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DILOCK的名作巡礼剧场】“巴尔坦星人不是恶役!”饭岛敏宏导演所传达的最后的讯息
饭岛敏宏导演走了,就在昨天,享年89岁。死因是误咽性肺炎。

饭岛敏宏主要导演了《奥特Q》《奥特曼》《怪奇大作战》《怪兽大奋战》《高斯奥特曼 第一次接触》等作品。他还以千束北男为笔名,撰写了大多数自己导演剧集的剧本。可谓是“自编自导”的奇才。

千束北男这个名字的诞生源自一个美丽的意外,他原本为自己起的笔名为千束北夫,源于他新婚时居住的大田北千束,所以为“北千束之夫”,但因为剧本封皮打印时打错字(日语中北夫和北男发音相同),所以将错就错,更改为千束北男。
圆谷公司纪念的第一弹《打倒哥美斯》便由饭岛创作剧本。而他在之后的他执导的《2020年的挑战》《燃烧的荣光》《地底超特急西行》《SOS富士山》当中,则是跟金城哲夫合作完成剧本。
在《奥特曼》当中,他也导演了《打击侵略者》《米罗甘达的秘密》《无限护照》《恐怖的宇宙线》《科特队飞向宇宙》《海底科研基地》等经典剧集。而值得一提的是,《打击侵略者》和《科特队飞向宇宙》这两集巴尔坦星人登场的剧集均由饭岛亲自操刀负责剧本。并依照番宣负责人的旨意,将歌星索尔菲.巴尔坦和欧洲火药桶巴尔干半岛的两个要素为这个戏剧性的宇宙人起名为巴尔坦星人。
但我们一直都有一个误解,那便是把巴尔坦星人比作“满门忠烈”,而全世界影迷也都把巴尔坦认定为“奥特一族永恒的劲敌”。
但实际上,在饭岛心目中,巴尔坦星人压根就不是反派角色。
正如设计师成田亨非常不满巴尔坦那俩引人注目的大钳子一样,饭岛也非常不满意现在巴尔坦星人的形象和设定,在奥特曼五十周年时,他曾发言“希望巴尔坦星人不要再是单一的反派了”。甚至在87岁时还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呼吁大家理解“巴尔坦星人是人类的反面教材,并不是恶役”。

巴尔坦星人的设定,是由于疯狂科学家的核试验,巴尔坦星爆炸,二十亿巴尔坦星人无家可归,于是他们打算殖民地球。而在饭岛心目中,巴尔坦实际上是人类如果不注重保护地球,仍然肆意妄为的破坏环境的话,那么人类的文明终究会步巴尔坦星的文明的后尘。
也正因如此,巴尔坦星人是“悲剧”的矛盾混合体。一方面是过度发达科技的受害者,一方面又是侵略扩张的主使者。很难说巴尔坦星人象征的就是真正的“恶”。而在之后于《奥特格斗》和《归曼》,《乔尼亚斯》《爱迪》里登场的巴尔坦则均为“恶”的代言人,是为达到目的不折手段的狡诈恶徒。虽然在《帕瓦德》和《奥特曼 the first》以及《奥特曼 story 0》当中一度为“统一思想不知道何为生命”意义的存在,但仍然与饭岛本人心目当中的原著巴尔坦相差甚远。(帕瓦德巴尔坦更是不晓得生命的意义,以毁灭为乐趣,毁灭大量星球的始作俑者。)

而在90年代幻冬舍发行的《21世纪奥特曼宣言》里面,更是提出了“巴尔坦星人是一种宇宙蝉,他们吸食一种叫做巴尔坦木的树类,最后萌发出了食肉的习性,并进化出捕猎用的巨钳,也开始由蝉进化成人”的设定。
也是在1993年,饭岛为了一改巴尔坦星人的错误形象,决定亲自执笔《奥特曼 巴尔坦星人的逆袭》的剧本,剧本中,巴尔坦星人居然是原本和人类一样的生物,但因为核战争造成的环境巨变,使得人类不得不进化成带有蝉壳,巨钳的生物,这便是异形巴尔坦的诞生。

而奥特曼的设定也是如出一辙,奥特曼最初也是人类,生活在和地球一模一样的行星上,但由于母星毁灭,奥特曼来到了地球,便希望在不影响地球的情况下居住在这颗星球。
这便是同样命运下两种相反的“变异”所带来的观念上的“冲突”。
在该剧本成为废案后,在制片人铃木清的建议“提到饭岛那就是巴尔坦星人”,因此饭岛把它再度应用在《第一次接触》当中。巴尔坦星人因为环境破坏而毁灭母星,搭乘着宇宙船废月四处流浪,并希望夺取地球。而在这部电影中,饭岛呈现出最初于《打击侵略者》当中防卫组织不等同于军队的理念。
SRC是完全的民工组织,饭岛表示他是“无武装无盈利的志愿者组织”“以往的防卫组织与其说是退治了怪兽,倒不如说只是面对怪兽产生的特殊现象做出应对而已,并不是吃税金的军队”,而在初代当中的科特队也在第一时间与防卫军产生分歧,主张同巴尔坦谈判。
严格来讲这部电影的反派并不是巴尔坦,而是国家紧急部队sharks,他们与src产生强烈的隔阂。并且屡次要求攻击,并打断了与巴尔坦的谈判,最后酿成悲剧的诞生。
在《麦克斯奥特曼》的《欢迎来到地球》前后篇当中,巴尔坦星人直接使用了93版废案的设定,他们都有人类的原姿态,只是因为经济和科技无止境的过度繁荣和发展所引发的核战争,使得他们失去了以往的样子,也迷失了本心。

