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好书】齐俊杰看财经-1-建立正确的投资认知

2023-07-30 17:05 作者:Jimmy嘚啵嘚  | 我要投稿

大家好,我是Jimmy。

好久不见了,我突然想起来自己还有个公众号,还有500粉丝。为了不辜负大家对我的关注,我决定开一个【读好书】的栏目,帮助大家在通勤路上、做家务时等碎片化的时间里可以多读一些好书。


我尽量做到用清晰易懂的逻辑和表达、准确还原原书观点和论据,并附上我自己的思考。

每一篇读书笔记,我们都会附上音频,方便大家在不方便阅读文字的时候依旧可以通过声音与我交流。


今天带给大家的好书是《齐俊杰看财经》。

熟悉齐老师的人应该都知道,齐老师在知识星球里常年霸榜,“老齐的读书圈”和“齐俊杰看财经”常年都是十大星球。

齐老师确实是有两把刷子的,在资产配置和风格轮动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

最难得可贵的是,齐老师不仅精通实践,还愿意与大家分享。我就是从微信公众号、到蜻蜓FM、再到知识星球一路追随齐老师的一个老学生,也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

因此,当齐老师把他的多年投资经验浓缩成一本《齐俊杰看财经》出版后,我也非常希望能同大家分享这本书。

这本书从认知出发,介绍了投资理财的基本知识、底层逻辑以及一些具体的招式策略,是非常贴近实战的一本教科书。

接下来的几篇文章,我就将拆解这本书。如果你们听了我的分享很感兴趣,可以购买原书阅读,也可以下载齐老师的“齐俊杰看财经APP”,这里面有更多成体系的课程和读书分享。

首先,我们来看如何建立正确的投资认知。

大家可能在生活中都观察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有钱人,比如你的老板,看起来他们都很清闲,仿佛每天就是说说笑笑就把你一辈子都赚不了的钱都赚了。比如我身边的一些老板朋友,他们就从来没有在上午去过公司,也从没有晚上加过班;而另外一些人,比如公司的社畜、码农,每天很努力、各种加班、996,每个月到手的薪水却很有限,即使是所谓的年薪几十万的公司中层,其实每个月刨去各种开销、房贷、车贷,也所剩无几了。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呢?这个世界难道不是多劳多得、勤劳致富吗?

其实,勤劳确实可以致富,但不一定多劳多得。

如果大家在政治课上没有睡觉、用心听讲的话,可能听说过“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概念。

什么是生产要素呢?

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渠道、许可证等,都属于生产要素。

这样你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你的老板每天只工作几个小时,却要拿走大部分的公司利润了吧。因为公司是在老板提供的资金、技术、管理、渠道等生产要素的基础上盈利的,打工人虽然提供了几乎全部的劳动,但是打工人的劳动是可以替代的,换一波打工人按照公司的既定工作流程依旧可以盈利,但是打工人离开了老板提供的这些生产要素就无法创造利润了。

所以,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本质就是,谁能提供最稀缺的生产要素,谁就可以拿走大部分利润。

神奇吧,原来这个世界跟我们认知的世界如此不一样。

如果你想赚钱,就要先正确认知这个世界。

人的认知决定了人生的高度,决定了我们能否找到正确的目标和正确的行动路线。

在投资中,有3点认知很重要:

一是认知金钱的作用

二是认知现金流模型

三是认知资产和负债

你要想实现从打工人到“老板”的身份转变,就必须先建立更高层次的认知,然后重新认识你身边的生意。

先来看看什么是金钱,金钱能做什么。

金钱就是一种物质交换的工具和价值衡量的单位。它本质上是服务于物质交换和价值衡量的。

最早的时候,人们交换物品都是以物易物,这非常不方便,效率很低。比如我有一头羊,我想换一些豆子,但是有豆子的人不想要我的羊,这样我们之间就很难达成共识、交换成功。

这个时候就需要引入一种媒介或工具,就是金钱,我先把羊换成钱,然后用钱去买别人的豆子,这样交换的效率就会高很多。

历史上的金钱有贝壳、铜币、布匹、银子、金子、银票,直到现在的纸钞和电子支付、电子货币。

总之,金钱只是工具,是用来进行交换的。

而交换的的目的是用我们有的换我们所需要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交换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明确“让生活变得更美好”这个最终目标,我们再来看金钱,就会发现,只要能够量入为出、控制欲望,5000元有5000元的快乐方法,1万元有1万元的快乐方法,快乐不取决于收入,而是心态。

