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个好汉三个帮——机场特种车辆(三)

2021-02-03 20:56 作者:SC-TrainsPilot  | 我要投稿

        各位读者,让我们继续上期的话题,讲讲其它的机场特种车辆,一个好汉三个帮,飞机这个好汉需要的帮手太多了,没有它们的协助,飞机就毫无用武之地了。

  今天我们首先认识的是机场特种车辆中的大力士——飞机牵引车。众所周知,飞机的动力就来自于发动机或者螺旋桨,因此飞机大部分只能前进而不能后退(有些飞机虽然能后退,但这是在及特殊情况下使用反推实现的,一般不允许这样做,因为飞机没有观后镜,飞行员无法了解飞机后面的的情况),为了方便飞机从停机位进出以及在地面节约燃油和成本的考虑就需要飞机牵引车,进出狭窄或封闭空间的活动(诸如进出机库)也需要牵引车的帮助,因此飞机牵引车在机场的使用率很高,飞机牵引车按动力分可以分为电动和内燃机两种,按照与飞机的连接方式分为有牵引杆和无牵引杆两种,无牵引杆的牵引车就指通过液压机构抱住并提升飞机的前轮(现代飞机多为前三点起落架构型),这样牵引车本身将作为飞机的前轮,不仅可以自由转向,而且能够向飞机提供牵引力,而有牵引杆的飞机牵引车则需要针对不同机型专用的牵引杆才能与飞机联接在一起。


飞机地面牵引车——高鹏举摄

  对无牵引杆牵引车司机来说,进退操控都很容易,对于第三方设备依赖最少,还有一点就是无牵引杆的牵引车可以由飞机自身重量(前轮分担的飞机重量)为牵引车轮胎提供足够的地面摩擦力,所以车子本体可以做的比较轻,减少了车辆空驶时的能量消耗;而有牵引杆的牵引车不仅需要针对各个机型不同的专用牵引杆才能和飞机相连,还需要由自身重量来保证轮胎和地面足够的摩擦力,空驶时油耗较高。当推着飞机后退时有牵引杆的牵引车在操控难度方面就比无牵引杆的牵引车高得多,对驾驶员控制水平要求较高。但有拖杆的牵引车比无拖杆牵引车的适应能力强,不仅可以使用硬式牵引杆,还能使用软式钢索来牵引飞机,因此在一些特殊场合可以大展神威,比如对飞机实施冲出跑道后的救援作业时牵引车自重大并且可以使用软式牵引索的优点就表现出来了。当飞机舱门关闭,登机廊桥撤离后飞机牵引车才能连接到飞机上,这样做也是为了防止牵引车和飞机连接时轻微的震动导致飞机和登机廊桥相碰,民航内部的操作程序有很强的规范性和顺序性。


无拖杆飞机牵引车

  飞机向后被推出时发动机也开始启动,我们的旅途也就即将开始,但是请各位读者注意:当飞机向后被推出的时候最多只能启动一台发动机而且必须一直保持慢车推力,另外的发动机则要等到飞机推出结束后设定好刹车才可以启动,如果当时有雨雪气象地面湿滑时,禁止推出时启动发动机,一律到飞机推出工作完成,飞机设定好刹车后才能依次启动,当牵引车向前牵引飞机时不论地面干燥与否都禁止启动发动机,这些要求都是为了安全考虑,防止飞机和牵引车发生碰撞造成地面事故。还有牵引车在推/拖飞机时与飞机的相对夹角位置关系是有要求的,牵引车以及牵引杆系统不能超过这个界限,否则就会将飞机的转向系统损坏,为了方便牵引车司机保证车辆拖杆系统和飞机安全的推出/牵引相对角度,在所有的民航飞机起落架舱门上都绘有特殊的红色线条或者符号,以此来向司机发出警戒——禁止牵引车及牵引杆系统偏转超过这个范围。


已经挂好牵引杆的空客A330前起落架,在舱门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红色的指示标志,上面的NO TOW表示推出或者牵引航空器时禁止牵引杆偏转超过此限制范围,否则将会损坏前轮转弯和定中机构,这是既给牵引车司机看也给飞机维护人员看的——高鹏举摄


