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好极了,钱几乎没有。”

◼️ 我伤心,因为没有钱了,我像狼那样叫起来/春天十分美好,然而没有钱真是倒霉/我希望来年春天我会有一大笔钱,我是根据迷信判断的:没有钱就是快有钱了/除了这种流行病以外,我还在等待另一种流行病,这种病一定会传染到我的,那就是缺钱/我寂寞、我气恼、钱去的太快了,我要从烟囱里飞出去/我疲乏、非常爱生气、没有钱、讲到挣钱,我既没有功夫,也没有情绪/我行动并不迟缓,如果我有钱的话,我会到处飞,到处飞的哦/钱的数目不大,但毕竟是钱,所以不该放弃/我们的神经脆弱到了极点,我们没有钱,将来也不会有。
◼️ 节选自契诃夫的没钱发疯日志,这样的日志还有很多,以至于契诃夫在某一个春天和出版社商量,能否直接把即将出版售卖的书命名为《买这本书不然打你》。
◼️ 没有钱,没有生活,春天还能叫春天吗?
◼️ 春天有一百种消遣与放纵的选择,只可惜现代生活的尺度里,这一百种的消遣与放松大多都很昂贵——它们需要昂贵的装备或出行费用:露营、徒步、摄影、骑行、鲜花、酒精、植物、自然、咖啡(他们无一例外都试图用资本和商业逻辑营造出一份独立于城市工业之外的自然与春日假象);但除了这些也并非完全必要的春日配套浪漫商品之外,春日消遣中最昂贵的部分,其实是时间,是能够享受一个放纵到只是在马路上随便走走,喝一杯咖啡、买一支鲜花而不用担心手机会随时响起工作电话,也不用为未来要走向何处而焦虑的时间。
◼️ 于是,连享受春天都变成了一次奢侈的活动。

🌷
03/31/Fri.
动员起每一根神经,
试图感受一个完整的春天。
@TuTouSuo™️
这篇推送从哪里开始写起好呢——我今天睁开眼睛便在想这个问题:春天、关于春天的文字、写在三月末的春天一些浪漫但无用的文字——这些词汇在模糊中勾勒出了一篇可能废话连篇且娇柔造作的推送雏形。
我在阳光灿烂的下午扫了一辆共享单车,沿着有花的路漫无目的的骑——好吧,其实我是有目的的,我想去几公里之外的鲜花市场买一把绿油油的木绣球,再配上一些其他绿油油的草花,什么都可以,然后把它们安置在共享单车浅浅的车娄里,穿过熙熙攘攘的下班人群。
我从未在这个视角中打量过这座城市:有的时候我们选择走路,走走停停里路边的花和所有城市的烟火气都能被轻而易举的捕捉到;有的时候我们选择一些公共交通,不见天日的地铁里拥挤和疲惫的人群足以构成这个城市的另一重群像侧写,就像马克·奥热写《巴黎地铁上的人类学家》,地铁路线彷佛摊开的手掌,每一条相互错综交叠的折痕分别代表了家庭线、工作线、感情线,地铁上的个人回忆交织出一个城市的前世今生,是公共的,也是私人的;还有的时候我们坐在出租车的后排,听着出租车师傅的抱怨穿梭在出发地与目的地之间,对着窗外发呆,车流和交替的车灯印在眼底,但实际上头脑空白一片,出发地与目的地中间短短的间隔,似乎就是人生中一段不应该被记住或者无关紧要的时间。
交通的方式重新拉扯出了人与城市的关系。
早在传播这个词刚刚诞生的那一刻,拉丁语communis中就以「交通」这个说法定性了传播与交流中必要的工具和媒介属性——从这往后的几百年,每一次交通工具的更迭带来的都是一次文化与人类传播文明的革新:大型船只的建造带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蒸汽机与蒸汽火车轮船拉开了现代化与全球化的序幕,汽车和飞机又使得人们再一次跨越了地理和空间的局限性——在此宏大叙事之外,交通工具里也篆刻了人与空间的连接,飞机、铁路等大型交通工具将个体输送到世界的几乎任何一个角落,无限的刷新着个人对世界边界的认知;而地铁、公交、出租车、马车等小范围内的城市交通工具又截然相反的将个体圈定在了工具性的既定轨道上,以每分钟计价的方式把人变成工具,把时间变成商品;这个时候,可能只剩下一些诸如属于你的自行车、摩托车、汽车这类个人工具,才能在各种意义上完全为你所拥有。
这是我骑着自行车穿过一条开满了李子花的马路时,脑海中闪过的零碎传播学,和一些算不上是思考的、对自行车这种交通工具的赞美。
赞美于当鲜花昂贵至近50元一把、一杯咖啡也要28元、一切都被明码标价、一切都被工具化效率化的当下,我只需要花上5块钱,就可以拥有一辆基本可以让我全然支配几个小时的交通工具,笼头握在自己手中,想去哪里只需要朝着那个方向努力蹬蹬腿就行了——没有口罩、没有扫码、没有繁琐的手续、没有响个不停的手机、没有糟糕的消息、没有爆炸的社交媒体——一切都是如此boring,又是如此日常。
所以我要尽情的,大口的呼吸空气,在安全的范围内横冲直撞,从人群中风一样的穿过,让木绣球偶尔飘落下的几片花瓣落在路人的衣角。所以我要尽情的享受这个春天,弥补过去错过的每一个春天,弥补过去三年里那些悄悄绽放又颓然凋零的鲜花、空荡的街道、站着窗口对外探出的脑袋和不确定的惶恐。
一切都恍若隔世。
一切都回到原位。
腿蹬累了的时候我会停在路边休息一会,只要社交媒体上没有坠落的飞机,没有远方的战争、没有被隔开的城市——那么一切的生活终归可以在稀疏平常中回归,我看到很多很多的人在外面肆无忌惮的玩,ip属地有国内也有国外;我看到螺丝钉与打工人也会在朋友圈传上几张捕捉春天的照片以示那些唾手可得的浪漫;我看见ip属地上海的人在微博里留下一句:“疯狂的玩,但怎么都无法弥补上一个被剥夺的春天”;我还看见一张图,江西婺源的缆车因大风而暂时停运,配文是“人们被短暂地挂在春天里。”

