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资助了八年的学生毕业选择做家庭主妇,该骂吗?

2023-03-09 23:45 作者:不早睡的Nice猫  | 我要投稿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ZBitH8cAWQOK4kwoXG7nEw

简述过程:有人给农村女孩资助八年,该女孩读完大学后,资助人发现对方准备嫁人,且打算给对方生孩子(当家庭主妇)

正反两方的观念简述

正:该骂

(1)资助八年读完大学选择嫁人生孩子不是资助者应得到的“回馈”

(2)不资助也可以选择嫁人生孩子,这是对其他有事业心的潜在女性的一种挤压

(3)这种嫁人生孩子选择当家庭主妇的选择对女性独立无积极意义,反而会使得资助人在资助时顾虑更多

主要方向:投资回报率、经济/教育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女性独立

反:不该骂

(1)资助不代表有资格决定被资助者的一生

(2)更高的学历可以更有利于通过婚姻改善自身生活条件 /

(3)学识会作用于人的一生,不就业不代表资源就没有得到利用

(4)女性应有多种多样的个人选择,只要不违法不违背道德,那么选择外出工作还是选择当家庭主妇都是个人自由,如果有工作才代表女性独立,那么没有工作的是不是都叫不独立

主要方向:人生自由(反攻)、浪费的评判标准(对冲)、思想独立(升价值)


主观心证为反。 所以以下论述会按反方角度出发

(1)个人自由角度:如果资助了某人,某人就必须按资助者的意愿度过人生,这是否违背了资的出发点?

资助本就是行善举做好事,“资”可以是直接了当的经济资助,也可以是生活用品等物资资助,更可以是学习、人生等思想辅导类精神援助,但究其根源,无论是哪一种方式,最终的核心都在“助”,即给受助者能提供帮助,让其获得比没有资助时更好的成长

但是否得到更好的成长,这不是资助者来判断的,应该是受助者来判断的,否则就会演变成“我这都是为了你好,所以你必须按照我说的来做”这一形式,甚至因资助-被资助这层关系导致受助者会承担更重的道德枷锁,可这并不应该是资助的出发点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不同,不是自己觉得好的人生方向就代表别人也一定觉得好,尊重差异求同存异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尊重,更是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前提


再者,如果资助了就有资格要求受助人按期意愿行动,那么资助人是否还要分个三六九等?

假设总资助金额是100万,是按51%以上拥有绝对控制权利,还是单纯按出资额高低享有优先权?

这样的资助,究竟是想借资助的名义视为玩物一般掌控他人的一生,还是真的出于善意想要对方能获得成长?


(2)资源浪费的标准:读了大学不就业当家庭主妇就代表浪费经济和教育资源了吗?

要分社会角度和个人角度,社会角度来看只要专业不对口就叫浪费,个人角度来看除非学到了完全无用的知识,否则都不叫浪费(然而要证明某种知识是完全无用的几乎无法得证)

家庭主妇相比较于社会职业确实门槛更低,但不代表家庭主妇就不需要学识学历,家庭氛围的构建、家庭经济的管控、家庭角色的定位等多个角度,上下限差距是非常大的

(个人认为家庭主妇这一角色在管理水平的要求上是很高的,出色的家庭主妇可以让家庭和睦、家庭成员分工明确,反之也可能是互相埋怨互不理解家庭大战,重点在于能否让对方认可家庭主妇的个人价值,能否尊重家庭主妇的付出,只不过现在的大部分家庭可能都做不到,不是不能选择当家庭主妇,而是当家庭主妇的风险太高)


(3)女性独立的标准:女性是否独立不该看其是否具有工作

简单的情景构建,同样是上述那位被资助八年的受助者,唯一变动的条件就是还有一份月薪两千的清洁员工作,其余条件全部不改

现在工作有了,但其他条件都没有改变,就代表她从不独立转变成独立了吗?

显然独立与否并不是如此简单的判断标准

有些人有了工作但还是觉得不结婚就是人生不完整,不繁育子嗣就是人生不完整,这种人无论有没有工作都不具备思想独立,只是按照前人的道路埋头而走,算什么独立?



资助了八年的学生毕业选择做家庭主妇,该骂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