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系列22——村企共建:以工哺农的时代样本
快车通道:
怎样学习碳领域的相关知识?(免费系列)
昨天和大家分享了乡村振兴系列的第二十一部分:新希望集团助力乡村人才培养
今天和大家分享第二十二部分:村企共建:以工哺农的时代样本
新川村,隶属于浙江省长兴县煤山镇,地处苏浙两省交界,资源匮乏,交通闭塞,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百姓素以卖毛竹、外出务工和农耕为主要谋生手段。改革开放之后,勤劳的新川人趁政策东风,把握市场机遇, 办起了 20 多家村办企业,更是诞育了中国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军企业——天能集团。
近年来,新川人淘汰落后产业,大力发展绿色新型能源产业,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样板生;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新川人突出村 企共建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了以新能源高端制造为龙头,配套服务产业协调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经济、精品民宿、农村电商等第三产业有效衔接的特色产业体系。
新川百姓的经济收也随之年年攀升,人均收入由 1978 年的 145 元、1998 年的 3260 元、2004 年的 2 万元、2018 年的 12 万元,上升到 2020 年的 15 万元。全村 985 户居民,就有别墅 850 多幢,私家轿车 1280 余辆,轿车户均拥有量 1.28 辆。
之所以能从过去的落后山区,蝶变为今天的绿色工业园区、富饶生态库区、美丽旅游景区,主要原因就是新川村通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果断关停污染矿山,坚决淘汰落后产业,大力发展绿色新能源产业,在以天能集团为龙头的企业带动下,村企共建搭台,产业发展唱戏,走出了一条以“工业强村,以工哺农,村企共建,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让绿叶子变成了金票子,实现了党建强、生态优、百姓富、环境美,这再次充分印证了“两山”重要理念的科学性,是“两山”理念转化的又一个绿色样本。
1、踏上“两山”之路:因地制宜发展乡镇企业
1978 年改革开放以后,拥有独特工业基因和创业精神的新川人把握历史机遇,由“以农为纲”转到“以工补农”,因地制宜,大办企业,一家家社队企业白手 起家,无中生有,村里先后创办了金属拉丝厂、金属冶炼厂、炼油厂、竹笋加工厂、服装厂、玻纤厂等 20 多 家村办企业。
1988 年,当时年仅 24 岁的张天任借款 5000 元, 承包了濒临倒闭的村办小厂煤山第一蓄电池厂(也就是 现在中国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军企业一天能集团的前身),开始了充满荆棘的创业之路,到上世纪 90 年代末,张 天任带领团队转型研发动力电池,并成功研发出“电动 助力车专用蓄电池”,企业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村办企业的发展一方面让村民日益富有,另一方面生态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破坏。新川“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水脏了,山秃了,违章临建林立,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甚至河道里的污水“划根火柴”就能点着。在生态环境倒逼下,守护绿水青山、恢复绿水青山,成为了新川村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选择,2004 年新川村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
2、坚守“两山”之路:产业转型推动绿色发展
选定了生态保护的路,又如何走好发展的路、致富 的路?新川村开始上下求索。2004 年以来,在生态文 明思想理念指引下,新川村积极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一边“踩‘污染’刹车”,坚决关停污染矿山,淘汰落后 产业,以宁可不要发展也要保护好环境的决心和勇气, 对“低、小、散”企业进行整治,劝退、淘汰了 10 多 家低小散有污染的企业;一边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对部 分保留的耐火材料厂、蓄电池小厂进行重新整合,转型发展,或通过与天能集团配套协作,建链补链,形成了以新能源高端制造为龙头,配套服务产业协调发展的战 略产业集群,不断增创绿色发展新优势;或通过立足新川资源特色,发展竹制品加工、精制茶叶等特色产业。
天能集团率先依靠科技转型升级,用高新技术、先 进设备和先进工艺改造提升传统蓄电池产业,从数量、规模的扩张向高端、高质、高效转型。2007 年 6 月 11 日,天能集团旗下公司天能动力在香港主板上市,成为中国 动力电池第一股。2020 年 1 月 18 日,天能股份在科创 板上市。目前集团已发展成为拥有 100 余家国内全资子 公司,3 家境外公司,员工 2 万余名的大型国际化集团 公司。