就和高斯里面站在成年巴尔坦对立面的是孩童巴尔坦一样,站在暗黑巴尔坦对立面的则是少女小巴尔坦。
就像是我们一直处于一个由成年人作为当权者,来引导这个社会发展,却忽视了小孩子能够察觉到,大人却察觉不到的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共存的心,渴望善良与和平的心,以及热爱自然和生命的感情。
大人一味地苛求科技与经济为自己带来利益和便利的生活,而为了不断的开发和获取,那必然会研发制造武器,而有了武器自然就会有争端,会爆发战争,而最后,则是母星和文明的灭亡。这便是巴尔坦星人的诞生。
饭岛导演或许也是从心中希望,大人能够最终理解孩子们的需求,而不是打着“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下一代”的旗号,继续破坏自然,继续过度开发,最终自取灭亡。
暗黑巴尔坦在设定上可以说是无敌的存在,他一度击溃dash,打败麦克斯,甚至一度复活的麦克斯都拿他没辙。而解决最后纷争的居然是巴尔坦星流传已久的传统音乐。
故乡的旋律,让暗黑巴尔坦重新找回了自我,并恢复了原本的样子。一个无法击退的敌人,打败他的不是武器,更不是武力,而是“交流”。奥特曼和巴尔坦长达四十年之久的战斗,也在这里划上了完美的句点。

最初奥特曼与巴尔坦的战斗,其结局居然是奥特曼引爆飞船并葬送了二十亿巴尔坦星人的生命。这是一种近似于讽刺的形式,是以单一方的大屠杀而结束的悲剧。
高斯与巴尔坦的决斗,最终也是以巴尔坦的巨大牺牲告终。
麦克斯当中以“和解”而达到真正的“理解”,真正的“共存”,真正的“交流”,最后使得巴尔坦星人也重新做回了自己。这又何尝不是饭岛导演为巴尔坦星人所撰写的最好的结局呢?
正如他所说的那样“奥特曼并不是单纯打败怪兽和宇宙人就算了,在此之前,我觉得更应该体现的是救赎和寻找共存的道路。我们要寻找武力解决余外的方式。奥特曼只是单单击退敌人就是正义了吗?那就是奥特曼吗?不是这样的。如果孩子们能够把奥特曼当做真正带来和平的英雄,那么我会很欣慰的。”
人类文明究竟是会因为不断的发展和进化,最终成为光之国的奥特曼,还是成为巴尔坦星人。那么就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抉择了。
或许是题外话,但是就在《铁胆火车侠》的续集《电光快车侠》当中有这么一则饶有趣味的设定:
剧中代表正义的火车侠,他们其实是来自未来的光能量体,他们是相信希望和光明,正义的地球人的后代。
而四处作乱的黑暗军团,他们则是那些内心阴暗,污浊不堪,偷奸耍滑的地球人的后代。而他们跨越时空来到现代地球的目的,就是让世界变得污浊不堪,增长他们未来的黑暗势力。
究竟人类的未来会变成怎样,饭岛导演已经给我们一个完美的解答,人类要如何认清自己,如何通过“沟通”而达到与他人,他种族,他物,以至于自然,文明,社会的共存。
巴尔坦是我们的前车之师,也是我们的负面教材。从打击侵略者,到第一次接触,再到欢迎来到地球。我们能够看出这长达四十年的思想跨度与转变。终于,不再是以某一方的牺牲而告终,不再是以暴制暴,而是以和平手段,以非暴力手段打破了暴力与暴力的连锁。
巴尔坦最终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选择离开重新建设自己的天地。而人类也终于习得如何以正确的方式以“我方”为代表的自己人和“他方”为代表的外来族群进行沟通和交融。
不再是纠纷和暴力,而是付诸交流,付诸和平。或许这是非现实主义的,这是理想化的,但是如果说我们连理想都不再去理想了,那么未来还剩下什么呢?
无端的暴力和武力战争,只有将对方消灭到体无完肤才叫胜利。但实际上,这样并不能够终结战争。如果真的想要终结战争,我们需要寻求的是非战争的方式去终结战争。
正如饭岛导演所言“奥特曼不仅仅是打倒怪兽便足够的,彼此都得到救赎的和平主义者思想才是奥特曼的真正形式。”
最后,感谢饭岛导演为我们带来的,意义深刻的人生启示。
如今他已经乘着月舟远行,希望他未来的旅程一路平安,再无沟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