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光影故事汇』第九期 | 一直坚信生而平凡,但始终不甘平庸

2022-07-09 11:40 作者:北京公益摄影协会  | 我要投稿

大家好我是本期《光影故事汇》编辑助理兼主持人汉族学生王璐,我来自全国光影助学工程八校区,现就读于武汉纺织大学高分子专业大学一年级。

在我们学习之中,有的同学因一张神奇的照片与摄影初识;有的同学相机里盛满了令人动容的世间烟火气;有的同学用快门抓住了流逝岁月里值得纪念的瞬间……时光会走远,影像能长存,那些方寸之间的奇思,那些平凡之中的浪漫,都汇聚成我们的故事。

今天的《光影故事汇》,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位全国光影助学工程66校区的沈慧琳同学,让我们来一起聆听她的讲述吧。

生而平凡

不甘平庸

沈慧琳

 我叫沈慧琳,出生在一个上海郊区县的普通家庭里。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一直坚信生而平凡,但始终不甘平庸!

ONE

初遇  摄影

GOOD TO NEW

如果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艘小船,那么梦想便是小船的风帆。从儿时起,我的梦想风帆就有了方向---拍一张好照片。跟随风帆航行的轨迹,可以追溯到我上小学时,那时懵懂的我虽不了解什么是摄影,但看到学长学姐们用手机或相机拍出一张张有价值有意义的照片,用摄影来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用手中的相机留住岁月的光阴,我羡慕极了!当时我就暗下决心,以后要好好学习,等有一天我也要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照相机,用照片留住美好的时光,让镜头下的记忆成为永恒。

自从接触了摄影,在我眼中森林变得青翠,山峰变得俊秀,溪水变得清澈,人间的烟火气也有了它独特的韵味。我的梦想很纯粹,就是通过刹那间的光影捕捉,得到一张好的作品,它是我精神世界的承载物,有趣灵魂的寄居所,以及个人情感的表达窗口。

心中有梦,眼里有光,脚下有路。我怀揣着拥有一台相机的摄影梦,努力学习文化课,当爸爸得知我对摄影深沉的热爱之情,看到我用心学习文化知识,便从本就不多的家庭积蓄中给我买了一台小型相机,拿到相机的我像得了宝贝一样,兴奋地会搂着相机睡觉,从此以后相机成为了我最好的朋友,我也更加热爱摄影了。欣喜之余我更深知父母工作很辛苦,面对本不富裕的家庭经济条件,父母还是选择圆了我的摄影梦。我自己暗下决心,不断鞭策自己,一定要学好文化课,利用课余时间也学好摄影课,兼顾好梦想和现实。在摄影的学习过程中,我知道了光圈、快门、ISO三者之间的互换关系,又学会了测光、对焦、构图等基础的摄影知识。对于我个人而言,只要把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好,学习摄影不但不影响我的文化课学习成绩,还有助于数学、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的学习。摄影中的光圈、快门、ISO三者之间互换关系有利于我数学课成绩的提高;当我拍出一幅有价值的图片,需要为图片配上一段文字介绍,可以锻炼我的文学写作,提高我对学习语文课的兴趣;当我走进某古建筑、非遗文化等地拍摄时,这里的历史印记随着图片刻在我的脑海里,有利于我历史课的学习记忆;当我闲暇之时,拿起相机走近祖国大河山川时,走过的每一寸土地的记忆转化为地理知识深深的烙印在我的脑海中。

经过小学摄影知识的积累,我有了一些自己喜欢的摄影作品,对摄影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随着更多的作品在我眼前呈现,我感到了一种无限的喜悦。我的作品也被推荐到很多摄影展参加比赛,获得了很多荣誉,这也为我接下来的创作带来了更多信心和动力。

TWO

追梦  光影

GOOD TO NEW

步入初中后,我的摄影创作也达到了一个阶段性水平,正当我苦于如何提高我的摄影作品时,2020年,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看到光影助学工程这个项目,得知这个工程是由一位大学退休的老校长创办并发起。我当时就想,一定要想办法联系上这位老校长!由这位老校长发起的光影助学工程,吸纳了众多来自全国各地富有爱心的摄影艺术家,这个正能量的组织不仅可以让我的摄影技术继续提高,更坚定了我加入光影助学班的强烈愿望。我在网络上努力寻找许洪绪校长的联系方式,怀揣着一颗忐忑和渴望求学的心拨通了许校长电话。嘟嘟嘟……电话接通了!我怎么也想不到话筒那边竟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隔着话筒传来了铿锵有力地说话声音,声声入耳。许校长听完我的想法后,询问了我一些文化课学习情况、摄影经历等,然后让我耐心等待消息。放下电话后,一颗忐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一天、两天、第三天终于等到了我日思夜盼的消息!话筒里传来的是许校长的声音,他告诉我光影助学工程同意接受我这位喜欢摄影的上海学生了,但是鉴于上海地区还没有成立光影助学工程校区,特批准我加入北京公益摄影协会为照顾向我这样的学生专门设立的66校区特殊生光影助学班,此时我的心情无以言表的激动并且充满了深深的感动。从此,我的摄影生活中多了一个新身份——光影助学工程特殊生助学班的一名学生。