波音737前轮舱门上面同样具有这样的防止牵引杆偏转超限的刻度线——高鹏举摄


  有些很细心的乘客还发现在有些机场当飞机即将被推出的时候还会过来一辆和“洒水”车,它的样子和我们前面讲的地面空调车很像,也有个大大的方舱,唯一不同的是它还拥有一个可以自由控制升降臂,能够喷出高压水柱,这是冲洗飞机的专用车辆吗??不是的,这个专用的车辆名叫飞机除冰/防冰车,大多在北方机场出现,当环境气温降到冰点,且确实有雨雪天气的时候,飞机除冰车就要为每一个出港的航班进行航前除冰/防冰服务,除冰车的方舱里有除冰液箱、防冰液箱、还有对这些液体进行加热的高效能加热器,因此一辆飞机除/防冰车,飞机除/防冰车一般为双人操作,一人负责驾驶,根据除冰作业要求,随时驾驶移动车辆,另外一人负责进行除冰/防冰液的喷洒。除/防冰车以一定距离围绕着飞机运行,在需要除冰/防冰的部位(各个翼面的前缘及上表面,前机身气动敏感区等部位)以一定的压力和流量将加热到一定温度(在喷枪出口处温度约在70-85℃)的专用除冰/防冰液喷射到飞机上进行除冰,现代飞机除冰/防冰液主要有I 、II、III、IV这四种,都需要和水混合稀释后才能使用到飞机上,这些液体既能除冰,还能起到防止结冰的作用,使用的时候也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加热这些液体后再喷洒到飞机上。


飞机除冰车为空客A340进行除冰作业

  当然了,各个机场的运行状况不同,航班密度也不一样,飞机真正能够滑进跑道起飞的时间很难准确掌握,而且冬天冰雪天气条件也并不是大家都一样,除冰/防冰液在飞机表面有效防冰时间会从3分钟-100分钟不等,这些都要具根据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此有的机场是在飞机离开机位前进行除冰/防冰作业,有的则在飞机进跑道起飞前进行除冰/防冰作业。当然,也有两种方法都用的,这也和机场的硬件保障条件有关系。飞机进行除防冰作业时地面工作人员会和机组保持密切联系,机组也会将飞机调整到防冰作业状态——比如关闭空调组件、将水平安定面调整到前缘向下最低点(这样便于除冰工作车接近,也可以防止过多的除冰液在翼面上积存)等等措施。


从这张客舱里拍出去的照片我们可以看到本架飞机和隔壁的飞机正在接受除冰防冰作业,由于除防冰液喷到了窗户上,因此照片成象略有影响——高鹏举摄

  有的读者会问,飞机结冰了有除冰/防冰车,那跑道也会结冰啊,有没有跑道除冰/防冰车呢?这个问题问的好,答案是肯定的,有,而且有很多种,首先由装备着扫雪滚筒的扫雪车或者装备除雪铲的除雪车将跑道道面的积雪以机械的方法扫除或者铲除,这和咱们在普通道路上常见的筑路机械很类似,对于使用以上方法清除不了的冰层或者雪壳则使用跑道道面除冰车喷洒跑道道面专用除冰液,这种车就和我们常见的洒水车功能类似。现代机场跑道除冰液的主要成分为有机酸盐类除冰液,它除冰速度快,能有效地除去跑道、滑行道及停机坪上的雪、霜和薄冰,能在短时间内松动冰层,便于扫雪车清扫。还具有水溶液凝固点低,凝固点可低至零下40-50℃,对机体材料和道面腐蚀性很小,易生物降解,环境污染小,以及成本低的优点,当然,机场道面除冰液也同样可以应用于普通公路。还有一种机场道面除冰车是利用的飞机涡轮喷气发动机改装成的,将涡轮喷气发动机的高温高压(一般都在500℃)燃气直接吹向结冰的跑道,将冰雪融化吹干,只是这种方法成本比较高而已,这些车辆的运行往往都在站坪或者跑道道面上,距离乘客比较远,我们一般比较难看到他们的踪迹。


机场道面除雪车


首都机场的道面吹雪车,使用的是涡喷喷气发动机改装的

  刚才我们看了在冬天使用的机场特种勤务车辆——飞机除冰/防冰车和道面除冰车和飞机,那么在其他季节有没有一些和飞机安全运行相关的特种勤务车辆,呵呵,还真有一种,这就是驱鸟车,小鸟大家都喜欢,可是机场和飞机是很害怕它们的,我们不能随意伤害自然界中其他的生物,那就要想法设法把它们赶走。飞禽对飞机带来的危害以及为何机场会招引鸟类栖息的原因各位读者可以通过文章《飞鸟与飞机的故事》,在这里我就不做赘述。机场驱鸟车一般都是以皮卡车或者中型越野车改装而来,上面配备有煤气炮,高音喇叭、强光探照灯以及仿生驱鸟系统,煤气炮可以发出巨大的轰鸣,人站在旁边都会被震的吓一跳,高音喇叭不仅可以播放人的声音,也可以播放由仿生驱鸟系统产生的鸟类遇到危险时的惨叫,都可以通过声音方式有效吓阻鸟类,至于强光探照灯则利用光学来吓唬驱赶鸟类。这些措施都是为了提高驱鸟的效率,毕竟鸟是活的生物体,它们具有学习能力,尤其是留鸟,它们比候鸟有更为强大的适应性,很快可以识破并适应这些人们吓唬它们“把戏”,因此多功能的驱鸟车可以采用多种驱鸟方式把鸟驱赶的离机场远一些。


