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马克思主义思想辞典 F利润率趋于下降

2023-02-03 20:07 作者:宇文红星  | 我要投稿

利润率趋于下降(falling rate of profit)

  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是马克思对导致资本主义积累的长期有规律运动的各种基本力量进行分析的结果。在长期的加速发展之后必然出现减速发展的相应时期,最终导致普遍的经济严重失调。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就是这样一个时期,而且根据某些马克思主义者的看法,资本主义世界将会再一次濒临于这样一种危机时期。应当指出的是,这种普遍化的经济危机(参看

经济危机

条目)完全不同于由诸如庄稼歉收、货币失调等特殊事件所引起的商业周期或局部危机这样一些短期的周期性波动。商业周期和局部危机的原因可以用较具体的因素来说明,它们的周期性波动可以说是附属于长期周期性波动的(见“参考书目”2)。一旦潜在的条件成熟它们就会触发总的危机这一事实,只是突出了首先分析潜在倾向本身的重要性。   资本家活动的动力是获取利润的欲望,正是这种欲望使得每一单个资本家不是不在两个方面进行搏斗:一是在劳动过程中,为生产剩余价值而同工人进行斗争;二是在流通过程中,为以利润形式实现剩余价值而同其它资本家进行斗争。在同工人进行较量的过程中,机械化是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主要手段;而在同其他资本家抗衡的过程中,降低单位生产成本(单位成本价格)则成为竞争的主要手段。   简而言之,马克思认为较先进的生产方法将包括工厂的规模更大、资本集约程度更高,在这些工厂中就通常的使用能力而言,单位生产的成本将比较低。增大每单位产出的固定资本的数量,是实现大规模经济的主要手段。因为规模较大的工厂可以使一定数量的工人把较大数量的原料相应地加工成较大数量的产品,原料和每一劳动力的工时产值都同时增加了。同时,每单位产出的固定资本较大,意味着每单位产出的折旧费用和辅助材料(电、煤等)的费用均较高,因此,对较先进的生产方法来说,资本化(单位产出的预付资本)的程度较高,意味着单位非劳动成本(单位不变资本C)也较高,而较高的生产率则意味着单位劳动成本(单位可变资本V)较低。总的来说单位生产成本C+V必然下降,所以后者的影响抵销前者的影响必然是绰绰有余的。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当现存的技术和知识达到极限时,单位产出投资的追加将使单位生产成本下降的幅度变小,可以看出,这意味着采取最低成本的方法,其利润转换率也就比较低,从而(根据置盐定理)会导致一般利润率的下降。   可以看出,上述模式意味着较先进的方法易于实现较低的单位生产成本,但这往往以较低的利润率为代价。不过,竞争迫使资本家不得不采用这些方法,因为单位成本较低的资本家可以以牺牲其竞争对手的利益来减低价值、进行扩张——比如通过在市场上占有较大的地盘来抵销其较低的利润率的损失。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每一笔资本都力求在市场上占据尽可能大的地盘,并竭力排挤、排除自己的竞争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2分册,第552页)。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范畴,上述过程可以用以证明即使实际工资和劳动日的长度及强度不变,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也会快于剩余价值率的增长,所以一般利润率的下降不受劳动力方面任何变化的影响(见“参考书目”4和5)。   马克思指出,各种起反作用的因素会减缓利润率的下降,甚至能暂时扭转这一趋势。提高剥削程度、减低工资、使不变资本变得便宜、发展资本有机构成较低的工业、输入廉价的消费品或生产资料、以及把资本转移到有廉价劳动和自然资源的地方去,都可以提高剥削率、降低资本的有机构成而达到提高利润率的目的,但是,因为这些反作用的趋势恰恰是在严格的范围之内起作用的,所以利润率的长期下降表现为一种占支配地位的趋势。   利润率下降的趋势,通过其对总利润量(利润总和)的影响,而导致普遍的危机。就已经投入的资本来说,利润率的任何下降都会减少利润总和;另一方面,积累会增加预付资本的股份总额,因而只要新资本的利润率呈正数,也就会增加利润的总和。因些,利润总和的运动取决于两种结果的相应的力量。但利润率下降的趋势会逐渐削弱投资的刺激,而随着积累的下降,负效应就开始超过正效应,直到在某一阶段利润总和开始出现停滞。危机就是在这一阶段开始出现的,虽然其具体形式受具体的制度和社会的因素制约。顺便应当指出的是,上述过程意味着利润总和呈“长期波动”的趋势,先是增加,然后减少、停滞、最后陷入危机。因此,资本主义积累的长期波动现象,可以用利润率的长期下降来解释,这同(比方说)曼德尔所认为的利润率呈上升和下降的趋势正好相反。   反对这一理论的人一般都争辩说,在资产阶级的“完全竞争”的经济概念中,这样一个过程在逻辑上是被排斥在外的;还说无论如何经验的证据并没有证实这一理论。无论哪能一种情况,只要对它们赖以为基础的新古典经济理论和(或)数据进行批判性的考察,就很容易证明上述两种看法哪一个也站不住脚,(见“参考书目”4、5、3和1。按:书目3的作者佩尔洛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而书目1的作者哥登则是一个传统的经济学家,他们两人都发现估计资本股本的传统方法大大低估了资本股本,而这反过来又意味着大大过高估计了利润率)。   在其它情况相同的条件下,工资较高,工作条件的改善都会直接降低利润,而且也会进一步推进机械化,从而加倍地加剧利润率下降的内在趋势。然而,正如马克思所强调指出的,这些和其它一些主要在制度改良方面所作的努力,必然只能在由盈利性、资本的流动性以及全世界的竞争所严格限定的范围内起作用,因而依然要受资本主义积累的基本动态的制约。对国家干预的局限性,也可以作类似的论证。   每一次危机都会加速弱小资本的全面崩溃,沉重地打击劳动力。这些都是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恢复的“天然”机制。每一次成功地恢复又导致更大程度的集中和积聚,而且一般都会使长期利润率和发展速度减低。因此,虽然其间的矛盾不断激化,但在工人有足够的阶级觉悟和组织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之前,并不会出现最后的危机(见A.科恩:《卡尔·马克思的历史学说》,1978年英文版,第201—204页。参看

马克思主义的批评家;经济危机

条目)。              (AS)

参考书目

① R.哥登:《罕见的事件》,1971年英文版。 ② 恩·曼德尔:《晚期资本主义》(1972),1975年英文版。 ③ V.佩尔洛:《制造业中的资本与产出比率》,1966年英文版。 ④ A.沙克:《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评多布的危机理论》,1978年英文版。 ⑤ 同上作者:《马克思的竞争与完全竞争的比较》,1980年英文版。 ⑥ 同上作者:《新李嘉图学派的经济学——代数学的富有和理论的贫困》,1982年英文版。

马克思主义思想辞典 F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