在光影助学班的学习中,不仅开拓了我的知识面,更让我在这有着五十六个民族学生的大家庭里,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壮阔和各民族风俗艺术生活的多样。在这里我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民族特色,这对我的历史课、地理课有着莫大的帮助,我的摄影水平也在公益大使老师们的帮助下有了跨越式的提升。在这里,老师们不仅教我们学习摄影,还为我们传授摄影和人生道理,教导我们建立优良的品德,指引我们走正确的道路。我们每个人通过摄影开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滴。

在我们获得如此优质的教育资源时,最应该感谢许校长为我们创造的良好条件。许校长是一位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的花甲老人,在退休后把自己一生的积蓄全部贡献出来,在全国百名摄影大咖的支持下,发起了这项大爱无疆的扶贫影像艺术文化——全国光影助学工程。许校长没有在退休后选择安逸的生活,而是选择毅然决然地将自己的积蓄为祖国的摄影事业作出贡献,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也可以拥有摄影教育资源奔波劳碌,这种大爱精神令人深深敬佩。这位花甲老人用自己赤诚的爱教会了我们许多道理,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一路引领着我们每一个人前行。

每到周末,我总会用微信像许校长请教一些我在学习文化课和摄影的一些问题,许校长总是在第一时间给我回复,不厌其烦地耐心解答我的每一个问题。许校长会认真回复全国1378名光影助学班同学的每一个问题,经常我们早上起来,看到许校长夜里12点以后还在群里给我们留言,让我们感动却又心疼。最让我感动的是,许校长经常教导我们,要把文化课放在第一位,摄影是我们学习文化课的助力剂,光影助学工程公益大使老师们教我们学摄影,是给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调味剂。

岁月清浅,一半烟火,一半清欢。我将用影像记录生活的烟火气,传承光影助学工程的公益之心,牢记许校长的谆谆教诲,用摄影艺术体会人间清欢。

作品欣赏

 Art Appreciation

Vol.1《民间艺人》

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中国的传统手艺逐渐失传。

Vol.2《动物世界》

如今的动物园中有许多动物,它们在园内生活虽无需为捕食而忧,但是他们并不一定快乐,大自然才是动物们最好的归宿。我们不应该以“爱”之名夺取它们的自由,让它们在本该在的地方与亲人伙伴相聚,应该才是保护它们的方法。

Vol.3《豫园》

豫园内的路上,川流不息的人跌宕起伏,仿佛吟唱着一支永不停歇的歌曲,也象征着我们生活中的无数次繁华与没落。


Vol.4《魔都》


幢幢高楼临江而建,霓虹射灯照射两岸。社会的进步日新月异,但都离不开历史的积淀,每一座城都有独属于她的故事。

Vol.5《梯田之韵》

一级级的梯田背后不仅是大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生,更是聚集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Vol.6《核酸》

由于疫情的原因,核酸检测融入了大家的生活。

Vol.7《清晨的菜市场》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在超市买菜,但也有不少人会选择在菜场。清晨的菜场总是十分忙碌,人们都在并不怎么宽的道路上来回走动,处处皆是人间烟火,疫情后也依然十分热闹。


Vol.8《传承》


皮影戏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继续将它传承下去。

Vol.9《登记》

2020疫情爆发,人们进入医院就医也变得复杂了许多。

Vol.10《抗疫加油》

在疫情中有无数人奔赴战场,大家也因为疫情带上了口罩。可即便如此,口罩后的喜悦与笑容溢满了画面。

在摄影创作的过程中,欣赏日出云海的朝气、日薄西山的霞光;感受城市的日新月异,农村的依山傍水;与大自然邂逅、寻找生命的真谛。发现美好,探索未知。

沈慧琳

我学摄影走到今天还要感谢翁杰老师和翁唯一老师对我的热心帮助和精心指导,还有景老师和刘老师对我学摄影都有很大的帮助,借此机会对我的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如果没有你们的精心指导,我不会成为一名全国光影助学班的学生,也不会在这里学到这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加入全国光影助学工程66校区光影助学班后,许洪绪校长不仅指导我学摄影,更多的是指导我学习文化课、礼仪课、新媒体等课程,并鼓励我一定是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再学好摄影专业课。许校长不止一次的教导我,光影助学班教我们学摄影,目的不是培养摄影家为主,是让我们通过摄影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身边的美,这个世界上不缺少美,但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光影助学就是培养我们开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这里我可以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们一起学习交流,让我从照片中探寻更广阔的世界,了解各民族的风俗文化,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我也从中受益良多。我一定不辜负许校长和公益大使们的热心指导,我还要学习公益大使们的大爱精神。今天我们是光影助学工程的受益者,将来我们就是这个工程的传承者和继任者,我们长大以后,也要像许校长一样,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和传递给我们的大爱之心去帮助更多的像我们一样需要帮助的学生!

获奖证书

 Award Certificate



『光影故事汇』第九期 | 一直坚信生而平凡,但始终不甘平庸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