刚刚提到了,要想快乐,就要量入为出、控制欲望,不要让自己的支出超过自己的收入。

这里面其实蕴含了一个非常朴素的概念:现金流

我们的账户就像是蓄水池,收入就是流入水池的水,支出就是流出水池的水。这里面有一个很显而易见的道理,如果收入大于支出,水池里面的水就会越来越多,如果收入小于支出,水池里面的水就会越来越少。

现金流是企业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如果企业的现金流出现问题,就可能出现非常大的危机。比如最近的房地产企业暴雷,本质上就是现金流出现了问题。一方面它们的负债率很高,每个月的利息都是一笔天文数字,另一方面,它们的营收不断下降,房子卖不掉,无法回款。当每个月的支出远高于收入的时候,企业的现金储备净流出,当现金储备无法支撑正常运营的时候,企业就会破产。国家为了保障购房者的利益,就会利用资产管理公司对这些濒临破产的房地产企业进行资产重组,注入现金,让其收支平衡、重新运转。

所以,不管是我们投资,还是做企业,都必须明白现金流的概念,确保收支平衡、现金流安全。

我们再来看看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

普通人认为资产就是房子、车子、存款之类的东西,负债就是欠别人的钱。其实这样理解是不对的。

从现金流的概念上说,资产是那些能够为你带来现金流入的东西,负债是让你不断产生现金流出的东西。

例如,基金、持续盈利公司的股票、版权、用于出租的房产,甚至是一台能够盈利的娃娃机或按摩椅,这些都是资产。

注意,资产看重的是现金流收入,而不是价格差。举个例子,同样是房子,如果是自住,不产生现金流收入,就不是资产,即使你现在的房价比买的时候贵了好多。但如果你的房子是用来投资的,也成功变现了,那么这笔收入就可以记作资产性收入。

同样,负债看重的也是现金流支出,因此资产和负债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比如公司股份,如果这家公司经营困难,年年亏损,这就是负债。如果这家公司换了管理层,走出了低谷,持续盈利了,那么就是资产。

总之,资产和负债告诉我们,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现金流方向,是赚钱的能力。

多多持有资产,减少负债,我们的财富就会越来越多。

看完这三个概念,大家是不是已经感受到有钱人和我们的区别了?

有钱人和没钱人的区别就在于认知不同,我们想要变得有钱,就得先学会像有钱人一样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我们可以给自己树立一个小目标:财富自由。

财富自由?很多小伙伴们肯定会质疑、嘲笑了:“臣妾何德何能,才能做到财富自由?”

大家先别着急否定自己,我先带着大家来看看什么是财富自由,跟你们的想象是否一致。

普通人的认知里,财富自由就是有花不完的钱,不用上班,随意消费。

这其实这样想,对,也不对。普通人看到的只是财富自由的表现形式之一,对我们正确认识财富自由、实现财富自由并没有任何帮助。

真正的财富自由要从现金流模型上去定义,就是当你的资产储蓄产生收益的能力能够覆盖你的生活成本的时候,你就实现了财富自由。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每个月各种开销不超过2000元,那么一年你只需要有24000元的资产性收入即可。你可以先存一笔钱,然后用这笔钱投资,赚取每年24000元的资产性收入。例如我们常用的债券型基金,长期年化收益一般是6%以上,再考虑3%的通货膨胀率(事实上没有这么高,保险起见,我们按照3%计算,最大限度避免本金损失。如果不考虑通货膨胀率,你把所有的投资收益都提取出来消费,事实上你的本金是在逐渐损失的),我们每年能够支取的利润是3%。24000/3%=800000元,即,我们只需要有80万的本金,去购买一个老牌子的债券型基金长期持有,每年就可以无风险地提取24000元的生活费,在本金不贬值的情况下,做到财富自由。

这个模型很简单吧,其实也没这么简单。

这里面有几点还是挺有难度的。

一是如何精准控制自己的开销?

二是如何做到稳定投资盈利?

三是在提取盈利用作生活费时,如果遇到行情不好,今年没有盈利的情况怎么办?