那么,被挂在春天的人们在想什么?
想这漫天的油菜花黄的耀眼、想全然暴露在春风里还是意外的冷、想看了这么久的油菜花这一趟缆车坐的很值、想看了这么久的油菜花这趟旅行真是莫名其妙的水逆、想油菜花是如何被提炼出菜籽油的、想自己会不会被变成新闻照片出现在莫名其妙的媒体上、想脚举着好累、想头顶的缆绳会不会断、想自己会不会死。
纵然春天有千百种浪漫的可能性,但人也有千百种生活与想法,当我骑着车与无数下了班的人群擦肩而过,又捧着花穿过无数大街小巷时,一个新的疑问从未如此清晰:
春天会不会是一场浪漫的骗局?
把一切都包裹在浪漫主义的想象里,把一切都笼罩在复苏与美丽的虚象下,让一切无意义变得有意义,让一切自然产物变成商品和欲望的满足:于是我们便轻易的在这场迷醉中,觉得一切都在变好。

🍃
◼️ 明码标价的春天
春天在都市中的勃发正在变成一场集体狂欢式的景观,关于春天如何寻找浪漫也变成了攻略和教程随意的散步在社交媒体:松弛感和浪漫性这两个词汇交织出了现代人心底潜藏的对美的追逐,这种与传统意义上都市生活完全背道而驰的两个词,也来自个体的抵抗,也是更精明的商业游戏。
西美尔在《大都市与精神生活》中断言:都市性格的心理基础包含在强烈刺激和紧张之中,这种紧张产生与内部和外部刺激快速而持续的变化,最后形成了是一个又一个碎片的瞬间印象,碎片构成了都市心理,也构成了现代性。
正是都市生活中快速流淌的人际关系、资本权力、欲望需求,让个体生活不再是传统非工业化和城市化之前的稳定、惯常和缓慢:都市生活是瞬息万变的、是朝令夕改的、是感官与心理的双重刺激——所以在此刺激下,很多社会学家普遍性的认为,个体为了适应这样的现代性生活,不得不培育出了一种新的器官,即「冷漠」,麻木不仁、无动于衷、犬儒主义以及对所有变动惊人的不敏感。
19世纪大众社会理论的研究者们就用战后美国新中产阶级的生活状态论证了这种麻木状态的可行性,拉扎斯菲尔德的麻醉效果和日本学者的容器人等理论,也不断地佐证了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如何消磨掉个体意识、如何湮灭艺术的灵韵,又是如何用工具理性打败人文关怀的。
同样是都市与现代化的瞬间性,艺术家如波德莱尔会发现城市片刻停留的美,而西美尔则从都市与瞬间性中发现了反激情的算计,悲观的假设着普通大众为了应对这样的瞬间性和不可预见性而发明了世故、冷漠和算计。在现代都市主导的标准化货币经济中,都市人只能按照严格的数字换算方式行动,人和人之间所有富有个性化的的特色交往都荡然无存——因为以货币构建的交往是平均的、公式化的、理性的。
但人总是在自我与社会的夹缝中生存。
一方面,复杂而缤纷的现代生活不断地对个体进行刺激,激发他们对美、个性和某种生活状态的追求——人们仿佛置身于一条名为社交媒体的溪流中,根本就不需要自己游泳就可以顺流而下,顺着潮水的方向成为一个同质化的烂漫个体;但另一方面,本质中的浪漫与个性在实际上的货币体系中难以维系,个人被劳动分工和物质生活吞噬了,个体不断地齿轮化和螺丝钉化的过程中又间歇性的被触发出各种反抗性心理,让那些所有一反常态的,关于沉醉的想象,关于春天的期待,统统被无限的放大。
