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宅20年看完《孤独摇滚》决定看看世界
作为一个直接一口气1到8看完的人员表示,这部动漫带给我的东西太多太多
首先,《孤独摇滚》,先看动漫的名字,作为二次元人类都能了解一点作者命名的意义,再看简介,图片,会了解到作者要讲述的是乐队的故事,然后这是最初印象,此时已经有了选项,有的人不喜欢不接受这种写女孩子乐队故事的人可以自行离开,但请不要后悔,因为此作是CloverWorks担任动画制作,芳文社出版的作品,一定角度上是对这个作品的相当大的肯定。
其次,动漫是作者讲述的故事,与真真切切的现实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是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需要看完整部动漫来自己得出结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请自行感受,请不要说你看完动漫说这些人物现实里根本没有,太假了,不存在什么的,存在的话,作者还用四格漫画写故事干哈,你直接去要求拍纪录片不就得了,就像世界名著一样,都是真真切切发生的事情么?重点在于看完这部作品,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是共鸣?是成长?是感动?还是你对这些正能量的下意识排斥与对抗?
不得不说,看完第八集,我很感动,哭了好久(死宅男的我?竟然会看哭),因为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我在读大学时候与波奇的社恐思维很相似,不愿与人接触,也不知道该和人说什么,聊什么,自己又没有什么才艺兴趣爱好,会玩游戏的逗比一个,自身的长相身高更不用提了,这是作者要表达的一个环节,每个人成长到现在,多多少少都有过一点点的孤独的经历,加上二次元的人们都能理解到孤独的存在与意义,这是一种共鸣。
然后贯穿整部作品的是波奇的成长,你要知道成长的意义是由多么重要,而且这个成长真的是一点一滴的让你感受到的,而且铺垫叙述的很真切,很实际,相比于现在的我们,我们会在三年的时间里成长多少呢?这是一种对比,真真切切的让我回想到那个我自信、我可以做到很多事情、我很正能量、愿意去付出(不考虑回报,因为付出的时候是有成长的)的17岁到20岁的时候的我,现在的我更像是一个死宅大叔,啊哈哈。成长意味着价值,在现在这个时代社会,你成长的多少决定你真正意义上生活的快乐多少,希望我们都能像波奇一样有成长,然后遇到能愿意与你携手成长的人,你要知道遇到对的人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其实我个人觉得每个人在成长的路上多多少少都有过类似虹夏这样的人,而能去珍惜,去交流,去一起成长的人并不多),所以波奇后来也想把虹夏的愿望一起实现,这个变化很重要,因为波奇有了新的成长与友情的丰收,希望我自己也可以坚持锻炼身体,恢复到跑全马的能力,波门~!
再说说感动吧,对于现在社会下的我们,对于像我这样的二次元,没去过漫展,没去听过演唱会,更别说Livehouse了,加上疫情,社会的多样性在减少,连看电影都难,但是看了《孤独摇滚》的第五集,我有了想去听听现场版乐队演奏的想法与意愿,当我看完第八集,哭的一塌糊涂的时候,我想的是去学电吉他,不为别的,只为了能像波奇一样,弹奏一波救场solo!去看真人Live,这个作品给我带来的更多是让我融入进去的感觉,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自己就在现场,看到了这些人物成长给自己带来的感动,也有可能是岁数大了,感觉自己的视角有点类似虹夏姐姐的感觉。第八集的叙事方式,全手绘Live,波门的思维变化,还有Live救场的时候,对波奇的细节动作的描绘,动作,眼神,以及只专注于自己的演奏,侧面加深了波奇的人物形象,真的太棒了!而且看了其他评论,也了解到,制作组对于细节真是做到了一个到位,喜多的贝斯包的样式,吉他的样式,局部细节,每个手指的位置动作,做到了对于现在来说的极致,这对于喜欢乐器,玩过乐器,或者现在仍在与乐器相伴的观众得到了极大的认可度吧,不是一带而过,随随便便的作画。
最后说说作为一部番剧,作为一部音乐番剧,整部番以波奇的社恐转化为了一些笑点,很轻松,也很真实,并没有那么的做作,还有波奇幻想当上超级明星时候谈高中或者以前的自己的事情,这种幻想,真的很真实,很有代入感,而且没有恶意的卖萌,让人很自然的融入作品里,还有屑凉,屑妹的对话,喜多的乐观光环,真的很棒!
对于看过了不知道多少番剧的我,《孤独摇滚》无疑 是可以排上榜单前三的最佳作品(期待学园祭的收尾是什么样的决定能否登顶),这部作品给我带来的激励与行动力是别的所有番剧没体验过的,与看完《赛马娘》不同,《赛马娘》看完之后是去看真实的马是什么样的视频,去搜索相关信息,但是不会去做其他行动,这部作品给我带来的是鼓舞与行动力,告诉我珍惜与成长的真切意义,还有过程经历的美好。
至于那些看完说这部番不好看的,我只能说,你没有用心去对待过很多事情,也体会不到作者表达的这些美好,当你放开了自己内心的种种情节,以一个平平常常的心态去看,去挖掘一些细节,还有这个番剧的剧情,我相信你会有所改变,期待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成长,不孤独。
我决定明年2月份去一趟日本,宅了20年的人,终于有了期待与行动力,感谢《孤独摇滚》,波门,凉门,虹门,喜门( いくよ)合在一起才是結束バン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