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东汉末年》到底是用长枪流还是步弓流?

2023-07-27 17:04 作者:臣愿丶  | 我要投稿

近些天来,我的直播应该比较频繁(羞愧),而我的打法、策略,也加入了许许多多的争议,但是对、是错,其实并不重要,主要是引发我们对这款游戏主流打法的两种考虑,长枪一波流、步弓流,究竟什么是主流,他们之间,又如何选择

首选这两种打法,主要也是在兵家所区分的兵形势(长枪流)家,以及兵权谋(步弓流)家。

《汉书·艺文志》中记载: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乡,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此乃兵形势(长枪流)

权谋者,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者也。”便是我常用的“兵权谋(步弓流)”打法

一、兵形势(长枪流)家强调战时临机应变兵权谋(步弓流)家讲究战前运筹帷幄:从兵形势(长枪流)家的描述来看,所谓雷动风举、后发先至,是强调一个“快”,即兵贵神速。所谓离合背向,变化无常,是指兵阵能够因应战场形势变化,迅速进行调整。著名的兵形势(长枪流)家,东方是项羽,西方是亚历山大大帝。项羽击败刘邦的彭城之战,充分反映了勇战派“兵贵神速”的特点,比如在东汉视频中,许多人的打法,就是兵形势(长枪流)流,常常是武将+谋士+长枪+治疗组成的混种精锐军团,一轮强力冲锋击垮对方

至于兵权谋(步弓流)家的解释: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者也。由此可见兵权谋(步弓流)家善于使用奇谋,先进行妥善的谋划制定好较为完善的作战计划和应付突发情况的预案之后开始作战,所谓“谋定而后动”。在具体作战策略制定时,综合考虑敌我双方形势、山川地理环境、对方将领心理等因素,有时可以考虑采用火攻、水攻等特殊战法(包阴阳)。兵权谋(步弓流)家代表人物韩信,著名的背水一战被国人津津乐道,充分反映了兵权谋(步弓流)家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的特征。

除此之外,韩信击杀龙且之战(潍水之战)可以算是一个经典案例。

韩信打败了齐国的历下守军,随后直打到齐国的国都临淄。项羽派龙且领兵二十万,前来援救齐国,在高密与齐王的军队会师。齐、楚两国军队隔潍水与汉军对峙。韩信命人连夜赶做了一万多个袋子,装满沙土,堵住潍水的上游,然后率领一半部队渡河去进攻龙且,随后假装战败,往回奔逃。龙且渡潍水追击韩信。

韩信即派人挖开堵塞在潍水上游的沙袋,大水立刻奔泻而下,龙且的军队因此大部分没能渡过河去。韩信迅速反击,消灭楚军渡河部队,杀了龙且。留在潍水东岸的楚军见名将龙且被杀,心智被夺,四散奔逃,齐王田广也逃走了。韩信随即追逐败兵到了城阳,俘获了田广。这里韩信掌握龙且急于求战的心理,因势利导,运用水流的威力击杀楚国名将龙且,消灭楚军主力一部。算得上是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

二、兵形势(长枪流)取胜依赖于精兵,因此选兵练兵必不可少。兵权谋(步弓流)不仅可以使用精兵取胜,也可以使用一般部队,甚至可以运用好乌合之众取胜,因此兵权谋(步弓流)家往往具有更强的大兵团指挥能力

兵形势(长枪流)家在很大程度上靠军队的质量取胜,所谓“兵不在多而在于精”;

比如项羽取胜很大程度上依靠“江东子弟”以及数万精骑等精锐部队。

亚历山大大帝依赖于其父建立的马其顿方阵、伙伴骑兵、持盾护卫等常备军(精锐)。主要是因为兵形势(长枪流)家的特点: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乡,变化无常。他们的战场策略需要久经考验、能执行复杂战术指令的老兵才能完成,普通的新兵很难胜任。

兵权谋(步弓流),比如韩信,除了使用灌婴、曹参的精锐骑兵外,还大量使用普通部队。甚至韩信破赵之战是“驱市人为战”,使用乌合之众达到完美胜利。同时兵权谋(步弓流)家可以将精兵的质和新兵的量的优势实现充分地结合,达到1+1>2的效果,所谓“多多益善”,擅长大兵团指挥。

与之相比,兵形势(长枪流)指挥精兵如指臂使,指挥精兵与乌合之众的组合往往效果不如单独指挥精兵,因为乌合之众在战场上往往会对精兵的行动构成妨碍。韩信在垓下之战彻底击败项羽,靠的就是优秀的大兵团指挥能力。有大兵团指挥能力,就能打出“十面埋伏”这样的胜利;没有这个能力,符坚在淝水之战的惨败就是前车之鉴!

三、兵形势(长枪流)往往有很强的个人勇武,冲锋在前,极具领袖魅力;而兵权谋(步弓流)往往勇武不及前者也就临阵操作也可能不如对方),他的威望来自于运筹帷幄、屡战屡胜带来的全军信服。兵形势(长枪流)家的例子如项羽: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而兵权谋(步弓流)家,如孙膑、韩信、李靖等并不以勇武著称,他们的威望来自于战必胜、攻必取。当然李世民是个例外,他兼具兵形势(长枪流)家的勇武和兵权谋(步弓流)家的谋略。

四、兵形势(长枪流)往往更擅长于进攻野战,而兵权谋(步弓流)一般野战能力未必高于前者,但是防守能力、计谋能力明显更强

例如项羽,著名的胜利都来自于进攻战,而后期面对韩信的进攻,防守能力偏弱,容易出现各地屡屡告急的情况。大概是因为兵形势(长枪流)家能力往往来自于天赋,缺乏教育培养的情况下,对于战略上的分析和判断就略逊一筹。当然亚历山大大帝本身天赋极高,又接受了非常好的古典文化教育,他的导师是著名古典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因此他的战略和战术水平都是超一流的。

兵权谋(步弓流)家则是多面手,尤其是战略能力高于战术能力,善于使用间接路线策略取胜。即使是遇到极其厉害的勇战型对手,也能用坚壁清野、奇谋妙计、外交离间等方法有机结合取得最后的胜利!

比如李世民特别擅长对于厉害的对手采用坚壁不战,截断粮道,待其自乱,而后取之的策略。具体的战例比如浅水原之战击败薛仁杲,柏壁之战击败宋金刚,虎牢之战击败窦建德进可连百万之众,执天下牛耳,退可率三千精锐,阵前斩将夺旗。这种同时有项羽的勇武,韩信的谋略的天策上将,属于是老天爷派神仙下凡统一乱世的了。

今天特地做这期视频,并非是以“你弱我强,你强我弱”的牛角尖来辩论东汉军事方面的高下,而是将两种打法理论进行一个清楚的分析,并非是说,兵形势(长枪流)的玩家,可以打穿全场,也并非说兵权谋(步弓流)的玩家,可以打出怎样的优势。总的情况,无论对手是怎样的一个存在,只要你扎扎实实去做自己的操作,你就会有取胜的机会,对于兵形势(长枪流)、兵权谋(步弓流)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打法,该怎么打,还得是玩家该怎么开法。

不过我挺想知道,大家是兵权谋(步弓流),还是兵形势(长枪流)呢?


《东汉末年》到底是用长枪流还是步弓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