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身份局面杀将池设计原则(线下活动、比赛用)
三国杀作为一款蒸蒸日上的网游,饱受广大玩家好评,初上线steam即牢牢占据榜首。只可惜其如今的游戏模式和武将设计大都不适宜面杀,武将强度梯度过大、理解成本较高、生僻将过多等诸多弊端也不适合面杀活动或社团聚会等轻松愉快的环境。
如此,笔者综合自己的网杀、面杀和身份局比赛经验,总结了一套身份局面杀将池设计原则,以供本校社团即将进行的面杀比赛用,也可以用于日常面杀活动。谨以此文抛砖引玉,还请杀友多多指教。
一、将池应该基于面杀,以下武将需要重点关注:
注:下文涉及技能如无特殊说明,默认为ol版本。
(1) 随机性过强的将,如李傕的【狼袭】、嵇康的【绝响】、十周年卞喜的“钝”标记。如加入面杀,需要改为适合面杀的机制,如改为猜拳、抽签、掷骰子甚至随机数,通过牌局外的某个公平结果来达到随机效果。
(2) 需要反复检索牌堆的将,如界徐庶的【荐言】,杨婉的【诱言】,这种检索类武将对面杀体验是很不友好的——可能每轮都需要一次“随机”,却又很难找到一个“随机”的平衡点。
如加入面杀,【荐言】【安国】【屯军】等找一张牌的技能可以考虑借鉴ol服里“从牌堆底依次检索牌”的方式,但是仍然较多依赖裁判,而且找牌的过程将会拖慢游戏进程;【诱言】等找多张牌的技能可以考虑国战杨婉的【诱言】(类似神吕蒙【涉猎】的机制,改为展示牌堆顶的4张牌,然后获得满足特定条件的牌)。值得一提的是,关银屏觉醒时找【青龙刀】每局只涉及一张牌的检索,这是可以接受的。
(3) 操作繁琐的武将,如晋王元姬【宴戏】,每次技能操作均需两名选手的指认和裁判的反复洗牌。如加入面杀,过程应改为全程透明,简洁为宜。
(4) 跨回合记忆的武将,如杨婉【追还】,张让;跨回合记忆在网杀中是极易实现的,因为系统大幅降低了玩家获取这些信息的难度,而面杀中的信息是较难捕捉且不可回放的(理论上),强调跨回合记忆不仅对裁判是不小的挑战,也会降低玩家的投入程度。如加入面杀,可以提前制作较为清晰的标记或记录方式。
(5) 谨慎录用“先辅”类角色,如戏志才、唐姬、十周年陆郁生、手杀傅肜等,不仅是因为“仅自己可见”的标记需要借助裁判,而且这类技能在游戏中发动频率也不低。如果裁判和玩家对某一次技能的发动造成疏漏(复杂局面中,忘记结算某一次“先辅”类技能),造成牌局进行受阻,裁判和该名玩家都应该对这种疏漏负责(显然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6) 谨慎录用需要额外记录的将,如张让,程昱,董昭,杨婉。如果打牌还需要带纸笔,不如去搞学习(而且这些将对面杀的多样性和可玩性并没有多少加成)。
(7) 谨慎录用带有标记卡牌的将,如ol羊祜,ol晋石苞,十周年刘永,董白;这类武将在面杀中不仅需要反复依靠裁判确认,玩家在游戏过程中也很容易忽略这些标记卡牌,如羊祜初始手牌中都带有“卫戍”标记,后续牌局中难以说清哪些牌是带有标记的;或者不小心弃牌阶段扔了董白的黑牌。而ol马忠【抚蛮】每次仅涉及一张牌,面杀时只需要【抚蛮】牌一直展示即可,因此是可以接受的“标记卡牌”将。
(8) 谨慎录用专属数据库的武将,如三服王允、两服蒲元、十周年许劭等;即便有“面杀小助手”等小程序辅助,这种武将也很容易让场上玩家没有参与感,并且这类设定是极度依赖运气的(如许劭庞大的技能池、蒲元随机打刀),玩家对比赛的公平性也难以信服。
而技能池小且固定的将,如ol钟琰【博览】借鉴了国战军令的机制(官方版为6抽2再选1),从技能池15个技能中抽取3个,再由钟琰选1个。在【博览】技能池设计多样、强度适中的情况下,【博览】过程可以添加面杀的多元性和趣味性(远强于蒲元打刀这一纯随机过程)。
(9) 谨慎录用需要时刻捕捉信息的武将,如十周年&手杀许贡;场面较为复杂的情况下,许贡需要关注场上每张牌的信息,这对选手和裁判都是一种挑战。
