”

12、当所有操作执行完毕,要执行的动作。“-p choose 当所有操作执行完毕,选择重启/关机/其他”

13、当你看到 Waiting for the target machine to connect... ,就说明远端准备就绪

PVE目标虚拟机端
将Clonezilla live镜像上传到PVE

在PVE创建VM
General:设置VM ID 和 Name

OS:把clonezilla镜像插入虚拟机的CD/DVD,然后Guest OS选择与物理机保持一致

System:BIOS与物理机保持一致,并勾选Qemu Agent 选项

Disks:重要,如图

CPU:按需

Memory:按需

Network:选择Intel E1000

至此,创建完成
目标虚拟机端
1、启动虚拟机
2、进入Clonezilla启动页,默认选择第一项:

3、稍等片刻,选择界面语言,选择“简体中文”

4、选择键盘布局,默认即可

5、选择“Start_Clonezilla 使用再生龙”,这是图形化界面

6、【重要、关键】选择“remote-dest 进入远程设备克隆的目标端”

7、网络配置,即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服务器等,这里根据自己的网络环境设置,选择“static 设定固定IP地址”

由于我们采用网络远程拷贝模式,网络都是基于TCP/IP,所以必须配置IP地址
IP地址

子网掩码

网关

配置DNS

8、指定服务器的IP地址(也就是之前配置的源端,源端作为Clonezilla的服务器端)

9、把源端的镜像还原到本机的硬盘还是分区

10、选择本机硬盘作为目标母盘,注意,该硬盘现有的资料会被覆盖

11、确认是否继续执行,再次确认

12、开始克隆

13、克隆完成

注意:请推出之前的Clonezilla iso 镜像文件。
启动验证
启动虚拟机看看效果,wow , wow,一次成功

但是,还没完,接着看。
后续todo
启用VirtIO驱动
参考上一篇文章: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5218440
然后重新附加磁盘,注意要调整启动顺序。
网卡配置
我迁移后,网卡名称变更,需要重新配置
1、首先检查 /etc/udev/rules.d/70-persistent-net.rules
2、再检查/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 ,我遇到的情况就是配置文件名称和实际网卡名称不一致,配置文件中的NAME、DEVICE 都改为正确的,检查MAC地址是否一致
3、重启网卡
安装 qemu-guest-agent
接下来
完结,撒花,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