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设备管理(二)_从cdev_add说起(超详细)
这里我们来探讨一下Linux内核(以4.8.5内核为例)是怎么管理字符设备的,即当我们获得了设备号,分配了cdev结构,注册了驱动的操作方法集,最后进行cdev_add()的时候,究竟是将哪些内容告诉了内核,内核又是怎么管理我的cdev结构的,这就是本文要讨论的内容。我们知道,Linux内核对设备的管理是基于kobject的(参见Linux设备管理(一)_kobject,、kset、ktype分析(超详细)),这点从我们的cdev结构中就可以看出,所以,接下来,你将看到"fs/char_dev.c"中实现的操作字符设备的函数都是基于"lib/kobject.c"以及"drivers/base/map.c"中对kobject操作的函数。好,现在我们从cdev_add()开始一层层的扒。
cdev_map对象
内核中关于字符设备的操作函数的实现放在"fs/char_dev.c"中,打开这个文件,首先注意到就是这个在内核中不常见的静态全局变量cdev_map(27),我们知道,为了提高软件的内聚性,Linux内核在设计的时候尽量避免使用全局变量作为函数间数据传递的方式,而建议多使用形参列表,而这个结构体变量在这个文件中到处被使用,所以它应该是描述了系统中所有字符设备的某种信息,带着这样的想法,我们可以在"drivers/base/map.c"中找到kobj_map结构的定义:
从中可以看出,kobj_map的核心就是一个struct probe类型、大小为255的数组,而在这个probe结构中,第一个成员next(21)显然是将这些probe结构通过链表的形式连接起来,dev_t类型的成员dev显然是设备号,get(25)和lock(26)分别是两个函数接口,最后的重点来了,void作为C语言中的万金油类型,在这里就是我们cdev结构(通过后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所以,这个cdev_map是一个struct kobj_map类型的指针,其中包含着一个struct probe*类型、大小为255的数组,数组的每个元素指向的一个probe结构封装了一个设备号和相应的设备对象(这里就是cdev),下图中体现两种常见的对设备号和cdev管理的方式,其一是一个cdev对象对应这一个/多个设备号的情况, 在cdev_map中, 一个probes对象就对应一个主设备号,多个设备号对应一个cdev时,其实只是次设备号在变,主设备号还是一样的,所以是同一个probes对象;其二是当主设备号超过255时,会进行probe复用,此时probe->next就派上了用场,比如probe[200],可以表示设备号200,455...3895等所有对255取余是200的数字, 参见下文的kobj_map--58--。

【文章福利】小编推荐自己的Linux内核技术交流群:【891587639】整理了一些个人觉得比较好的学习书籍、视频资料共享在群文件里面,有需要的可以自行添加哦!!!前100名进群领取,额外赠送一份价值699的内核资料包(含视频教程、电子书、实战项目及代码)


cdev_add
了解了cdev_map的功能,我们就可以一探cdev_add()。从中可以看出,其工作显然是交给了kobj_map()
cdev_add()--460-->就是将我们之前获得设备号和设备号长度填充到cdev结构中, --468-->kobject_get()将kobject的计数减一,并返回struct kobject*
kobj_map()
这个函数在内核的设备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里我们只从字符设备的角度分析它的功能,这个函数的设计也很单纯,就是封装好一个probe结构并将它的地址放入probes数组进而封装进cdev_map,。
kobj_map()--48-55-->根据传入的设备号的个数,将设备号和cdev依次封装到kmalloc_array()分配的n个probe结构中 --57-63-->就是遍历probs数组,直到找到一个值为NULL的元素,再将probe的地址存入probes, 将设备号对255取余后与probes的下标对应。至此,我们就将我们的cdev放入的内核的数据结构
chrdev_open()
将设备放入的内核,我们再来看看内核是怎么找到一个特定的cdev的。 首先,在一个字符设备文件被创建的时候,内核会构造相应的inode,作为一种特殊文件,其inode初始化的时候,就会做一些准备工作
由此可见,对一个字符设备的访问流程大概是:文件路径=>inode=>chrdev_open()=>(kobj_lookup=>)inode.i_cdev=>cdev.fops.my_chr_open()。所以只要通过VFS找到了inode,就可以找到chrdev_open(),这里我们就来关注一个chrdev_open()是怎么从内核的数据结构中找到我们的cdev并执行其中的my_chr_open()的。比较有意思的是,虽然我们有了字符设备的设备文件,inode也被构造并初始化了, 但是在第一次调用chrdev_open()之前,这个inode和具体的chr_dev对象并没有直接关系,而只是通过设备号建立的"间接"关系。在第一次调用chrdev_open()之后, inode->i_cdev才被根据设备号找到的cdev对象赋值,此后inode才和具体的cdev对象直接联系在了一起
chrdev_open()--359-->尝试将inode->i_cdev(一个cdev结构指针)保存在局部变量p中, --360-->如果p为空,即inode->i_cdev为空, --364-->我们就根据inode->i_rdev(设备号)通过kobj_lookup()搜索cdev_map,并返回与之对应kobj, --367-->由于kobject是cdev的父类,我们根据container_of很容易找到相应的cdev结构并将其保存在inode->i_cdev中, --374-->找到了cdev,我们就可以将inode->devices挂接到inode->i_cdev的管理链表中,这样下次就不用重新搜索, --378-->直接cdev_get()即可。 --386-->找到了我们的cdev结构,我们就可以将其中的操作方法集inode->i_cdev->ops传递给filp->f_ops(386-390), --392-->这样,我们就可以回调我们的设备打开函数my_chr_open();如果我们没有实现自己的open接口,就什么都不做,也不是错
扒完了字符设备的注册过程,不知各位看官有没有发现,全程没有一个初始化cdev.kobj的函数!到此为止,我们都是通过cdev_map来管理系统里的字符设备的,所以,我们并不能在sysfs找到我们此时注册的字符设备,更深层的原因是内核中并不直接使用cdev作为一个设备,而是将其作为一个设备接口,使用这个接口我们可以派生出misc设备,输入设备,LCD等等,当初始化这些具体的字符设备的时候,相应的list_head对象才可能被打开挂接到相应的链表,并初始化kobj。即如果希望sysfs中找到我们的字符设备,我们就必须对cdev.kobj进行初始化,挂接到合适的kset,这也就是导出设备信息到sysfs以便自动创建设备文件的原理。
彩蛋
Linux中几乎所有的"设备"都是"device"的子类,无论是平台设备还是i2c设备还是网络设备,但唯独字符设备不是,可以看出cdev并不是继承自device,我们可以看出注册一个cdev对象到内核其实只是将它放到cdev_map中,直到对device_create的分析才知道此时才创建device结构并将kobj挂接到相应的链表,,所以,基于历史原因,当下cdev更合适的一种理解是一种接口(使用mknod时可以当作设备),而不是而一个具体的设备,和platform_device,i2c_device有着本质的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