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犬使巫女·世界观解说(三)

——随着连载的进行,可以公开的内容变多了——
主要角色出生日期和故事主线开始时(2018年5月10日前)实足年龄:
卫藤可奈美 2004年8月13日 13岁
十条姬和 2004年1月22日 14岁
柳濑舞衣 2005年2月14日 13岁
糸见沙耶香 2005年11月17日 12岁
益子薰 2002年6月16日 15岁
古波藏爱莲 2002年5月15日 15岁
狮童真希 2000年7月24日 17岁
此花寿寿花 2000年9月9日 17岁
皋月夜见 2001年12月24日 16岁
燕结芽 2006年3月3日 12岁
折神紫 1980年6月13日 37岁
安樱美炎 2004年5月31日 13岁
濑户内智惠 2001年2月7日 17岁
七之里呼吹 2003年12月4日 14岁
六角清香 2004年8月30日 13岁
木寅米璐亚 2001年7月19日 16岁
会写
刀使巫女的基本技能·写的一种特殊形式,由写的发动者将隐世能量覆盖到与自己接触的其他物体上,形成对后者的保护。会写成功开启后,即便两者拉开一定距离也不会削弱写的效果,当然这需要保持在一场近距离战斗的范围内。会写对施术者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考验其保持额外专注的能力。为了给目标施加写而使自己身上的写变薄是不可取的,精神力不足导致双方之一自动解除写也要尽量避免,最困难的是会写对象受到攻击时产生联动使自己破写的现象。能够顺利回应以上多重挑战的刀使才被认为是优秀的刀使,因此会写作为检验标准和进阶技能风行了几代人之久。
刀巫女传说中分享神力的说法似乎是会写的源头,但真正实现这项技术的时间已经是20世纪早期了,仍被看作神代重现的标志性进步之一。会写最早和一贯的主要应用是帮助队伍中无法开启写的伤员,至少维持到她们脱离战线,但有时在全体成员高扬的战意下也会作为绝地反击的手段,因高风险性受到管理局的一再批评。将会写赋予一起战斗的役犬则更像一种保险策略,役犬本身难以承受稍微认真的打击,写只能当作躲避失误后的最终补救措施,而且被命中大概率连累巫女一道破写。极端条件下,巫女被命令将写施加在普通人甚至一件物品上,可以说是从字面上用生命保护后者。因为效果过于倾向高素质的老练刀使,教典对会写的实战意义评估其实是在不断下降的,直到隐犬降临人世。在这些自带写的可靠伙伴挤压下,会写迅速沦为边缘技巧,虽然至今仍残留在正规刀使的教育科目里,但成体系的训练已不存在。只有那些资质最佳的巫女——往往也是刀犬使——愿意投入余力练习会写,既可应急又能丰富自己的阅历,还可以为优秀刀使的名号增添光亮。
S装备
刀使单人强化装备的管理局通用名,另一个通称风暴装甲(Storm Armor)常用于合作开发的美方技术人员。S装备在属性上是一种伺服外骨骼(Servo Exoskeleton),能伴随穿戴者的身体动作强化其力度,但基本上不具备强化防御的性能。技术上的主要特点有:用电池激活处于安定态的熔渣,为外骨骼部件提供动力;配合刀使的特殊神经反射,达到几乎无延迟的动作同步性;利用熔渣的有限活性化吸附隐世能量,将部件置于写状态下而不需要刀使进行会写。在试验和实战中都报道了将巫女的速度和打击力增幅数倍的性能,但目前的电池容量只能将可动时间延长到30分钟,不携带额外电池包更只有三分之一的活动期间。当然,S装备的最大难题在于它跟刀使能力的高度配合,所以就算开发方不懈努力,能用于常人的同类装备仍遥遥无期。
类似S装备等涉及较多隐世内容的技术,均是在现任局长折神紫就职后得到大力推动的。紫用或明或暗的手段压制了对新方法抱有抵触的神代派等派阀,积极引入以美国为首的外界技术资源进行研发。不过S装备项目发展到现在,美国背景的研发团队已经占据主导地位,其推广应用也是由刀使系统中的亲美势力大加鼓吹的,局长本人的态度不置可否。根据近几年革新后的养成纲要,巫女从初中起就要进行S装备的训练操演,升入高中前后必须参加过至少一次使用S装备的实战任务。五箇传的每所学校以及管理局的重要基地都配置了S装备运用设施,且有人正在孜孜寻求扩大自主使用的权限。
由于S装备上寄托了快速提升刀使平均战斗力的厚望,一些由此带来的可能的乃至现实的副作用尚未引起重视。受到负面影响最明显的正是三十年来刀使中的精锐力量——刀犬使。在巫女实验性地穿戴S装备后,所有隐犬都表现出烦躁不安,甚至将警惕和戒备指向它们的主人,准确地说是她们身上的机械部件。同时,尝试命令隐犬的S装备穿戴者很快出现精神难以集中和过度疲劳的现象,撑不到最低活动时限便体力尽失,不少人无法自控地将犬纵回隐世乃至自动解除写。鉴于以上现象,大部分教育机关决定谨慎行事,在情况改善前不对刀犬使的S装备运用作指标要求。唯一例外是以培养独刀使为骄傲和实践方针的镰府,其负责人似乎希望凭借此方面领先他人的表现赢得管理局更大的青睐。
赤羽刀
