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女侠的不忌杀,不嗜杀
面对丧心病狂的人贩子,神奇女侠没有在孩子们面前将他们处以极刑。这些被拐卖、被劫持的孩子蒙受了太多心理创伤,继续在伤口上撒盐于事无补。虽然神奇女侠已经失明,但她拥有惊人的速度和高超的技巧,足以赶在罪犯伤害人质之前将他们绳之以法。
但是,不下杀手,不意味着对人贩子手软——瞬间的死亡对人贩子而言,是太轻的惩罚。她强迫他们在媒体面前供述那不堪入耳的罪行,她用真言套索放大他们内心仅存的负罪感,她要让他们一辈子被良心折磨。
这本漫画的编剧Greg Rucka,同时也创作了“砍杀美杜莎”“扭断麦克斯·洛德脖子”等剧情。在他的笔下,神奇女侠愿意把杀人、弑神作为迫不得已的最后手段,即使代价是被超人、蝙蝠侠乃至联盟孤立,即使代价是迫于舆论压力放弃神奇女侠的衣钵。Gail Simone进一步发扬了Rucka的创作理念,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了亚马逊人对待敌人的原则(P5-6)——可以杀,但不嗜杀。
作为昆汀、罗德里格兹、三池崇史等影人的铁粉,构思精巧的血腥暴力场面常常让我着迷。然而,我从不认为昆汀、罗德里格兹、三池崇史能写好神奇女侠,因为神奇女侠太特殊了,太难写了,她不是属于某一个人的角色,她身上有太多的条条框框,无数编剧在创作她的过程中翻车。但也正是这种特殊性,这种集体创作模式,为她赋予了不一样的魅力。80年来,她拥有无数张面孔,无数种设定,但Rucka等人的作品却能脱颖而出——因为他们是戴着镣铐跳舞的高手。
所谓的“暴力美学”正从邪典走向大众,逐渐成为一种潮流。也许有一天,神奇女侠也会为了顺应市场,演化成我不认识的样子。也许有一天,因循守旧的我只能在故纸堆里怀念“幼稚的”英雄主义。希望那一天不要太早到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