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型人格为何会和谁都过不去?西安脑康心理学医生:他们也是受害者
偏执型人格,又称为妄想型人格,属于人格障碍的一种。偏执型人格的人特别固执、多疑、过分敏感,常将别人想象成恶意的,认为别人在和自己过不去。这类人对自己特别关心,自我评价非常高,却总是看不起他人,自负又嫉妒,对别人的言行不服气,如果遭遇挫折,发生错误,喜欢将责任推给他人,认为自己的失败完全是因为他人的阴谋。在遭遇生活中的重大逆境时,偏执型人格的表现会加重,有的人还可能发展为偏执型精神病。

偏执型人格如何形成?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偏执狂并非缺乏教养,没有责任心,只是人格异常的表现。这种心理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和后天成长的环境也有很大关系。
偏执型人格往往在青少年时期形成。这段时间,由于父母的过度关爱和无限赞扬,青少年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难以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即使犯错,由于父母的庇护和宽容,也无法勇敢面对错误并承认缺点。这种环境下,青少年养成了倔强、固执、自以为是的性格。当他们离开家庭,参与到学校和社会的活动中时,遇到挫折或不顺心的事情,这些性格弱点很容易演变成偏执型人格。
在儿童时期,家庭不和睦、父母经常吵架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导致孩子容易感到孤独并与人疏远。长大后,这种孤独和疏远感可能会演变成偏执观念,导致无法适应环境和与他人正常交往,性格也变得古怪,让人难以接近。
偏执型人格一旦形成,不太容易改变,即使偏执狂本人意识到人格问题,也常常难以自拔,陷入难言的痛苦当中。
从表面看起来,性格偏执的人总是给人带来不愉快,在情绪冲动的情况下,还可能做出犯罪行为。实际上,偏执狂也是不幸的受害者。幼年间被拒绝、不被信任的环境,经常被指责,缺乏母爱,或者成长于单亲家庭,都可能造成一个人性格上的偏执。有的偏执型人格来自个子不够高,长相不够出众,能力得不到认可等;有的偏执型人格则来自没有学历,经济状况糟糕,感情失败。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内心里的自卑。

偏执型人格处理负面情绪方式
正常心理的人会将自卑转化成动力,通过幽默、升华的方式转化自卑以及其他生活中的不愉快,偏执型人格的人则将自卑、受辱转化为仇恨,通过报复、伤害、毁灭等极端行为表达自己的不满。他们总是对自己、对他人要求太多,如果愿望得不到满足,就会心生烦恼,即使大部分烦恼都来自头脑中的想象,而不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困难,也会令其痛苦不堪。

偏执型人格如何做出改变?
偏执型人格的人头脑中存有许多非理性的观念,要想改变外在行为,首先要试着分析自己的非理性观念。当出现敌对心理时,提醒自己一下,将注意力放在具有实际意义的事情上,而不是过分的猜想、疑虑。对于偏执型人格患者的家人来说,则要给予其足够的宽容和理解,用劝导和倾听的方式与之沟通;至于偏执型精神病患者,则需要家人和医生配合起来,用心理和药物同时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