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童快速学习,新手爸妈必看!
育儿不能随波逐流,听从长辈或周围人的建议,需要有科学的认知。
通过日常生活观察,人到了一定年纪有些新东西就很难学了。特别是语言,小孩几乎是不用教就会,大人怎么学都学不会。这是因为大脑成长存在敏感期。
小孩是天生的学习机器,他们在成长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大量的学习,而且不给足了学习机会都会影响大脑发育 —— 但是这个学习,不等于家长们和辅导班所推崇的那种所谓“胎教”和“幼教”。
眼睛适应光信号处理,耳朵识别母语的音节,学会跟人交流和互动,熟悉各种物体的运动性质和使用方法,适应社交习俗,这些都是特别重要的婴幼儿学习。胎儿有了听力之后最重要的胎教是听家人说话,感知母亲的存在,而不是什么听音乐胎教。六岁以前儿童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是玩!是跟其他小朋友互动,体会亲情和友情,演练社交纷争,培养一个好性格,而不是背唐诗、算加减乘除和认识 500 个汉字。
幼教班说的挺重要,其实说来说去就那么一点点知识,你让孩子等到小学二年级再发力都不算晚。反过来说,这种拔苗助长不但占据了更重要的玩耍时间,而且搞不好还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影响性格养成。
那些背唐诗、速算之类的早教之所以流行,不是因为孩子需要这些,而是因为老师和家长们只会这些。他们不做点什么就忧虑自己的存在感。对比之下,等孩子上了高中,他们就啥忙也帮不上了:不是因为高中知识没有小学知识重要,而是因为高中知识他们不会。
学习(视觉、听觉、社交能力)的敏感期:
戴维·威尔逊的《生命视角》讲过一个概念叫“严格的灵活性” :大脑发育需要什么的时候,你必须给它什么。首先营养得跟上。大脑非常消耗能量,小孩全身 50% 的能量都用在了大脑上。以色列发生过一件事情。一家生产婴儿奶粉的公司,违规没有在奶粉中添加维生素B1,导致几百个婴儿在出生之后的第一个月里,有 2-3 周的时间没有得到维生素 B1。而就因为这一点,这些孩子的语言学习就错过了敏感期,这使得他们一直到他们长大之后,语法能力都不正常!
人类大脑的视觉区域会在两岁之前彻底长好,而第一个月,就是视觉最关键的敏感期。婴儿刚出生的时候,光线从进入眼睛到后期处理需要 1/4 秒,几周之后就只需要 1/10 秒。两个眼睛同时看东西,形成一个立体感,能判断物体距离远近,这个能力是在出生后几年内建立起来的。那你说如果在此期间没有让人充分接触光线,没有好好看东西,会发生什么?他就不会有正常的视觉。
整个听觉的成长期到三、四岁的时候结束,但是语言识别的敏感期就在出生后的几个月。日语里 R 和 L 这两个音不分,日本婴儿出生几个月内没学会区分这两个音,就一辈子也分不清了。所以日本人学英语都分不清 right 和 light,red 和 led,elect 和 erect。
再比如中文里有四个声调,你要出生在中国,一岁之前的敏感期能听出来,就一辈子都能区分。你是个外国人,长大再学中文,中文的四声激活的就不是你的语言处理区域,你最多把它们当唱歌那种音调变化,你怎么学中文也说不好四声。有的中国孩子出生一年后被领养到美国,长大了一句中文都不会,可是测试表明,当他听中文的时候,四声变化仍然能激活他的语言处理区。
社交能力也是这样。如果婴儿在 20 个月之前没有得到父母很好的照顾,没有和人很好的互动,那么他终生的社交能力都会受限。
所以,育儿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敏感期给宝宝足够的刺激。比如在刚出生后几个月,提供英文环境,让宝宝潜移默化学会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