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爷反了!

这个视频也同时引起了我对之前曾经思考过的一个问题的反思,关于比喻/类比,真的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
首先明确定义,我们进行比喻和类比的前提是两个事物具有相似特征(相似原理)。
而实际生活中具有此类相似特征(或原理)的事物有很多,其中有褒义的,能够唤起人类美好情感的,有中性的,近乎客观描述不含有情感的,也有贬义的,引起人们不适或者厌恶情绪的。
而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可能很多时候,我们在进行讨论或者论证时,会经常用到比喻/类比,但一旦当采用的对象具有了情绪化特征时,便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对原始观点的判断。也是一种常见谬误,或者说是诡辩方式(目前似乎未被主流体系收纳)。
为了方便直观的理解我的意思,我举一个简单而常见例子:a为b辩解或说话,c称a为b的狗或儿子,而d称a为b的拥护者或粉丝。
这两种类比给人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可以通过这种比喻来表示说话者对于a的评价态度或情绪,显然,c为贬义,d为褒义或中性。
然而其实对于“a为b辩解或说话”这件事本事而言,其并不具备褒贬含义。这个含义是说话者通过这种类比事物的特征而赋予的。
也就是说,类似这种比喻,其实带有引导和象征的意味,将并不属于某个事物的特征赋予了这个事物,改变了人们对原始事物的看法。
现在回到视频中,就可以解释为何当我们看到这一段以“猫的觉醒”作比的视频时,内心产生了不适或难受的情绪。
因为原视频中所描述的“猫觉醒之前的生活”,可能与“我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可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我们”是“猫”,而“资本家”是“主人”。在现实中,他们通过类似的方法,控制我们每一个人,在让我们在一心工作的同时,榨取劳动的剩余价值。
我们的“正常的生产生活”变成了“被资本家扒皮抽筋”和“小出生的日常”,这无疑是非常令人不适的,但由于其所采取的“诡辩”思路巧妙而隐蔽,我们不能立即而准确的找到逻辑链条的断点,所以在结合自身进行逻辑推断之后,得出的结论是“这个结论确实没有问题”,从而产生:“我们确实是被资本家所控制的”、“我们的生活是可悲的”类似的结论。
但实际上,正如我之前所说的,在原始事物上添加了说话者自身的观念和情绪,改变了原始事物的特征,使人对该事物产生了错误的认知。现在再回过头去看看之前举的例子,你就能明白大半。
解释两个主要的矛盾点。
1。因为大部分人的现实情况确实如此。“环境不好不坏,能住人但还不满意”,“待遇不高不低,虽然没有那么惨但和高也不沾边”,仔细想想,这些心理其实应该适用于大部分人的情况。
为什么?辩证思维想一想,低的标准是什么?高的标准又是什么?我们如何衡量自身所处的位置?就实际情况来讲,似乎大多数人应该就处于那个不高不低,中不溜的阶段。中产阶级的占比应该大于高产和低产阶级的总和,这是一个社会的正常形态。
所以我们真的像视频中的“猫”一样,是由“主人(资本家)”所控制的吗?不。这是由社会结构所决定的。只要还存在个人财产,只要还未彻底进入共产社会,那么“中产阶级”就始终存在,它不由任何人所决定,它客观存在,不具备任何情绪和褒贬意义。
2。关于“剩余价值”的讨论。说来也挺有意思,之前听过父母讲过一个“美国阴谋论”,主要内容是:“美国通过向中国输入大量娱乐活动,摧毁年轻人心智,从而使他们失去斗争”,这个谬误早已被理清过,应该是老生常谈了。
给还不太清楚的朋友讲一下,首先,一般来讲,在工作和学习之余,我们每个人都是需要放松和休息的,而如何进行呢?往往是通过“娱乐活动”来进行的(比如打游戏,看电影,消费,逛街,旅游,打球,跑步等等,一般来讲,只要是能够愉悦身心的,都可以称为娱乐活动)。所以说,正常情况下,我们每个人都是需要进行娱乐活动的,合理的娱乐活动是每个人所必须的。这个谬误的关键之处,在于它夸大了娱乐活动的负面影响,或者更准确的说,它的成立建立在进行不合理娱乐活动的基础上,属于以偏概全。而与此同时,它的整个观点又运用了诉诸威胁,所以看起来十分的有说服力,让人一时间无法反驳。虽然和“玩物丧志”的效果类似,但实际上,这个成语也是有使用范围的,那便是进行不合理娱乐活动。
而如果你有认真看视频中的表述,你就会发现,这个观点似曾相识,几乎就是将“美国”换成了“资本家”,将“玩物丧志”换成了“压缩剩余价值”。甚至连所使用的谬误都一样。相较第1点,还是比较明显的。
娱乐和消费是现代人类社会再正常不过的行为,是应该被广泛接受和理解的,不应该被解释为“资本家压缩剩余价值的工具”,事实上,人的娱乐行为并不由资本家所决定,而是由人本身的需求和意愿决定。十分明显的逻辑错误,将主次的概念调换,使人们产生了错误的认知。
而在其后,视频便开始介绍作者认为如何“摆脱资本家控制”、“做回自己”的观点。实际上,从社会运作的原始角度来说,先前所提到的生活方式并非视频所传达出的“如此不堪”,它甚至应该就是大多数人所处的生活环境,本身不含有任何情绪或者褒贬含义。
而视频在之后所介绍和推崇的生活方式,应该是结合了管理学等相关知识,能够更加合理高效的管理行为和生活,通常来说,从长远的角度来讲,能够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扩展人的视野,对于度过接下来的人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如果必须进行比较,显然是后者的生活理念更加科学和先进一些,但这并不意味着前者的生活理念就是错误的和“低人一等”的。
事实上,关于处世方法,每个人几乎都不尽相同,通常我们仅会采取其对于个人的影响而评价其优劣,但如果要考虑到个人行为对集体、社会和国家所造成的影响,由于没有固定约定俗成的指标,想要做出评价就会变得困难,甚至无法评价。
最后,鉴于以上谬误部分仅占视频的一小部分,视频主要目的是宣传和普及更加科学高效和经济实用的生活方式,我对该视频总体持支持态度,但是建议对内容的引入能够采取一些更加科学和严谨的方式。
我发这一段文字并不是要“狡辩”或者“为谁辩解”什么,只是陈述一个经过相对严谨的推理而得到的结论。在此,我不为除我之外的任何人说话,我仅代表自己。