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卡佛的《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2021-06-09 19:28 作者:永不言弃的梯子  | 我要投稿


当然,这都是我的个人拙见,如可以,欢迎讨论。


书还没看里面的内容,写在目录前面的是作者卡佛的一生。出乎意料的简略,五十年的岁月用几百字便匆匆略去。1938-1988年的时间里,作者从二十岁有了自己的四口之家之后就开始为生计打拼,学习、酗酒、抽烟。后来,功成名就,成为美国艺术文学院院士,在终于衣食无忧的第五年去世了…抽烟要了他的小命…多少觉得可惜,终于可以歇一歇了,结果真的长醉不复醒…似乎他这辈子就该是个穷困潦倒的落魄之人。

译者的翻译工作倒像是一场有趣的旅程,从博客开始的一场旅行。一群喜欢卡佛的来自不同职业的人,出于读者职责,开始自主的翻译。这和我之前自主翻译《蒲公英女孩》的steam视觉小说差不多,我贴在了贴吧,但是没有坚持下去,后来就一直停在那里了。当时的时间里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翻译家,我乐在其中,哪怕我也不知道后面的故事会怎么样发展下去,和吧友讨论了一点…但是,这和本作译者说的“优秀读者”的快乐异曲同工…

才看第一个故事有点奇怪的感觉也没太在意,直到第二个短篇。略显荒诞的故事,两个独居的男人,搬空房子,对着每处细节如数家珍。说不出大喜大悲,倒觉得稀疏平常的淡淡悲伤,鬼知道他们经历过什么。

又是几篇短暂的故事。让我驻足留意的倒是《纸袋》,呆不拉几的父亲在机场外拉着做书商的儿子聊着自己曾经的风流事,侃侃而谈和惬意却是与父亲最后的见面,整个过程淡的就像那个在浦口火车站给儿子买橘子的笨拙的父亲。然而,惊艳异常的是故事的结尾,“玛丽不需要什么糖果,不管是杏仁巧克力还是别的。那是去年的事了,今年她就更不需要了。”玛丽不在了,是去世了还是离开了,我们不得而知。可是,这一切都是白驹过隙。时光荏苒,失去的东西,原来离开我已经这么长时间了吗..这句话和相脊轩志的结尾相得益彰。

《告诉女人们我们出去一趟》中,你一石头我一石头的描写估计是两个人把女孩们锤了一顿,《取景框》中我到底怎么了,《洗澡》中生日男孩到底休克有没有缓过神,最后和男孩有关的到底是什么是蛋糕店还是医院…

所谓的《大众力学》并没有大谈特谈社会啦,人际啦之类布拉布拉的,而仅是一段小夫妻的争执。男的要走,女的言语表现出强烈的嫌恶。男的保持男性角色的一贯刻板风格,对于女性近乎歇斯底里的言辞中克制而忍耐。但是却在孩子的问题上爆发了正面的对抗。双方都希望带走孩子,而故事也在双方撕扯和孩子的哭闹中戛然而止。作者卡佛这个“懒鬼”明显有意为之的留白却不可谓不懒。孩子最后到底怎么了?知道孩子终会成为这一切的唯一真正受害者,但是作者只是极力展现作为加害者的小两口的争执的精彩。给读者以臆想的留白,别处可能是射门前的助跑,而卡佛的留白却总让我感觉球还在我们半场,我买了球场的听票,在射门前我被请出离场,还买不到明天的报纸…

《家门口就有这么多的水》,这篇是写在译者开头的引言中的。一伙人出去玩看见个尸体,没在意把尸体绑起来防止随着水流冲跑。回来之后就被警察盯上了。妻子对于烦躁的丈夫没有办法想着逃离,最后还是被丈夫拦下来,然后开始宽衣解带…总体故事给人一种《逃离》的感觉,也是少妇遇上感情的波折想要逃离在最后留了下来,并有了更好的进步。这标题就在文中,估摸着意思就是妻子就在身边别想着天边的有的没的。

读到现在最让我觉得温暖的一篇了吧,《所有东西都黏在身上》,这篇倒像是冬日里的暖阳。在一片寒意中散发的带有清香的暖意。主要故事介绍了一对刚成婚有了孩子的小夫妻,有一天孩子不知怎么的哭闹,男人要出去和朋友打猎因为约好了;而女人不让因为她觉得孩子现在比天大。双方爆发了争吵,男人下楼开车去了却在最后的最后返回楼上,看见了安睡的母子…这是一个以父母讲给孩子听故事的形式表现了剧情,从开头便已知两个人的相恩相爱,而中段的故事峰回路转似乎整段爱情都已经岌岌可危了,最后男人保住了这一切…哪怕女人失去了花容月貌,孩子依旧是家庭的重要维系。