(10) 剔除其他不适宜面杀机制的武将,如晋司马懿,出牌阶段牌堆顶的牌始终对其可见(出自ol官渡许攸);
(11) 剔除不友好的武将,如群蔡文姬,神关羽;各大比赛、群内局常年禁将,无需多言。
(12) 剔除机制较为拖沓或折磨的武将,如曹节,神诸葛亮,手杀杨彪;
(13) 剔除机制针对性较强且较难应对的将,如满宠,ol张陵,ol审配,手杀杨仪等;
(14) 剔除强度实在太低且花里胡哨,大家都不爱选的将,如薛综、孙邵;武将的出场率与强度和操作感有关,将池的设计不能出现出场率可能过高或者零出场的将。
(15) 基于13和14两点,笔者建议设曹丕和ol孙亮为仅主公武将;曹丕反贼的针对性和强度都很高,孙亮作为忠反的能力实在有限且污染将池。
(16) 谨慎录用多版本技能武将,如于禁、羊祜、华歆、高览等,这些武将在三服网杀都有着技能类似但结算不同,甚至模板也完全不同的技能组。如手杀于禁采取国战于禁模板,设定为大闭月型武将,十周年和ol两版于禁都以镇军拆牌为核心,线下于禁(2014)则是以“节钺”牌为核心展开;更有甚者如羊祜、华歆,三个版本的技能呈现了三种完全不同的武将人设。如果玩家仅熟悉其中一个版本的技能组,那么这些武将会提高玩家对将池的学习成本和理解难度,甚至消磨玩家参赛的积极性。
(17) 改制一部分强度较高、爆发比较容易的热门武将,如吴懿、刘焉等;吴懿作为2020年以来热门阳间武将,加入比赛是深受玩家欢迎的。可以考虑通过限制奔袭技能的次数,来限制吴懿的爆发上限(鼓励爆发,但不允许随意开胡)。
二、基于大众玩家
注:这一部分是笔者基于自己在面杀时的观察而设立的一套纯个人化尺度,杀友可根据自己面杀的环境,以此为模板,选择性采纳。
(1) 原版经典武将
以神话再临、一将成名以及同期SP武将为基底,多为2009-2018年武将。从孙权曹仁,到沮授刘协,再到陆抗诸葛瞻,绝大多数参赛玩家对这部分武将都有着清晰的认知。一个亲民的将池也可以鼓励选手发挥水平,比赛的流畅程度、观赏性和讨论度也会更高。(这一部分武将的比例在我的将池里超过了60%)
(2) 改动武将比例
① 界标包,大多为经典武将,如界黄盖、界关羽、界郭嘉等。原则上,此类武将的数量不应做限制;
② 界风林火山,如界夏侯渊、界孙坚、界刘禅等,原则上以ol为基底,它们符合界限突破的初心——提高经典老武将的出场率,这部分武将数量不做限制(手杀的众多界限突破扩展包设计敷衍了事,质量普遍偏低);
③ 界一将成名包,三服都有一些修改。可以适量加入以替换原版可能过时的武将,但不宜超过15%,推荐ol和十周年版本;
④ 如近期有一部分重制武将且适合面杀的(如ol诸葛瑾),可以考验玩家操作和大局观的武将(如ol群孟获),可以适量加入,但数量不宜超过15%,推荐ol版本;
⑤ 新武将数量。近几年网杀三服分治以来,各服都贡献了太多的新武将。诸多新将鱼龙混杂,有一小部分值得肯定的作品(有可玩性、机制不阴间、强度不超模、适合面杀),可以予以适当录用,但数量不宜超过10%,最多15%。
⑥ 谨慎选用生僻将。点名批评近年来的手杀新杀,一大堆名不见经传的老头和夫人,技能花里胡哨,强度扑朔迷离。
如十周年万年公主,虽然技能组有新意,打法非常多样(我认为是很不错的设计),但不熟悉这个武将的玩家只能浅显读懂技能,却不知道如何对其定位,更不知道怎么配合或限制,那么这样的武将是不适合登场的(一桌子老司机请随意)。
⑦ 对于技能或结算有细微差距的武将(如周泰、张星彩、王平;许攸、周鲂等),应整理出一个便于大众认知的、改动不复杂的、适宜面杀结算的、强度适宜的版本,并在将池介绍中清晰表述。
如张星彩【甚贤】,手杀张星彩不限次数的摸牌,而ol和十周年均为其他角色回合限一次;如周鲂【诱敌】,若被弃置红色非【杀】牌,ol和十周年先获得牌再摸1,手杀则是先摸1再获得牌。线下比赛中应该统一武将描述和结算规则并提前声明,避免产生歧义和结算差异。
⑧ 如自己设计改动武将,则对于经典武将或热门武将的改动不可过多,不宜超过5%(老司机和DIY爱好者请自便)。