大战结束后根据盟军管制当局的要求,从日本民间收缴的刀具超过500万把,其中很多是刀使组织未能充分掌握的珠钢刀。与刀使们上交之后经过短期检验就被发还的御刀相比,这些原来失散在各类保管者手中的异刀经历了更长久的等待和折磨。
按照军事管制法和新出台的日本法律,少数刀具被发还原主后,剩余刀剑的绝大部分存放在东京都赤羽町的设施内,被方便地统称为赤羽刀。设施的管理权经过数次转手,总体上越来越松懈。官方为了杜绝从赤羽盗取刀剑的小偷小摸,又妄想省去鉴别、发还和赔偿等一系列正规程序的麻烦,于是将堆成山的刀具直接沉入东京湾,任由数以十万计不同工艺和价值的白兵在海水中朽烂。在这缺乏下限的行动中唯一比较得体的是,赤羽的管理者知会了新成立的刀剑类管理局,允许后者抢救性地从堆放场回收了数千把刀。经过相比常人更为简单的鉴别,管理局从这批大难不死的刀具中找出了神性尚存的御刀,柄数可能直逼现存御刀总数的一半,与21世纪初佩戴御刀的现役刀使总兵力不相上下。
经过浩劫般的流散,赤羽刀从最初搬进堆放场的几百万把刀的总称渐次缩小,随着赤羽町设施最终关闭,似乎也不再适合指称被移送他处的寥寥三位数的刀剑。但是在管理局内部,赤羽刀的概念非但没有消亡,反而因为指涉对象的调整变成历任领导如影随形的心头之患。最早,相关人员曾顺口地将抢救出来的御刀称为赤羽刀,但这种用法很快被上级禁止。经过调查,规范化的赤羽刀一词被用于称呼以下刀剑:截至赤羽堆放场关闭,未经管理局知悉和许可从设施中被取走的御刀,以及推测从设施流入民间的御刀。因为某个组织的存在和壮大,管理局人员一度非正式地将掌握在这个团体手中的御刀也称为赤羽刀。
管理局忌惮赤羽刀的原因显而易见,不只是为了维持现代刀使体制而掌控全国御刀。首先,珠钢打造的利器对已知材料的威力都是迎刃而解,即使是现代科技打造的新材料。其次,虽然只有十几岁的少女能够借助御刀发挥超自然的力量,但不具备刀使资质的人也可以利用御刀本身的能量特性,对荒魂和写状态的刀使造成伤害。最严重的是,管理局知道民间不仅有剑法高超的隐藏人物,还有独立于体制培养刀使的尝试。一旦这些掌握战技的个人与赤羽刀的结合被用来反对现体制,谁也不能保证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管理局。
最后,赤羽刀和通常用它指称的离散御刀也非完全重合。在堆放场存放期间,御刀之间过于紧密地接触,其珠钢晶体产生共鸣和能量回路,发生过几起敏感的超自然现象。管理局的研究认为,御刀间的反应可能导致神性溢出,将与之接触的普通钢刀珠钢化,使后者至少暂时具有干涉隐世的性能。如此一来,管理局需要防范的赤羽刀将从战前有记载而目前尚未控制的御刀,扩大到数目未知的任意刀剑。此外,私自锻造御刀的例子虽然罕见但也不能无视,经过其他渠道流入黑市的赤羽刀则数量更大,甚至有从东京湾打捞出的真御刀和类御刀。折神紫局长上任后展开的重调查还揭示了另一个潜在威胁:御刀的神性溢出相应制造了更多的负性能量,吸引了隐世内大量饥渴的目光;由人类的纠缠和怠慢产生的赤羽刀,恐怕将以远超古代的效率制造更频繁的荒魂来袭。
赤羽
借用战后归还民间的刀剑·赤羽刀为自己命名的地下团体,指导思想是为了从荒魂灾害中保护人类,必须将御刀的使用权分散到人民手中,具有垄断性和强权性的刀剑管理局系统因此成为必须摧毁的斗争目标。尽管目前似乎只能维持一个组织松散的秘密结社,赤羽在激荡的战后时代也曾登上潮头,与赤军等激进左翼运动交织甚秘。它用一度严格而高效的组织,对其眼中的社会毒瘤·刀使体制发起多次冲击,其中1970年、1975年、1981年、1984年、1989年、1992年的大型袭击事件最为知名。由于过度卷入五箇传的师生和其他平民,这些行动被政府定义为再明显不过的恐怖主义性质,使组织逐渐丢失了社会宣传上的阵地。可以说,管理局同整个官方的紧密结合与地位提升正是由赤羽的激斗促进的,而赤羽却因所获远少于付出的盲目行动走向式微。特别是在现任局长执掌的二十年间,管理局的效率更上一层楼,刀使的形象得到前所未见的积极化,让赤羽的呼吸空间愈加逼仄。
数十年来,对赤羽的调查和对策一直由公安部门主导,只有在确认涉及赤羽刀的案件中才会有管理局派出的人员参与,职能包括而不限于顾问、情报参谋和前线部队。赤羽不仅设法从各种渠道入手可用的御刀,还试图按照其宗旨培养“民众”的刀使,但这项从未成体系的工作成果寥寥,将来有所成就的希望更加渺茫。当年分支暗藏于全国的体制外反对派,业已丧失大部分组织力量,只有一些把组织目标变为家族事业的死忠成员还在坚持个人活动。此外,少数新近加入的机会主义者也在等待时机兴风作浪,实现不可告人的目的。说到底,已经破败但尚有威胁的赤羽恐怕正是仰赖它所反对的镇压者才生存至今的。或许和管理局密切合作的警察部门内有人养匪自重,也可能是管理局的不同派系想争取一批筹码,实际上来自官方的秘密援助早已引起各方面的猜测。不久前,折神紫局长也罕见地在局内部会议上提示了这种可能性,给表面上的和谐团结造成了相当的震动。

下期预告:其他暗中活动的影子能占多少篇幅呢?
前两期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