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纪念陀思妥耶夫斯基

2020-06-30 15:42 作者:Drcabin  | 我要投稿

一直想写一篇文章介绍我和陀之间的故事,但一方面是自己总觉得对陀还知之甚少,不方便随意写作误导他人,另一方面是认识陀这半年来,自己对周遭事物的看法早已转变了一遍又一遍。时至今日,很难再回到当初第一眼看陀作品时的心境。我依然很喜欢dostoievsky,但也不能否认,以二十一岁的年纪,想进入到能和陀发生交流的状态,是十分困难的。每一次与陀发生灵魂的碰撞,付出的代价都是十分巨大的,甚至会影响到我正常的生活与学习。因此对于一个即将开始告别校园,奔赴医院的医学生而言,也许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暇深入阅读陀的作品了。

也正是因此,尽管我准备的仍旧非常不充分,但还是有一种紧迫感在催我写一篇这类的文章,向别人推荐陀思妥耶夫斯基。毕竟这个世界上,认识陀的,终究是少数。而愿意深入了解陀氏的,则更是凤毛麟角了。这导致对陀的解读,很多都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偏倚,即使是我也不例外。不过我还是要写下这篇文章,来纪念陀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陀的作品与众不同,因为他关注的更多是人与自我,人与上帝的关系。阅读陀的作品,对没有强烈兴趣去了解自我、了解神的人而言,无疑是一种艰巨的挑战。也因此很多人对陀敬而远之。但倘若真的读完了陀的几部代表作,就会发现其中有太多人物,是在其他小说家的作品中找不到的。这些人物的魅力归根到底,个人认为是来自于“自我”的复杂性。陀最大的贡献,就是尝试将人类幽暗的内心世界完完全全地用笔暴露在读者面前。在陀的作品里,你可以看到很多人物的矛盾性与思辨性。这种矛盾是人性的矛盾,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认为这种矛盾是具有普世性的,是存在于任何一个人类个体的。出于这种广泛性,我诚恳地向所有人推荐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位伟大的作家。陀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人类心理的最深处暴露出来,让所有人反思、回味。通过对人物、情节的思辨,来更好的认识自己,这是我认为陀对我最大的帮助。然而这种收获,注定是一种十分私人的,应用范围受到局限的,强调内部正确性而缺乏外部正确性的收获。这也是我一直犹豫要不要写这篇文章的原因。

在人的身上,就算不存在无法解释的东西,也一定有未经解释的东西。上个世纪高血压一度被认为是健康的,直到Framingham研究问世才让人了解高血压的危害,而医学史也因此被改变。陀对人类心理的阐释,也无疑是不朽的,有进步意义的。我敢武断地认为,有很多个体也抱有和陀笔下人物类似的心理行为,但却从未特意了解过。陀的作品对他们(包括我)而言也一定是有意义的。

本文写到目前为止,实际上存在一定的取巧心理,避开了最尖锐的如何解释陀的思想这个问题。因为倘若我回答这个问题,得到的答案也一定是:我心中的陀氏是什么样子。这种回答注定是不客观的。本文的目的主要是纪念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及推广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与其通过带有误导性的解读让人认识陀,不如将重点放在“陀对我个人而言的意义是什么;花精力与时间看一个一百多年前的俄罗斯作家的晦涩难懂的作品能够给21世纪的新青年带来什么帮助”这种更能引起同龄人共鸣的地方。

但想要解释陀的伟大,光说这些是不够的,一定要写明白陀的特点。我这里主要参考安德烈纪德的《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一书,简要介绍一下陀到底不朽在何处。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人类本性中区分了三个层次或三个区域:智力思辨的区域,激情的区域,以及激情所达不到的深层区域。很显然,这三个层面不是彼此隔绝的,甚至是相互渗透的。在陀的小说中,有很多情节可以看到智力因素会直接与深层区域发生接触。即人物在痛苦地拷问自己,比如伊凡·卡马拉佐夫。同时,陀的人物是复杂的,也就是存在神秘的价值倒转。这种痛苦是智慧带来的痛苦,在陀看来其实是不必要的。陀对智力有一种福音书式的贬低。为什么呢?因为他认为,与爱相对立的,不是恨,而是深思熟虑。智力恰恰是使人个性化的东西,是与上帝的王国,永恒的生命,超越时间之外的事物所对立的东西。想要和永恒建立联系,则往往要放弃个体,投入到某种笼统的团结的情感中去。他认为,智力高的人几乎没有行动性。因为行动者必然精神平庸,而高傲的精神自己就妨碍了自己行动。紧接着,请让我引用布莱克的一句话:有欲望却不行动的人,生出恶臭。这点在《地下室手记》里的“我”——主人公已经表现的很明显了。

而对于信奉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战士而言,只有通过智力才能与永恒建立联系。

所以我不建议党员看陀的书,这会诋毁党的纯洁性。

除非你是个假党员,会去追问自己这世界上到底有没有神?死后是否真的有超越我们的生命拿着一把衡量善恶的尺子,将我们的一生定性?决定我们的去处?就好像古埃及壁画上的一样?

如果用智力来思考这些问题,一定是非常痛苦的。想在这种痛苦中找到自我拯救的办法,很大概率是要放弃自我的。陀也在暗示我们,只有忧伤到极限时,才会接近上帝。

对我而言,只有痛苦到极限时,才能和陀产生灵魂上的碰撞。这种代价无疑是十分巨大的。

当然,以上对陀的简单概括,是十分不负责任的,是存在严重偏倚的。陀的思想绝对没有这样局限。但倘若你对上述陀思妥耶夫斯基对这些根本问题的态度有一点认同的话,那我建议你开始阅读陀的作品,一定不是浪费时间。也相信你会爱上陀塑造的一个又一个内心世界充满着混沌、激情与力量的人物。哪怕他们大部分都是社会上的边缘人。

此外,陀思妥耶夫斯基坎坷而充满戏剧性的人生经历、癫痫病、俄罗斯人的民族性,历经磨难却又坚定的乐观态度,都让这位作家的气质与众不同,留下了一部又一部不朽的作品。

此文写到这里,本应已接近尾声了。但我还想再写一点类似读后感的文字。尽管距我在以近乎癫狂的状态下读完《卡马拉佐夫兄弟》已经过去四个月了,但其中《宗教大法官》这一章节依旧不时折磨着我,让我开始怀疑之前所相信的一切。书最后阿廖沙在大石头旁的演讲,也会占据我的发呆时间。《地下室手记》里恶臭的主人公对理性的批判与嘲讽,也被我警惕在心。也因此,我可以确信,陀对我的影响是深远而长久的。我无意在当下就着急评判陀思想的对错,但这些思想无疑是会被我反复咀嚼的。

我爱dostoievsky。但生活总是充满遗憾,当下我再无多余精力去继续深入了解陀的作品,因为21世纪的社会比19世纪更为复杂与多变(虽然人性并没有随着技术的进步而改变多少,也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有更多现实问题等待我去解决。这篇文章既是纪念,也是短暂的告别。我想我的余生也很难再有向21岁这样的心境去花大力气探索虚无了。生活的压力一天大过一天,但陀的乐观也让我受益匪浅。办法总比困难多,我相信是这样的。

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人,也能向我一样喜欢上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纪念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