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雷霆载具资料】“五十铃”号轻巡洋舰(1944年配置)

概述↓
类型:轻巡洋舰
权重:5.0
原产国:日本
设计师:不详
首船下水时间:1921年10月29日(该舰下水于1921年10月29日)
所属系列:“长良”级
同系列产量:6艘(长良、五十铃、由良、名取、鬼怒、阿武隈)
尺寸与重量↓
排水量:7660.0吨
全长:163.00米
总宽:14.80米
吃水:4.90米
船员总数:510人
最少操作人数:153人
动力配置↓
引擎数量:4台
引擎原产国:不详
引擎品牌:不详
引擎类型:蒸汽轮机(由12台燃油锅炉提供蒸汽)
引擎型号:不详
主机功率:9 0000马力
通算功重比:11.75马力/吨
推进器数量:4具
推进器类型:螺旋桨
机动性↓
最大前进航速:36.2节
最大后退航速:9.7节
“1/3动力”前进航速:5.9节
“2/3动力”前进航速:16.7节
“巡航”前进航速:23.2节
“全速”前进航速:31.9节
10.8节加速时间:8.7秒
27.0节加速时间:25.8秒
极速加速时间:41.4秒
极速制动时间:60.3秒
全动力转向速度:25.4节
全动力转弯半径:305.24米
船舵数量:1具
续航能力↓
续航距离:9000海里(10节)
生存力↓
隔仓段数:8
船体外板厚度:25毫米(钢板)
上层建筑外板厚度:8毫米(钢板)
主装甲带:25.4~63.5毫米(25.4毫米主装甲带外部追加38.1毫米装甲带)
外甲板装甲:28.6毫米
内甲板装甲:28.6毫米(后部外甲板装甲向前延伸至艏楼甲板之下)
武器配置↓
一级火炮:3组双联装(6门)127毫米八九式型舰炮,身管倍径L40.0,最大炮口动能5961.60千焦,弹药基数1200发,单管射速8.0发/分钟(急促射14.0发/分钟),待发弹药架25发/门,发射间隔7.500秒(急促射4.300秒),适配弹种HE/HE-TF,弹丸重量23.000/23.000千克,初速每秒720/720米,装药当量1960.000/1960.000克TNT(均为1780.000克下濑火药),引信临界厚度0.1/0.1毫米,引信触发延时0/0毫米,1千米最大穿深25/25毫米,2.5千米最大穿深25/25毫米,5千米最大穿深25/25毫米,7.5千米最大穿深25/25毫米,10千米最大穿深25/25毫米,15千米最大穿深25/25毫米,水平转速6.0度/秒,垂直转速12.0度/秒,纵向射界85/-8度,接舷火力密度48.0~83.7发/分钟(0.717~1.250秒/发),接舷最大投射18.400~32.093千克/秒
一级自动武器:11组三联装(33门)25毫米九六式型机关炮,弹药基数49500发,单管射速261发/分钟,30发弹匣供弹,重装填时间2.000秒,10米最大穿深56毫米,100米最大穿深54毫米,500米最大穿深44毫米,1000米最大穿深37毫米,1500米最大穿深32毫米,2000米最大穿深28毫米,水平转速15.0度/秒,垂直转速10.0度/秒,纵向射界90/-10度(前舰桥上对称2组为85/-15度),接舷投射4698发/分钟
二级自动武器:17组单装(17门)25毫米九六式型机关炮,弹药基数49500发,单管射速261发/分钟,30发弹匣供弹,重装填时间2.000秒,10米最大穿深56毫米,100米最大穿深54毫米,500米最大穿深44毫米,1000米最大穿深37毫米,1500米最大穿深32毫米,2000米最大穿深28毫米,水平转速75.0度/秒,垂直转速65.0度/秒,纵向射界85/-15度(部分为85/-10度),接舷投射2349发/分钟
鱼雷配置:2组四联装(8具)610毫米鱼雷发射管,弹药基数8枚九三式一型改二型鱼雷,弹重2700.000千克,弹长9.000米,战斗部当量627.200千克TNT(490.000千克TNT+黑喜儿炸药),模式不可调,有效射程20.000千米(49.1节)
评价↓
该型舰艇为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发的轻巡洋舰,为“球磨”级的一种改进型,其中的“五十铃”号在1943年末因遭受空袭而严重战损,后返回日本并接受大范围的维修,考虑到当时日本海军须重视面对来自美国海军的空袭威胁,该舰在维修时顺便被改装成为防空巡洋舰,主炮被更换为同时适用于防空与对海/对陆的127毫米舰炮,同时加装了多达50门25毫米机关炮,还在前舰桥顶部加装了一具21型对空雷达,另增加一具22型对空雷达与一具13型对控雷达作为补充及备用,由于针对防空作战的需求进行了极大的改装,该舰几乎成为同时期日本巡洋舰当中防空能力的最强者,但换装口径更小且弹药系统基本不考虑穿甲的主炮,该舰对敌方舰艇尤其是巡洋舰、战列舰的炮击能力严重削弱,水面作战能力相对短板。在外观方面,该舰采用长艏楼船型,舰艏呈现完整的弧形,向船底平滑过渡,舰桥极为方正且较为高大,3具烟囱呈现两大一小的布局,较小的一具烟囱位于最前,除船体外几乎不再带有“球磨”级及其改进型的识别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