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自己的天赋
前言:
昨天聊到了天赋和天才的区别,今天继续聊聊天赋。

我在昨天的文章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天才是天生的才能,天赋是天生的特质。少部分特质会被视作才能,但多数特质不会被视作才能。
并且我们在生活中很容易混淆这两者,把天才和天赋理解成同一个东西,或者理解成相似的东西。
所以我们很容易陷入某种思维误区:认为自己的天赋,必须能用来挣钱,如果它不能挣钱,它就不算天赋。
才能是可以用来挣钱的,我们总能见到许多人通过他们的才能挣到了钱。但特质不一定能用来挣钱,就像你做饭好吃和你因为做饭好吃而特意去当厨师。
当我们把天才和天赋混同在一起,我们就很容易陷入“天赋就是天才,天才就要能挣钱,我的天赋必须能挣钱,否则这算不上什么天赋”的误解。
在这种误解的基础上,我们会衍生出「只要自己的特长无法很好的用来挣钱,那么它就不算什么特长」的新误解。
这种误解会降低我们对自己的评价,我们会将自己视作一个「没有特点,普普通通,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人,会认为自己是平庸平凡的。
有时候我们又不甘于平庸,我们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超凡”的人。但又因为我们并不是天才、无法很好的利用特长和才能挣钱,所以我们又必然会困扰于“我没有能用来挣钱的才能,我很平庸很普通很平凡”。
这实际上是一种自己给自己挖的坑:把天赋认定成天才,把没有才能认定为没有天赋,进而认定自己普通平庸。
其实自己不普通。
诚然天赋可能无法用来挣钱,但挣钱不是人生的全部。钱在生活中确实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但如果把目光全都放到钱上,生活也必然会变得非常混乱。
如果不能意识到「钱不是人生的全部」,目光就很容易过度聚焦在「钱」上,人就会对自己的挣钱能力过度在意,进而忽略了除此之外的一切不能用来挣钱的能力。
在这种“只有能挣钱的,才算才能”的定义下,自己当然是一无是处的。
被迫认定自己一无是处,又不想真的承认自己一无是处。所以迫切的希望能通过挣钱通过才能来展现自己的不凡、证明自己的不凡。
另一方面,因为自己的上限被天生注定,所以自己又“注定”平凡平庸。
不想承认平凡平庸,又不得不认账、不得不承认平凡平庸——秉持这样的想法和信念,人很难活得开心。
说到底,问题还是出在定义上:天赋和天才,不是同一个意思。
天才是才能,是能力非凡,是可以将这种能力用在挣钱上。
天赋是特长,是特质,是擅长的事。
擅长的事不必能用来挣钱,它只管擅长就好。你也不必在意它能不能挣钱,只管发展它就好。
它存在的意义,不是帮你挣钱,而是使你发展你自己,使你意识到你与其他人存在天赋上的不同,你拥有别人很少能拥有的东西,你可以成为独特的自己,并在这个世界上进行独特的创造。
你的独特和你基于自身独特而进行的创造,是你自身存在的体现。
「独特」和「创造」,它们与「钱」是截然不同的东西,前者能体现存在,后者不能。
在工作挣钱的过程中,工作需要你参与,但你在工作中的角色常常只是一个螺丝钉,你在工作中并不是一个无可取代的角色,相反这个世界上有大把的人能取代你。
绝大多数岗位对能力没什么要求,只要经过相应的培训,许多人都能完成那些工作内容。
这使得钱和挣钱只需要人充当一个机器部件,甚至人在工作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也只是这个机器部件的属性,机器想要什么样的主观能动性,部件就提供什么样的能动性。
机器部件不能体现人的存在,相反人在这个过程中更像是隐匿了自身存在、放下了自我意识。
而独特和创造不同。
独特本身就是存在的证明,正因为你存在了、你的存在与世界上其他的存在产生对比,你才彰显出独特——独特是存在的结果。
创造是存在的证明,也是存在的延伸,你通过自身的存在与世界产生交互和交流,交流和交互的结果就是创造。
一块石头也能通过与世界交互的方式“创造”,但它的“创造”十分有限:它只能在风力的作用下慢慢风化,或者被流水慢慢侵蚀,或是在大海中翻来滚去变得圆润…
纯粹的自然之物也能“创造”,但其结果被永远的束缚在狭小的可能性范畴之内。
而我们的创造可以超越这样的纯粹自然,达到更深更高的境界。我们能做到这种创造,是因为我们作为人,有着超乎寻常自然的智慧。
而我们都为「人」的同时,又不是完全相同的个体,而是彼此之间存在诸多差异、诸多不同的个体——这使得我们作为具备智慧的人,可以依靠这些细微的差异,去进行截然不同的创造。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这份独特就是我们的天赋,它存在的意义是使我们成为独特的自己、进行独特的创造,并在创造的过程中发展自己。
这份天赋不能用来挣钱,但没关系,挣钱的任务交给工作,天赋只要安心发挥它存在的意义即可:发展天赋、发展自己…

我是若终有一天,今天是每日更新的第1075天!
觉得写的不错,就点个赞吧——据说专栏双击屏幕是一键三连~
看更多内容,请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