机场驱鸟车,可以清楚看到上面背负的燃气炮


  当我们的飞机最后滑到滑行道上后基本就和机场特种勤务车辆暂时脱离关系了,一直到飞机落地进入对方机坪后我们就又会见到我们这个系列文章一开始说的引导车了。好,以上我们就看完了机场上面常见的特种勤务车辆,它们都是和飞机运行安全紧密相关的,各司其职,相互帮扶,那么都在机场上跑,同为飞机服务的它们在车辆设计和使用上有没有什么共同点呢?车辆因为不同的使用情况进行专门设计,基本上没有太多共通性,但是出于安全防火的需要,机场特种勤务车辆无一例外地使用了柴油发动机以及相应的燃油系统,不仅仅是车辆本身,就连一些车辆背负的勤务方舱使用的动力也是柴油机组(比如电源车)。柴油动力系统不仅输出功率大并且油耗低,符合节能减排的环保需要,燃料的统一性也缓解了机场保障系统的压力。而在使用方面机场特种勤务车辆的规定就太多了,现在就让我们看看机场特种勤务车辆的使用规范,这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行业标准MHT 3011.24-2006《民用航空器维修 地面安全》中的第24部分给出的《勤务车辆接近民用航空器的规则》中的规定。

1、勤务车辆进入机坪应明示经机场管理机构批准、由机场公安机关核发的机场限制区通行证。勤务车辆的行使停放应按相关规定执行。

2、勤务车辆在机场行驶时应遵守以下规定:

  A、按指定的交通标志、标线行使;
B、按指定的通行道口进入航空器活动区并自觉接受执勤人员的查验、指挥;
C、行驶到客机坪、滑行道交叉路口时,减速慢行,观察机坪航空器动态,在确认安全后方可通行;
D、遇到航空器滑行或拖行时应在航空器一侧50米外避让,不应在滑行的航空器前200米内穿行或50米内尾随,不应从机翼下穿行;
E、没有得到空中交通管理部门同意不应进入跑道、滑行道;
F、在机场内专用车道区域行驶时的速度不应超过25公里/小时,在机坪内设有专用车道的区域行驶速度不应超过15公里/小时;接近航空器时行使速度不应超过3公里/小时。

3、勤务车辆停靠航空器的安全规定如下:

  A、勤务车辆停靠航空器时,应有专人指挥。轮挡应随车轮转动而移动并随时准备轮挡起作用;
B、勤务车辆按照各机型航空器的舱门口盖的分布和勤务要求停放在规定位置;
C、停靠航空器的勤务车辆在距航空器约15米处应点试刹车;
D、车辆不应在航空器的任何部位下停放;
E、勤务车辆停靠航空器时不应在前后移动的同时操纵车辆升降,应遵守先升起后接近和先撤离后放下的规则;
F、勤务车辆应在航空器停稳后有序地接近航空器。除客梯车外,其他车辆与航空器的距离不应小于10厘米;
G、停靠航空器的勤务车辆定位以后,应先拉紧手刹车,挡好轮挡,并放出撑脚。车辆应保持在同一水平位置;
H、勤务工作完成后,驾驶人员应检查并确保与航空器连接的供气、供油管路,供水管和排污管等已脱开。移动车辆时应确保车辆的任何部位不会与航空器碰撞,才能撤离。

4、勤务车辆的管理规定如下:

  A、勤务车辆驾驶员应持有国家颁发的有效车辆驾驶执照,还应具有勤务车辆上岗资格;
B、无关人员和未经培训合格人员不应操作勤务车辆;
C、不应在勤务车辆的驾驶室内吸烟、看报纸或有其他影响行车安全的行为;
D、电源车使用时应有人监护;
E、勤务车辆的保障部门应保证所有的车辆技术状况良好,车辆上的各种装置符合停靠航空器的要求;
F、勤务车辆在滑行道、联络道上不应该停下来加油。发生故障时应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将故障车辆拖到不影响飞行安全的区域;
G、在发生碰撞事故时,勤务车辆驾驶员应保护现场并及时报告;
H、应在勤务车辆顶部安装琥珀色的闪光灯,工作或者运行时应打开闪光灯;
I、勤务车辆在保障作业完成后,不应提供放在机坪运作区域,应回到机场当局规定的停放位置。

  亲爱的读者,我们已经看到了大部分的机场特种勤务车辆,我们这个小专集就介绍到这里,其实机场上还有很多特种勤务车辆,比如应急救援指挥车、消防车、通信中继车、救护车等等,这些车辆在现实中我们较难见到,不必刻意追求,有兴趣可自行了解,大家看,飞机这个“好汉”需要一大堆的人员和设备来帮忙,这些帮助即有规也有序,所以,飞机作为最快捷的交通工具,无疑是最安全的,它的确是当之无愧的运输工具中的好汉,当然,饮水思源,让我们乘坐飞机时再一次感谢这些地面勤务车辆和幕后英雄的全力支持。

发布时间:2021-01-25  原作者:七度之雷  来自空军之翼


一个好汉三个帮——机场特种车辆(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