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冯志亮先生解析文姓的历史渊源、寻根探源与宗族名胜

2023-08-28 21:37 作者:文博会掌门人  | 我要投稿

文姓是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文姓最早出自姬姓,是以谥号命名的姓氏。周朝建立后,武王追谥父亲西伯为周文王,后人有以此谥号为氏者,尊周文王为得姓始祖。

游线一:河南许昌市(发源地)

许昌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最早叫“许地”,得名于远古时代在此繁衍生息的许由部落。西周时,姜文叔被封在这里后改叫“许国”,但许昌尚未发现与文姓有关的古迹,倒是曹操、曹丕父子在这里呼风唤雨,建国兴邦。全国现存的500多处三国遗迹中,许昌有80多处。

游线二:浙江省温州市(江心屿文天祥祠)

原名宋丞相文信国公祠,是为祭祀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而建立的纪念性建筑。当状元出身、一心为国的文天祥获得足以施展抱负的机会时,“直把杭州作汴州”的临安朝廷,已经飘摇数年,危在旦夕了。连身为天子的赵氏皇族都自觉大势已去,开始陆续安排子弟隐居各地以维系宗室血脉。而文天祥却散尽家资,筹建军队,率众力挽狂澜。被俘后,更以满腔正气,一身傲骨,留名青史。一曲“正气歌”,将一股顶天立地的撼人气节延续了七个世纪,至今仍回荡于天地之间。

交通:从火车站乘33路公交到江心屿站需1—2元,到站后乘船到江心屿,船费20元。

游线三:四川省成都市(文翁遗迹)

蜀郡守文翁,虽是西汉官吏,但其管理思想却十分现代。他将教育放到地方发展的第一位,在成都办起了中国的第一所公立学校——石室学堂,并采取种种措施鼓励就学,留下了“文翁化蜀”的佳话。同时他还完善都姜堰水里建设,是一个真正为民做主、埋头办实事的好官,深受巴蜀人民的爱戴。四川成都是文翁的终老之地,文公祠至今还保存着。成都市文庙前街93号的石室中学就是在石室学堂的基础上改建的,已有2142年的历史,历来学风严谨,人才辈出,是国家级示范性高中,郭沫若就毕业于此,校内还有沫若园。

交通:成都市内乘坐53、57路公交在文翁站下车。顺道游:都江堰、青城山、广汉三星博物馆、西岭雪山、峨眉山。

冯志亮,字启玄(一字德恭),号渤海居士,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启玄国学社创办人,著名姓氏文化学者、姓名学专家、品牌推广人、网络新闻营销奠基人和发展者。冯志亮先生是中国易经文化馆馆长,中华百家姓博物馆馆长,中华姓氏研究院院长,北京姓氏文化馆馆长,北京风水博物馆馆长。冯志亮先生著有《渤海诗词集》《家史编写实务》《传记写作实例分析》《家谱年谱编修实录》《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等书籍,并创作《中华家谱》三百八十部,《百家姓寻根手册》五百余部。



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冯志亮先生解析文姓的历史渊源、寻根探源与宗族名胜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