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之王,北欧的诗语 銀霖溟濛 撰
10几年的时间已经等过去了,Kings of Convenience不是Loreena McKennitt,他们没有那么多的使命去承诺他们的歌迷一张全新的,类似的新专辑,二人低调的选择了继续低调的单飞。Erlend Oye在玩儿出了一张Unrest之后又玩儿了一把DJ Kicks,基本上让他的那一张DJ Kicks变成了所有DJ Kicks里最不协调的一张。毕竟他玩儿电子的资历还比较浅,所以让那张DJ Kicks的混音专辑变成了史上最名不符其实的Remix专辑,同时也是DJ Kicks系列之中最不电子,也最招人喜欢的一张。
之后Erlend Oye伙同另外一票人组成了The Whitest Boy Alive这个乐队,低调的几乎没有人知道。而今已经出了第二张专辑Rules,而根据我们一贯以来对Kings of Convenience的认识和对Erlend Oye的认识,这张专辑绝对会有很多不一样的东西存在。
从音乐的角度看来,这张专辑绝对还是属于北欧电子小曲之中的典范,在很大程度上来说,Erlend Oye的制作已经被框架在电子音乐的范畴之中,而这和他之前在个人专辑Unrest之中也是完全不同的。可以说,在The Whitest Boy ALive之中是以一个更为电子的团队表现出来的,其中更多的是在于更多Funky化的旋律,更低的Bass旋律和更多合成器制作的鼓点,其中还有很多在 Tech House之中惯用的氛围段落铺开。而和很多人做电子音乐不太一样的是,The Whitest Boy Alive绝对不是在让电子效果成为勾勒性感氛围的催化,而是真正重要的去叙述旋律的主线。起码在这点上,Erlend Oye超过了Unrest的成就。而加入很多Funky的元素也让主题显得更加轻松和俏皮,加上之前采颉自The Rapture、LCD Soundsystem时代Disco Punk之中的精髓,让它更显出了一份独立的质感。其实从头到尾的听来,我们可以发现这张专辑之中的Bass非常显眼,起码在音乐中Erlend Oye还是很聪明的表现出了乐队和他本人之见的一些差别。
其实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这次在The Whitest Boy Alive之中,还是在叙述着那些生活之中鸡毛蒜皮的小事,这点从KOC之中就没有变过,所以说Erlend Oye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相当自我的人,无论是KOC还是TWBA之中,他的音乐总是一样的,当然从音乐的进步性上来说,Erlend Oye做到了一个他个人的高度,自然是超过了自己之前的那些作品。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小独立”和“小清新”在流行音乐语境里成为一种贬义,可能都是因为其“小”,小情小趣,小玩小闹,不成气候,或者追溯到傅雷先生那里,“中庸、苟且、小智小慧,是我们的致命伤”。许多所谓的资深乐迷都以沉迷“小”的东西为耻了,但也就是这些所谓的资深乐迷,听说“小独立”和“小清新”的始祖,来自遥远的北欧挪威卑尔根的二人组合Kings Of Convenience(内地一般译为“便利之王”,台湾译为“好自在”或者“自在之王”)要来香港、台北演出了,立即私下里欢呼雀跃,陶醉得要死。
Kings Of Convenience到底是何方神圣,诱发诸多的乐迷不惜撕下“资深”的脸谱,春心骚动到一定要卸下伪装扑到在地来一番彻彻底底的追星,这支成立刚过10年的二人组合懒惰到只发过3张正式唱片,09年发行的一张专辑《Declaration Of Dependence》(有译为“独立宣言”)距离上一张《Riot On An Empty Street》(有译为“暴乱在空旷的街道”)足足隔了5年的时间。这么长时间里没有被乐迷忘记,这足以说明这个双人组合确实不简单。不仅不会被忘记,因为他们鲜明的音乐个性,还在遥远的东方有了自然卷、糯米团等徒子徒孙。
2001年推出第一张唱片《Quiet Is The New Loud》(有译为“寂静是全新的喧闹”或者“沉默是金”)的时候,这个来自北欧的组合就被大不列颠的权威音乐杂志NME归纳为“新民谣运动”的一员,并被迅速冠以“21世纪的Simon & Garfunkel”的卓越名号。不过他们可不是“美国的良心”,简约的彷若春风拂面的吉他弹奏,辅以枕边细语般的双声吟唱,凸显着北欧人一贯悠哉随兴唯美惬意的步调,文艺得一塌糊涂。
两个成员眉清目秀而又低调朴素的Eirik Glambek Boe与架有粗框眼镜兼鬈曲头发一脸傻里傻气的Erlend Oye,成队时迷死个人,分开后又有自己的乐子。出完第二张唱片后,Erlend Oye跑去和Royksopp、Ladytron等电音艺人厮混,还跑去德国柏林干起过打碟DJ的行当,边打边唱还另组了一支乐队The Whitest Boy Alive乐不思蜀;帅气一点的Eirik Glambek Boe返回家乡,继续攻读大学心理学的学士学位,期间又再玩过新乐队Kommode。更有有趣的是,两支新乐队Whitest Boy Alive与Kommode还曾同场表演过。这段时间,他们的唱片《Riot On An Empty Street》封面上的神秘女郎加拿大人Feist,因为一首苹果电脑广告歌《1234》红遍天下,而她那张收获格莱美4项提名的唱片《The Reminder》里,就有Eirik Glambek Boe的功劳。
总之,Kings Of Convenience里的两个家伙皆非等闲,单纯用两把吉他就能勾勒出一派明丽的北欧风情。并且不像他们被比照的经典组合Simon & Garfunkel,Garfunkel负责高音,Simon低音唱和。Eirik Glambek Boe和外表看起来木讷的Erlend Oye,两人皆能娴熟掌握高音部与低音部。他们的音乐里没有喧闹的鼓声,Erlend Oye也没有把他自己热衷的电音拉进来,两个人看起来有时候貌合神离,吉他一敲响丝丝入扣就让人心痒痒,不痒痒也可以沉迷其中,春天听着静谧,夏天听着清爽,秋天听着温暖,冬天则让你更冷静幽悒。
再回到他们的称号“21世纪的Simon & Garfunkel”,21世纪什么东西最珍贵?答案是和谐,两副肉嗓两把原音吉他没有鼓声的Kings Of Convenience,至少在音乐形式上让“和谐”二字得以彰显。尽管歌者唱的未必是寂寞,但歌迷听的,可的的确确是寂寞;尽管歌者唱的未必是“小清新”,但歌迷享受的,却完完全全是“大清新”。即便是小情小趣小里小气,那也是一种能力,并且要具有同样敏感的乐迷才能参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