《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这是本小说集最为重磅的一篇也就是小说集题目的由来,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说实话,我是先接触的村上春树然后如今才看这本小说,自然是先知道他写的《当我谈论跑步时,我在谈论什么》。也许就是这样相似的名字的契机让我如今畅读了极简主义风格的代表之作。两对夫妻在一起谈天说地,不知怎么的就聊到了爱情。不管是爱一个人至深至彻以死为旅程终点的扭曲,还是不带牵肠挂肚,人罔矣则说断就断的冷彻都是不同人对于爱情的理解。而最后,作为医生的比尔讲了一个简单的故事。遭遇车祸的老夫妻活了下来,然而严重的伤害导致两人全身都被打上石膏无法动弹。男人心情很是低落,但是车祸并不是情绪低落的全部原因。因为,这个男人的脖子被定死让这个男人没法转过头去看他的老婆子。

“她丈夫抑郁了好一阵子。即使在得知他妻子会活下来后,他的情绪仍旧很低落。但不是因为这场事故,我是说,事故只是一方面,但不是所有的。我贴近他嘴那儿的小洞,他说不,不是这场事故让他伤心,而是因为他从眼洞里看不到她,他说那才是他悲伤的原因。你们能想像得到吗?我告诉你们,这个男人的心碎了,因为他不能转动他那该死的头来看他那该死的老婆”“

似乎比起来,看不到也没什么吧,如果比起生命来说。然而,这对于故事中的男人来说,却是一件心碎之事。男人看轻了生命,至少对于自己真正关注的东西来说。也许,这个故事也表达了一种对于爱情的理解,可以是那些所谓的山盟海誓,可以用生命去轻易衡量,也大可以是手起刀落的干净利落,但更可以是一种简单直白的认识,我知道我经历过车祸,我的妻子也经历并活了下来,但是我爱她,现在无法看见她,所以我充满了悲伤…

我没有经历过爱情,这一切我也最多从自己的父辈那里知晓。他们的生活里有爱情吗,不过是柴米油盐,粗茶淡饭,甚至一年也没几次出门旅游,几年也才有一次几天不回家的长途。可是,这样的两个人在风风雨雨中度过了近三十年的岁月,也许是我作为家庭的纽带把他们牢牢地拴在一起,可是如今我在外上学,我的父亲却意外常为我的母亲准备惊喜。哪怕工作再有苦痛,似乎吃饭时都是有笑声的…或许,这也是爱情。

当我们在谈论爱情的时候,我们总会有话可谈。似乎卡佛这里就是个引子,爱情的影子会在那里呢,一些细枝末节之处会有她的踪迹也说不定。

“我能听见我的心跳。我能听见所有人的心跳。我能听见我们坐在那儿发出的噪音,直到房间全都黑下来了,也没有人动一下。”

也许,他们也在继续想着这个问题呢。

《还有一件事》明显是一场诙谐的闹剧。似乎这几篇的故事都是这样,讨论变成争论最终演变为争吵。情绪在酝酿,在积聚终在某一个时刻井喷式爆发。还有一件事的整体谈论显得有些零碎以至让我没办法静下心去猜最后的结尾,那所谓的忘记。

“他说:“我只想再说一件事。” 但他想不起来是什么事了。”

也许是生活变得太过于浮躁,卡佛的文章以极其精简的笔触去勾勒是的故事更加贴近真实的生活也丧失了一些故事的可读性,平平淡淡的整体有时若温白开水,索然无味。然而,这种常给读者自行脑补的过程使得读者也参与了故事的创作。

本文是在我一边阅读一边写的感受,似乎自上而下的看,已经出现了一些对于作者和文章认识上的不一致性。当然,这也无妨,毕竟是个认知的过程。

纵观整本小说集十几篇的故事,总有夫妻间的争吵或者是离异相伴,很多时候就是一个小小的谈论都会演变成一场不可挽回的伤害。小小的底层百姓,在挣扎着生活,有的如《你们为什么不跳支舞?》中变卖家具并给出一切的那个单身男性最后的盛情邀请,倒像是苦难者之间相互舔舐;而《第三件毁了我父亲的事》中,我的父亲作为一个苦难者却以另一个苦难者哑巴身上榨取所谓的优越感,当然最后也在哑巴弑妻自尽后过得更加悲苦…

小人物的悲喜也更多的展现了卡佛自己一些特质,有的时候把这本书当成史蒂芬金的《尸体》去阅读,因为他们都带入了自己的影子。

说来也是奇怪,若不是学校图书馆的书急着还,我更愿意再读几遍这几个简短的小故事,去搜寻有没有我第一次阅读没有注意到的细节。以后有机会,再买一本也未尝不可。

当然《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也算是让我认识卡佛的契机,也算是不可多得的至宝了。


2021.6.9


读卡佛的《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