如凌统,一将成名年代是一个标杆式的拆牌型武将,在国战中也有亮眼发挥。而身份局中,十周年界凌统非常阴间,手杀界凌统却几乎没改,纯粹欺骗玩家。笔者推荐面杀采用“标旋风+国战勇进”的技能组,改动不复杂,理解难度低,可玩性高,也提高了凌统的主动性和团战参与度。
三、控制将池强度和深度
三国杀各服的武将数量已达数百甚至近千,在身份局中应该注意将池的强度和深度:
(1) 有强力打手,用牌能力高的将:用牌能力是可玩性的根本,这类武将最好适宜四身份,不宜反贼倾向性过于明显,如张绣;
(2) 有强力辅助:辅助是团战类游戏的精髓,辅助武将的录用应该多样且不超模;
(4) 有万金油:如沙摩柯,界孙权,这种很多时候选出来不会犯错的将;
(5) 有混子将:反贼混车,内奸蹲坑或者捡漏,如诸葛瞻;
(6) 有强度或者热度一般的将:将池并非强者争锋,总要有用来平衡将池的成分,这些武将也可能会在不经意间发光发热;
(7) 有一定的特殊机制将,用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游戏多样性和观赏性;
(8) 有不同时期的强势武将:如陆抗前期强势打手,但后期乏力;十周年朱然前期大多只能蹭蹭过牌,中后期则是独当一面的大将;
(9) 加入强度适中、适合面杀的神将,如神周瑜,神刘备等,这类武将设计感较强,神将自选势力也可以使他们在不同常备主公局都有不错发挥,也满足了比赛的话题度;
(10) 将池的难度应该适中且呈现梯度,某些将难度太高会导致大家都不愿意选择,难度太低又难以体现竞技性。而难度呈现梯度可以满足各种不同水平和思路的玩家;
(11) 根据不同武将的身份适应性。普遍地说,适合当忠臣的将当反贼都不会差,所以一定要保证将池中有一定比例的忠臣选将(私认为忠臣是身份局进行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12) 根据不同武将的定位,将池版本要有均衡性和针对性设计,例如大过牌将针对偏白板盾将,高爆发针对脆皮,直伤针对魔法防御,奶妈针对消耗性武将,以此类推。
四、将池设计方法
这一部分或许是多余的,因为可以借鉴的将池其实很多,比如老炮杯近四年来不同版本的将池就可以满足不同圈层玩家的需要。但是面杀比赛毕竟不是冷冰冰的比赛,它是以人为核心的,所以我还是多嘴了:
(1) 明确将池的适用群体和用途
以主流身份局主播为例,半个橙子的吃人杯(比赛)为了兼顾话题度和竞技性,禁用了时下最拔尖的某些武将出场,限制选手重复选将,但也包含了如二袁、司马徽等祈福限定武将,允许选手禁将;村长(幻影心)的怀旧身份局则是村长召集一批不喜欢快节奏对局的老友、水友,选用2019年以前的武将为基底的将池,主打思路碰撞和怀旧对局,即便是脱离了当下环境,也同样收获了玩家和观众的好评。
回到将池设计中,如果你的群体是一群老司机,那么尽可以多加一些高难度武将,他们对于新武将的学习是比较积极的,理解也是很快的;如果你的群体仅仅是社团招新的路人,那么最好还是一些怀旧式的对局,或者如手杀的斗地主那样快节奏的对局,让更多路人有观赏和参与的积极性。
(2) 拿准标杆武将
参照三国杀武将发展历史,最好先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标杆武将,围绕这些标杆武将来设计将池,思路和尺度会清晰很多。
例如,2018以前的经典菜刀界黄盖、黄忠,控场过牌孙权、王平,全能打手韩当,早期歌王陆逊、沮授,优秀辅助钟繇、曹叡,AOE印卡荀攸,蹲坑等爆发刘琦;近年来,顶级摸牌白神陆逊,高难度打手许攸,万金油沙摩柯,奔袭清场吴懿,AOE蛮王群孟获等。
(3) 为玩家服务
三国杀的玩家圈层并不大,所以设计将池的本心应该是为广大玩家服务,“多多听取百姓之声”,创建一个愉快、友好的线下聚会环境,而不是个别玩家的圈地自萌。三国杀的输赢不是全部,眼前的玩伴才更应珍视,“爱具体的人”。
北风
2023.3.15 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