天能集团通过构建“一链一圈”来促进企业绿色增 长。“一链”是指绿色“智”造产业链,是从绿色产品、 绿色车间、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标准入手,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着力打造绿色“智” 造产业链,引领产业向绿色、高端、智能方向发展。“一 圈”是指构建行业内领先的循环经济生态圈,通过在全 国各地的营销网点,将废旧电池分散回收、集中处置、无害化再生利用,形成了闭环式的循环利用生态圈。
3、笃定“两山”之路:绿色发展成就美丽乡村
新川村在“两山”理念引领下护好绿水青山、做大 金山银山,步伐坚定而有力,新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化,村庄更漂亮,村民更富有,村风更淳朴。
一是“百姓富”。
新川村劳动年龄段近 70% 的人直接或间接在天能实现就业创业,与天能配套的企业多 达十几家,真正实现了龙头企业“一龙带百小”的引领 效果。村子里亿万富翁有 10 多个,千万富翁有上百个,人均年收入在 2020 年达 15 万元。村里还有 200 多户农户在全国各地从事新能源电池销售等绿色服务产业,既实现了个人创业梦想和全面小康梦想,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带动了全国上百万城乡居民实现高 质量就业。
二是“生态美”。
新川村以推进精品村建设为抓手,统筹落实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污水洁化、垃圾分类等各项民生实事,打响了一场场“改善人居环 境、建设美丽家园”的环境整治大会战,实施了景观公园、乡村振兴案例馆、文化大礼堂、幸福之家、供电通信便民设施等多项精品工程,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村民也从原来的旁观者甚 至反对者,转变为大力支持者并积极参与其中,主动地投入村庄环境保护、生态保护,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人公。
三是“产业绿”。
在中国新能源龙头企业天能集团的强力带动下,新川形成了以新能源高端制造为龙头,配套服务产业协调发展,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休闲农业、旅游经济、精品民宿等美丽经济有效衔接的特色绿色产 业体系,驱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四是“百姓和”。
新川村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打造乡村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充分发挥村民代表会议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深入推进乡村法治建设,健全完善普法工作组织网络和制度,扎实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活动,建设平安乡村。充分发挥德治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尤其是以诚信村建设为载体,实施“一户一档全覆盖,红榜黑榜全登记,线上线下全公开”,推进乡村诚信体系建设,增强乡村自治和法治的道德底蕴, 打造了自治为本、法治为民、德治为根的“三治合一” 乡村善治体系。
五是“乡风淳”。
红白喜事在村文化礼堂从简办成为村民自觉;孝老爱亲、厚养薄葬、邻里互助、热心公益成了新风尚;村里赌博等不良现象销声匿迹 ; 村里矛盾纠纷由 2017 年的 38 起下降至 2020 年的 6 起,并且实现了零上访,多年来没有一个人被刑事处罚 ; 作为考评指数的垃圾分类,正确率在 95% 以上。
乡村振兴系列的第二十二部分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明天和大家分享第二十三部分的内容:企业投入情况统计
免费服务:
(在公众号发送以下关键字可以查看相关系列的内容)
国际碳市场,中国碳市场,碳中和,碳交易,碳资产,碳计量,碳排放,林业碳汇,绿色金融,CCER,ESG,CCUS,锂电池,电池回收,电力碳中和,电价政策,汽车碳中和,碳汇造林方法学,磷酸铁锂专家交流,磷酸铁,林业碳汇专家交流,抽水蓄能,ISO14064-1,绿电专家交流,广东汽车碳足迹,汽车左B柱LCA,汽车白车身LCA,碳减排制度,CCER制度,废旧轮胎再生橡胶LCA,发达国家碳排放政策,动力电池发展趋势,钢铁碳中和,氢能,智慧园区,智慧建筑,智慧交通,数据中心,中国乘用车双积分,低碳供应链,循环经济,华为零碳智慧园区,动力电池市场回顾,传统车企电动化战略,碳市场展望,电力市场政策,水泥碳中和,玻璃碳中和,化工碳中和,可持续发展案例,可持续发展调研,动力电池系列汇总,工业互联网双碳园区,大宗商品碳关税,碳关税专家交流,锂电材料专家交流,石墨化专家交流,新型储能政策专家交流
付费服务(零碳工厂、零碳园区):
1、个人和企业层面的碳排放管理、碳资产管理培训
2、上市企业组织层面碳盘查、产品层面碳足迹、碳中和规划、碳配额资产托管、国内外碳信用申请和交易(CCER、林业碳汇、VCS、G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