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烦恼——再见领克06remix

随着做汽车测评的时间越来越长,我们会遇到一个比较特殊但又即将成为常态的情况——车辆的更新换代,花有重开日,车有换代时,对于我们来说,持续的跟进一个车系的成长,去仔细品味它发展过程中的些微变化,颇有些“看着长大”的感觉。特别是对于行业大牛以及资深作者,“见证成长”的次数多了,甚至还有被主机厂邀请介入新品研发的机会,从而让创作有更大价值。
但毕竟我还too young too simple,这种经历目前不多,但感谢缘分,时隔两年,我再次坐进了领克06的驾驶舱,这次他多了一个绰号-remix。

好设计要有四两拨千斤的功力
作为我生涯中第一台从PP车(原型试装车)就一直再跟进的产品,我对领克06的感受也经历过一个从相对稚嫩到逐渐成熟的过程。

那么从此次remix版本在外观内饰的调整上看,他自己也在经历这个成长过程。
毋庸置疑的是,在10-15万元这个价位,领克06这套设计语言绝对算得上是个性和精致感的标杆。但相比最初的版本,06remix在一些主观感受的处理上让人更加舒服。


首先是颜色,主打年轻消费市场的06一开始就提供了非常丰富的配色方案,但很神奇的是,我们在路上所能看到的大部分06,都是最基础的白色。为什么呢?

不够高级,没“内味儿”,或者说不好看,这是我从同龄人口中听到的最多的评价。


诚然,撞色设计以及个性化纹理是当下提升质感的重要方式,但就如同早期国产运动品牌在色彩设计上的困局一样,色彩丰富却没带来什么“美感”。好在从远古的壁画开始,人类对色彩的研究已经走过了千百年的历史,汽车设计上色彩运用的成功案例近年来也不少,领克这次很聪明,新增的灰色和深绿色都深得我心,在棱角分明的车身上形成了不错的明暗对比。





走进车里同样可以感受到这样的变化,随车律动的发光面板纹理更好看了,车内的饰板以及点缀色进入到一个非常克制的状态,仅用了缝线进行亮色点缀,事实证明,这套来自+系列的装潢方案确实优秀,我身边甚至还有不少领克车主自己安装了中控上的“+”小布签,很显然,领克在无意中创造了一个有趣的潮流单品,也算是回归了年轻化品牌的本质。







除了这些“面子工程”的成长之外,让我更开心的当然是用料上的进步,我还记得第一批06的门把手竟然还有毛刺和割手的感觉,所以在这台remix上,我几乎拿出了一种鸡蛋里挑骨头的劲头去找问题。令人欣慰的是,能摸到的地方基本都是软的,拼缝也和更高级的领克产品没什么差距。轮胎配上了马牌UC6, 恼人的胎噪不见了,多连杆后悬的标定也更“润”了;车机用上了8155芯片,也追上了业界标准,单从这一身装备来看,06那BMA平台本身带来的高级感缺乏的问题正在减少,也算是在业界内给人留下了“奋起直追”的好印象。



三缸和四缸谁更好,驾驶者说了算
对于这台车升级最具争议的点,那肯定是三缸1.5T发动机向四缸机的转变。作为一个工业消费品,跟从消费者的喜好是必要的,但这不一定就是本质意义上好或不好的,真正的答案取决于驾驶者的不同。

三缸真的就差吗?那不一定,如果这东西毫无优点的话,他都没理由出现在这个世界。纵观汽车发展历史,在当今顶尖梦幻跑车的世界里,也不乏三缸机的使用者,转速攀升快,低转扭矩大都是三缸机的优势。我曾较长时间驾驶过搭载同款三缸机头的03PHEV混动版,那简直是我开过的最好开的领克03,在某些程度上甚至超过了03+,在两种动力协作下, 03PHEV展现出了又充沛又顺滑的中低速行驶感受,再加上领克对三缸机抖动的抑制能力,那台车在城市内驾驶不要太舒适。


那么我们说回这台06,从一个汽车爱好者的角度上看,我对那台三缸机的搭配其实有些怀念,充沛的低扭给整台车一个非常积极活跃的感觉,甚至还能给人一点“快”的体验,当然了,这个“快”是“快乐”的快。但这台七速双离合离开电机后,起步和蠕行的顺滑程度确实打了一些折扣,也会让整台车显得“乱窜”。当动力来源换成这台四缸机后,车子的整体性格发生了一些改变。首先是动力曲线整体的发力更加偏后了,随着转速上升,车子的提速表现有一点点像自然吸气的引擎,这样改变的最大好处就是输出更平顺了,同时中高转的运行噪音更低。说实话,对于抖动的改善反而是我感觉最不明显的一个方面。


从完全理性的角度去看待这个改变,很明显,这更符合大部分家用车用户城市代步的驾驶习惯,特别是这个价位下虽然年轻人较多,但选择06很显然不是极度热爱驾驶的年轻人朋友会做出的选择。与其做的“开起来更好玩”,具体的市场反响确实不如做的“更好开”和“更节能”。认清自身定位和目标,也是成长的一部分。
成长,是带着阵痛的
更平顺,更安静,更简单,这些似乎看上去并不年轻态的词语,正逐渐成为这台主打年轻人的SUV的目标。对于我这种纯粹驾驶爱好者来讲,这样的转变或许有点可惜。这并不是一种妥协,事实上这就是领克06remix成长的直接证明。作为主打个性化的小型SUV,身处在性价比和品质都分寸必争的入门级家用车市场,06的路其实不算好走,想要冲进更大的市场,打造更硬的优势“好好活下去”,就必须取悦更大众化的消费者,做一些似乎是“违背教义”的事情。但这又何妨?如果不能活下去,那么迎风挺立又有何价值?


化作车坛历史的一尊化石吗?登峰造极,本就不是家用车存在的意义。

改革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同样成长也要接受阵痛的洗礼。我曾说当初的06和两年前的我很像,都是初入社会的年轻人。那么如今他已经修正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目标,勇敢的迈出了转变的步伐。那对于同样过去了两年的我,确实也应该向“他”学习,找准自己的发展路径钻研下去了。

能一起成长,也是一件颇为幸福的事情。希望再过几年,我能遇见脱胎于更加高端平台的06,而我自己也能勇敢的和青涩作别,做一点真正的成绩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