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里程焦虑的理想汽车,在焦虑什么?

文| 腾马丁博士
车图腾出品,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 ● ●
5月27日,理想ONE第10000辆正式下线。“后进生”理想汽车,似乎追赶上来了。
作为理想汽车旗下的第一款量产车,理想ONE与其它走纯电路线的造车新势力不同,它选择了相对少见的增程式混动方案,目的是为了“消除里程焦虑”。官方数据是,理想ONE综合工况续航里程超过700公里,市区工况续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
可是,消除了里程焦虑的理想汽车,似乎陷在了许多更大的焦虑中。

▌一块防护垫引发自燃,能服众吗?
一个不小的焦虑,就是自燃事件。
5月8日中午,一辆理想ONE在湖南长沙街道行驶途中,机舱前部突然冒烟起火,现场火光浓烟冲天,这也是理想ONE在国内首次发生自燃。
比自燃更焦虑的,是诚信危机。
“由于理想工作人员在交付前的整备工程中,不慎将车漆防护垫遗落在前机舱内,随后前机舱右下部排气管前端的高温引燃了防护垫,导致整车起火自燃。”这是5月21日,理想汽车就上述自燃事故的说明。

言外之意是说,我的产品没问题,尤其是你们关心的三电系统和发动机都没问题,只是我们管理出现纰漏,各位看官不必过分担心。
这一说法,很多人表示不买账。
有网友质疑称,理想ONE发动机舱采用全包设计,在车头已垫有护垫的情况下,技师并没有将护垫垫到机舱内的理由,并且即便是防护垫引起明火,也可能只是起火点,但引燃原因并不明确。
也就是说,把自燃事故解释成“遗落防护垫”,显然有避实就虚的甩锅之嫌。

自从电动车逐渐打开销路,自燃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似乎成了很多厂商的“必修课”。
在众多自燃事故中,很多潜在消费者真正关心的是,官方所谓的调查与解释说明,到底有几分真实、几分“暗箱操作”?毕竟,车是你的,调查和解释也是你的,“最终解释权”归官方所有。
这种担忧,对于理想,尤其强烈。
不过,理想汽车的粉丝们对这个调查结果似乎很满意。在官方声明的评论中,一片叫好声。
▌没有里程焦虑,必有其他焦虑?
去年就有分析人士指出,“理想ONE引擎舱中有400V纯电线路靠近油路,这种设计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汽油是挥发性很强的液体,燃点非常低。在同一密闭舱里,这样的设计安全隐患非常大。”
车图腾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得到回复基本是,“没有亲眼见过理想ONE的发动机舱布置,如果真有上述设计问题,那么自燃风险会大大增加。”
事实上,另一款增程式车型,宝马i3增程版,就因为类似问题曾经大面积召回。
2017年2月,宝马宣布召回19130辆2014-2017年生产的i3 增程式电动汽车,因为该部分车辆油箱通风管布置不合理,可能同周边的线路发生摩擦甚至磨穿,则燃油蒸气泄漏,增大了车辆起火风险。

那么,是不是增程式=容易自燃呢?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姚春德对车图腾表示,结论也不能这么极端,具体要看发动机和电池以及油路布置。
但是,姚春德同时指出,“增程式是新事物,难免有考虑不周之处,需要逐步完善。”
我们知道,所谓增程式,就是一个发动机+一块电池,发动机的作用是为电池充电,相当于放电机。
但是,尽管只有一套动力(电池)直接参与驱动车辆,增程式根本上仍含两套动力系统,这就需要兼顾平衡很多参数,复杂程度也大幅度增加。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消除了里程焦虑,必然带来别的焦虑。

那么,理想汽车有没有足够的技术和稳定的战略做支撑,来支持增程式技术的成熟落地?
▌蔚来骨感,理想更骨感
理想汽车在造车新势力中算是“后进生”,最开始的“小而美”SEV流产之后,理想ONE 2016年才立项。立项至今,尽管产量已经达到了10000辆的第一个里程碑,但发展历程并不顺利。
像所有的造车新势力一样,“准生证”、钱、团队是绕不过去的成长的烦恼。
首先,缺资质。2018年12月,理想汽车斥资6.5亿元收购力帆汽车100%股权,正式拥有乘用车生产资质。
资质解决了,但也加重了资金压力。
根据江苏省国资委公告显示,2018年理想汽车营业收入约为1.7亿元,净利润约亏损7.18亿元,资产总额约为47.32亿元,负债总额为8.3亿元。
截至2019年上半年,理想汽车净利润约亏损6.29亿元,负债总额为9.31亿元。

理想没有蔚来亏得多,但另一方面,它融资能力也远比不上蔚来那么强。
蔚来踩过的雷,理想汽车一样也没落下。
2019年12月,理想ONE开启交付。不过,在理想汽车刚刚越过交付门后,接踵而至的是各类负面信息,刹车失灵、自燃、银行贷款风波、股东大范围撤资。
近日,理想汽车所属公司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变更记录显示,公司注册资本减少40.2%,由7.25亿元减至4.34亿元,同一天,投资人由变更前的29人减至变更后的11人,18位投资人退出。
理想汽车解释称,这是公司在优化整体组织架构。
也有分析认为,这是理想汽车第二次优化公司组织架构,搭建VIE架构,其赴海外IPO的日期即将临近。
理想汽车距离IPO,还有多远的距离?
理想汽车的销量数字是好看的。今年4月,国内造车新势力单一车型销量中,蔚来ES6以2886辆排名第一,理想ONE、小鹏G3分别以2793辆、1234辆排名第二和第三。“后进生”甚至挤掉了威马,跻身国内新势力前三甲。
尽管如此,至少目前看来,10000辆距离规模经济平衡点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理想汽车似乎总是赶不上“天时”,每一次都成为政策的弃子。
根据最新的2020年补贴政策,乘用车补贴前售价不得超过30万元,但支持换电的乘用车不受30万元售价限制。
也就是说,同样是30万门槛,蔚来因为换电就成功避雷,而理想ONE独自承受了一切。
大环境趋冷,新势力风口已过。
10000辆是个成果,更是一个警醒:实现理想的时间,不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