我们来一条一条分析。

一是精准控制自己的开销。

我们的开销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计划内的,例如买菜吃饭、旅游、购置大件、教育等,这部分很容易算,一般来说每个月的日常生活费都可以很好的控制,比如每个月2000元,包含我们买菜、看电影、应酬交际等。抛出日常消费之外,只需要把大件消费和教育消费等大额支出提前计划出来就好了,比如汽车10年更换,总费用控制在20万以内,那么每年在汽车购置上就是2万元。孩子教育由于每个阶段的学杂费都是差不多的,课外班由于总体可用的时间有限,大概的费用很容易计算,算出总额,平均到每年就行了。

另一部分是计划外的开销,比如看病、意外事故,这些都是不可控的,我们可以利用保险工具来过滤掉意外带来的损失,把不确定的意外损失变成确定的保险费用。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全民医疗保险 + 补充医疗保险(推荐各地方政府主推的普惠医疗保险,例如北京普惠保、皖惠保等)+ 意外险,过滤掉绝大部分医疗费开销,只需要预留10万左右的应急账户就可以了。汽车一定要上车损险和第三者责任险,这样因为交通事故带来的损失也可以被控制到一定范围内。然后,我们再根据过往经验,大概确定一个我们每年在医疗和交通上的意外支出,取一个上限,例如每年2万块。

通过计划内和计划外的全面估算,我们可以得到我们大概的年开销总额。

这里要注意,我们应该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开支,量入为出、把钱花在刀刃上。也就是前面我们谈到的,金钱的作用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我们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被欲望控制行为。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我自己的省钱经验:一是买对不买多,买东西之前考虑清楚是否是刚需,如果非刚需,就尽量别卖,而且就算是刚需,也别囤货;二是等等党万岁,不要冲动消费,再想买也憋着,等几天冷静下再说;三是买大牌不买杂牌,尤其是对于电子产品,大牌看起来贵,但是用起来爽、寿命也长;四是避免购买奢侈品,奢侈品是为了标榜自己的身份地位,作为一个只有身份证的人,不需要标榜什么。

总之就是极简主义,不要让物质欲望占据你生活的全部。


二是稳定投资盈利。

首先我们来看股市到底能不能挣钱。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以50年为周期来计算,股市的年化平均收益率几乎是一个常数,扣除通货膨胀率,年化收益率就是6.6%;如果考虑通货膨胀率,年化收益率约为10%。
股票资产能够持续赚钱的底层逻辑是:科技持续发展,导致经济不断发展,最终就反映在股票资产收益持续为正(含资产价格上涨和股息分红)。

具体怎么做才能稳定盈利呢?

很简单,我们只要搞清楚为什么投资会赔钱,然后反其道而行之就能赚钱了。

投资亏损,说到底,就是因为买得太贵、卖得太早。

更进一步说,是恐慌的情绪控制了我们的行为而导致亏损:市场上涨的时候,恐慌自己错过涨幅、赚不到钱,而追高买入。市场下跌的时候,又恐慌自己会被套牢、血本无归,而盲目割肉清仓。最终就导致了我们总是在追涨杀跌,不赔钱才有问题。

反其道而行之,我们只要能够战胜内心的恐慌情绪,做到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在熊市中积极播种,在牛市中收获果实,就可以持续稳定盈利了。

具体的方法,这本书中齐老师为我们一一拆解,后面我们只需要认真学习、实践领悟即可。

三是在提取盈利用作生活费时,如果遇到行情不好,今年没有盈利的情况怎么办?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对于投资来说,并不能保证每一年都有盈利,但是可以保证长期的年化收益率是一个比较稳定的统计值。

这就要求我们的投资要留有余地,在行情不好的时候要守住仓位,以免错过爆发的涨幅、悔恨一个投资周期。这就相当于,我们种了几年的果树,在挂果前等不及把树砍了,这不白玩了。


总之,我们要通过开源节流的方法实现财富自由:

一方面要增加自己的资产性收入,比如我们要储蓄,并利用储蓄去投资。

另一方面要减少不必要的开支,量入为出、把钱花在刀刃上。也就是前面我们谈到的,金钱的作用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我们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被欲望控制行为。

更进一步,我们可以分三步逐步实现财富自由:

第一步是实现财务保障。

在我们手上留有可以满足6-12个月的最低生活费,避免类似疫情、失业这样的危机出现时,我们能够生存下来,还能有找工作的转还空间。

第二步是实现财务安全。

即我们的投资收入可以一直维持我们的基本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有一定的储蓄用于长期投资。

第三步是实现真正的财富自由。

即我们的投资收入可以一直维持我们的富足生活。只要我们不断储蓄、投资,最终当投资账户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第三步的目标就会水到渠成。

通过这三步,我们普通人也可以通过先积累工资储蓄,然后用于长期投资这样的办法,实现财富自由。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投资没风险,没文化才有风险。关注“Jimmy嘚啵嘚”,Jimmy陪您一起在读书中成长。


【读好书】齐俊杰看财经-1-建立正确的投资认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