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必知热点|万玛才旦遗作《雪豹》突围国际电影节,关于藏地新浪潮的重点你知道吗

2023-11-03 22:48 作者:文思不冻电影考研  | 我要投稿


东京时间11月1日18时,第3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正式公布获奖名单,宣布由藏地新浪潮的领军人物万玛才旦所编剧执导,金巴、熊梓淇、才丁扎西主演的作品《雪豹》(Snow Leopard)从15部入围影片中冲出重围,荣获主竞赛单元「最佳影片」大奖。


电影《雪豹》是万玛才旦导演的第八部藏语电影,同时也是他的遗作,继第8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和第48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入围并完成世界首映和北美首映之后,影片首次在国际A类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中,获得最佳影片的殊荣。



《雪豹》既延续了万玛才旦导演擅长的写实技法以展现对藏地人文和生态的描摹,又在视听维度上浓墨重彩地呈现了富有想象力的超现实画面。影片首次大规模使用高工业水准的CG技术,打造了中国乃至全球首个高清雪豹的数字影像,同时万玛才旦导演延用了其风格独特的黑白影像的手法,来区分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让观众在经济层面与道德层面之间反复横跳,体现自我与超我的挣扎纠结。


《雪豹》在国际电影节斩获大奖的同时,让「藏地新浪潮」也再次成为电影考研的一大热门考点,本文将完整的梳理藏地新浪潮的相关知识点。


简介

Introduction


“藏地新浪潮”是学界、业界对2005年以后的藏地电影的新定义,指以藏族人为主要创作群体、以普通藏族人的家庭故事为创作素材、以纪实美学为创作原则的“新”藏地电影。区别于以往外族导演拍摄的“魅影化”的藏地电影,“藏地新浪潮”电影在藏地景观风貌、人文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实现了“祛魅”,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观众对藏地云雾迷蒙的陌生化认知。


2010年以前,《静静的嘛呢石》《寻找智美更登》等万玛才旦的电影作品获多个国际电影节奖项,为藏地电影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0年以后,在万玛才旦的带领下,不仅有松太加和拉华加两位藏族青年导演逐渐崭露头角,还有旦真旺甲、德格才让、久美成列、洛旦、达杰丁增等多位新生代青年藏族导演加入藏地电影的创作队伍。他们的作品频频展映于国内外院线与国际电影节,使藏地新浪潮获得了全世界的关注。



在专论“新浪潮”的《新浪潮时代:论艺术电影与全球化的表现》一书中,美国学者特维迪(James Tweedie)破除了以“欧洲新浪潮”为单一中心的研究法,将“新浪潮”视为全球性现象。特维迪观察到,在一系列关于城市、青年和消费革命的现实语境下,新浪潮作为加速现代化的视觉文化现象出现,它的发展打破了地理性的边界。


在此背景下,新浪潮持续在传统与创新、地方与全球这两组维度上表现出自己的特性:一方面,“‘新浪潮’的每一次出现本身就是一种症状:它颂扬了在一个文化工业产品同质化的世界里对新奇事物和地方特色的坚持”,代表了一类独树一帜的地方影像。但也正因如此,新浪潮得以通过全球性的跨域传播打开自己的影响范围,使作品广泛流通于国际电影节圈和国际艺术电影圈中;另一方面,新浪潮影像既有意“在新兴的前沿市场以图像的形式表现全球化”,同时又致力于在文本表达中平衡地方性与全球性的矛盾视角,其文本中对历史传统的价值传播甚至逐渐超越了它对全球性文化的展现。



因此,全球新浪潮可以被视为一种悖论式的跨域创作现象,它为我们展示了地域影像如何在面向世界的语境中将自身形塑为一类横向的窗口以折射传统与创新、地方与全球之间的复杂关系。


美学风格

Film style


藏地新浪潮以内在性视角直面藏地社会的真实境况,致力于打破银幕上缥缈的藏地想象。也正是因此,藏地新浪潮被视为民族影像的创新性代表,并且不断引发更多藏族创作者“个人意识的觉醒”(万玛才旦,2020),将来自族群内部的文化洞察转换为创作激情,从而恰到好处地捕捉并令人信服地展现了处在变迁与流动中的藏地面貌。


以万玛才旦为例,他正是在构思毕业作品时深受伊朗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Abbas Kiarostami)电影的启发,随即决定将创作目光投向现实题材的藏地影片。可以说,在藏地新浪潮尚处于蛰伏期时,它已受到国际艺术电影作者的影响,从而奠定了藏地电影创新发展的基础。因此,由阿巴斯等国际艺术电影大师带来的美学影响一直延续到了藏地新浪潮的长篇电影创作中。



对于藏地新浪潮而言,同时具备创新与传统两类特性看似矛盾,却恰好证明了它作为全球新浪潮中一员的关键所在:由于全球各地的“新浪潮”往往在地域处于加速流动与快速变迁的特定阶段兴起,影像在创作形式上必然受到不同文化跨域交流的影响,通过引用、移植等方式进行的美学表达也在上述地域与地域、文化与文化不断交流互动的场域中发生,因此传统性与创新性同时呈现在影像特征中却又被巧妙地融合为一体,进一步被扩展为更加宽泛的电影文化命题。


对于藏地新浪潮而言,与其说它在进行美学创作时有意引用或借鉴了世界电影的形式,不如说它早已作为世界电影的组成部分呼应着全球性的风格结构和文化表达。藏地新浪潮电影正是在书写世界电影美学的无意识过程中体现出了与全球“新浪潮”共同具有的文化混杂性。


以万玛才旦为代表的地方影人在进行电影创作时虽然选择以较为偏远的中国藏地作为故事发生的地域背景,最终却受到了全球电影市场的热烈欢迎,从而促成了来自地方的电影对世界电影的“图像更新”


作为新兴力量的重要代表,此类地方影人的创作一方面顺应了国际艺术电影文化的走向,另一方面也有意激活地方经验在世界电影体系中的作用。


既对应了特维迪所讨论的超越地域的新浪潮,也使一种电影的全球性意涵得到了展现。



藏地新浪潮与全球新浪潮的同频共振正揭示出,在电影全球化时代应该发展出超越地域边界的思维范式,“去边缘或去异域情调”地思考民族电影与世界电影的关系,在兼具在地性与全球性的理论化视角使用中,将全球性的历史变迁时刻作为联合参照,真正挖掘影像文本和电影制作所具有的现象意涵。



必知热点|万玛才旦遗作《雪豹》突围国际电影节,关于藏地新浪潮的重点你知道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