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深度科普】冰箱中的隐形杀手——李斯特菌的感染及致病机制

2023-08-29 08:25 作者:简而言医  | 我要投稿

视频版

2017-2018年

南非爆发了世界上有记录以来规模最大的李斯特菌病疫情

根据南非国家传染病研究所(NICD)的报告

疫情期间确诊的李斯特菌病病例为1060例,其中216例死亡

疫情爆发主要归于食用了受细菌污染的香肠类即食肉制品

其罪魁祸首就是单增李斯特菌


李斯特菌属于革兰氏阳性短杆菌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如土壤、水、腐烂的植物以及动物的粪便和消化道

单增李斯特菌的全称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是李斯特菌家族中感染人类最常见的李斯特菌种

单增李斯特菌也是最致命的食源性病原体之一

侵润性李斯特菌病的死亡率高达15%~30%


单增李斯特菌的最适生长温度约为30~37°C

不过,与其他大多数致病菌不同

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耐低温的嗜冷菌

在冰箱0~4℃的冷藏温度下依然可以缓慢生长繁殖

还可在更低的冷冻温度下存活

因此李斯特菌也号称“冰箱杀手”


单增李斯特菌不耐高温,通过高温消毒或适当的烹饪可以有效灭菌

感染李斯特菌的主要途径是食用了受污染的无需加热的即食食品

如香肠、肉酱等肉制品,生牛奶、奶酪、冰淇淋、烟熏海鲜、凉拌蔬菜等

食用受污染的香肠类即食肉制品是南非此次大规模李斯特菌病爆发的主因


单增李斯特菌在弱酸性至弱碱性(pH约为4.4~9.6)的范围内都能生长

当李斯特菌随着食物经口摄入到达胃部

胃液的强酸性(pH约为0.9~3.5)对李斯特菌来说是一种致命威胁

但因为食物、水的中和,或服用胃酸分泌抑制剂等因素

胃的酸性pH值有时会升高一些,或上下浮动

部分李斯特菌会趁机自我调节来适应和克服胃的强酸性

得以继续存活到下一站:肠道


一旦进入肠道

单增李斯特菌会尝试多种途径突破肠道上皮屏障

如借助于杯状细胞的转胞吞作用或微褶皱细胞的转运

或通过扩大相邻肠上皮细胞之间的间隙

穿过肠道上皮屏障的李斯特菌

会通过淋巴系统或血液循环进一步扩散到肝脏、脾脏等其它器官或组织


不过,在免疫功能完善的健康人群中

单增李斯特菌大多会止步于肠道

可能会引发急性炎症反应,通常表现为发热性肠胃炎

也被称为非侵润性李斯特菌病

其潜伏期较短,通常在一到两天之内

典型症状包括发热、腹泻,也可能出现呕吐、头痛、肌肉疼痛等症状

一般在症状持续几天之后即可痊愈


孕妇、老年人、婴幼儿或免疫功能较弱的高风险人群

李斯特菌侵入血液后可能会进一步导致菌血症、败血症

李斯特菌还可以穿过血脑屏障,诱发危及生命的脑膜炎、脑炎


孕妇尤其需要特别注意

感染单增李斯特菌的孕妇自身可能没有症状

或表现出与流感类似的症状,如发烧、头痛

但李斯特菌可以穿过胎盘屏障感染胎儿

引发孕妇流产、早产、胎死腹中

或导致新生儿感染,诱发危及生命的新生儿败血症、脑膜炎


上述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李斯特菌感染被称为侵润性李斯特菌病

症状严重,死亡率高(15%‒30%)

潜伏期相对较长,通常在一周至一个月左右

也可短至几天,长达两到三个月


最后,如果还有更多关于李斯特菌或其它食品安全相关的疑问

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和探讨

感谢点赞、关注、三连,下期视频,再见!

【深度科普】冰箱中的隐形杀手——李斯特菌的感染及致病机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