所以关于春天的期待是一场浪漫的骗局,社交媒体、商家都是这场骗局里最精明的操盘手,对现代人的精神状况了如指掌,又对都市生活背后的货币游戏谙熟于心——只需要一些包裹在明亮的粉色、绿色中的可爱商品,一些关于春天的标语,人们便会心甘情愿的为这样的意义买单。
但关于春天的期待更是一场盛大的逃离,纵然个体没有逃离固有的货币逻辑,但每一次为春天买单,每一次打着春天的名义去荒废时光,每一个借着春天去寻找浪漫的灵魂里,都在将「春天」当成那个万能的借口,然后肆无忌惮的挥洒出对既定规则和现有生活的反抗。
🍃
◼️ 对“春日”和“自然”的想象
反抗什么呢?
在2000年出版的《流动的现代性》中,鲍曼精准地描述了后现代社会,换个说法——当下的社会:“一切都有可能发生,但一切都不能充满自信与确定性地去应对”。其实不确定性这个词本身就意味着某种力量地流逝,姑且叫做“坚定”的力量吧:小时候我们相信奥特曼与哆啦A梦,长大了我们相信努力必有回报,这就是确定性。确定性建构的是“希望”和“值得”,但不确定性抹杀掉的是“未来”。以至在这个不确定的天空下,世界好像什么都有,又好像什么都没有。流动的世界与不确定的未来中,没有人还敢对自己的做什么承诺,也没人敢做出一些确定不后悔的选择。
于是在几乎人生的每一个选择中,我们都是如此矛盾地、瞻前顾后地、惊慌失措地、留恋于一时的愉悦又焦虑于长久的未知地行走于历史的缝隙间,去寻找那个看起来可能更好的可能性——财富、教育、职业、健康管理,最后又跌跌撞撞地回到了原点,发现命运依然如沙粒般从自己手心中流走,我们所学习的所有技能和读的所有书都在教我们和帮我们更好的掌控自己的人生,可站在历史的节点和时代的变奏中,人生似乎根本无法被掌控。
所以才要反抗——因为在不确定的人生里,一定会到来的春天是那个最后的确定性。
即使在度过了去年的春天之后,即使在我们无法走出门的时候,春天依然会如约而至,带着漫天的粉色和温暖和煦的阳光,带着摇曳的树影和从天边铺展开的大片云朵,带着木绣球和空气里陡然弥漫出的浅浅花香。
而今年,走出门之后,确定的春天依然在此处,如约而至。
我想这就是今天的我们如此向往、如此渴望、如此享受春天的缘故,我想这也是春天里总是爆发出浪漫、理想、迷醉并展开新故事的缘故:纵使一切都在悄无声息的变化,纵使焦虑、迷茫、没有钱:
天气依然好极了,春天依然美极了。
我最后从花市里捧回家了一碰小小的苔藓:只需要给它阳光和水分,它就会在任何的容器、任何的地方肆意的生长——这是有力量的植物,也是来自春天的确定性。
四月快乐。
春天快乐。
🦋
* ᴳᴼᴼᴰ ᴺᴵᴳᴴᵀ *
♡+♡=♡²
「2024/公开课/再建巴别塔」
FIRST THOUGHT
BEST THOUGHT
追逐独立,畅意自由

♡
「2024/TuTouSuo/全程班」
将真空理想连接现实
以理想入世对抗荒谬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